何同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1969年至1973年曾在当时位于市区与郊区交界处的广州市某中学读书,学习期间,有二个同学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便是何同学。何同学中等个子,相貌平平,颜值用现在时尚的话说不算高,但他的智商及反应能力在有五十多
人的班里面却是数一数二的。记得上‘中学时时,正是特殊年代。我校除了来了多名工人师傅及工厂干部外,还有二个军代表。领头的三四十岁,营级干部,姓米。军人气质的米军宣并无架子,平易近人,接地气能与师生打成一片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初中生,他会幽默风趣地与他称之为小鬼的十四五岁同学仔开玩笑,老怂恿我们日后去参军当兵。当时广州的中学校都在如火如茶地建设分校,米军宣经常到我们学校尝处于建设初期的从化分校亲力亲为带头参加劳动。有一次劳动完毕他来到我们班宿舍与同学们闲聊,侃大山。期间他说了许多部队生活训练的趣事以及驻军当地少数民族神秘的风土人情习俗等等,也许中个带夸张成分吧,反正听着听着便有同学露出怀疑的神情,米军宣见此状言之凿凿地说道:`我说的都是真的,要有假的话,我就将我的`米'字倒过来写。在一旁的何同学不屑地插了一句:`米‘倒过来写,不也是姓米?‘众同学仔先是一楞,旋即哄堂大笑起来了……除此之外,何同学在学习上也很是全面的。他虽然不在某学科冒尖,他学习成绩稳定总分总是在班前列。象语文水平他不比任何人差,写的文章出彩,言简意赅,个性鲜明仿佛与他的这般年龄不相配(语文老师原话),他的参观郊游观感,议论文常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讲,与擅长写景写情的语文科代表得的高分不相上下,有得一拼。他的数学算不上班中的前三甲,可也有细心严谨的过人之处,尤其是我们初中二年级一次期中考试,试题难度不大,十有八九题平时学习认真点的同学都能做,偏偏有一道题,很多同学包括平时成绩不错的居然都粗心大意,阴沟里翻船没有计算对,这个何同学不仅全部试题做完,而且答对,是当时班里唯一得满分的!假如何同学都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偏偏精力过剩是青少年突出的标签,加上生活与学习带来的一些甜头及他人赞许的目光令到何同学有点自我膨胀了,他越来越不安分做事做人常常捞过界了:化学科代表在班里做化学反应实验时因紧张有些手忙脚乱,化学老师还未说话,他就开口了,科代表更紧张,险些弄出一点小事故来,而为此事何同学还奚落了化学科代表好长一段时间。更有甚者,数学科代表学习优秀,只是平时寡言少语,有点木讷,他就时不时讥讽人家,更有一次不知为何事被他与另一位同学围逼在教学大楼的楼梯转弯角数落不断,脱不了身。幸亏数学老师路过,将科代表带回办公室才解了围。一同学天生结巴,他就模仿抢白其讲话,令到该同学见他就躲。至于一般同学只要看不顺眼他,与他有所争辩顶撞也会被挖苦嘲弄一番。一言蔽之何同学日渐成了班里一位信心爆棚,处处张扬表现自我的公众人物,可久而久之他就开始自吞苦果了。
那一年夏天放暑假,何同学与我们几个水性较好的同学相约到珠江野泳。我们沒有到郊外去,居然贪近,就在市区的江上野泳。我们也知道危险的:江水宽阔,水底复杂,水流喘急,而且那时就算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沒有现时发达,但毕竟是省会大城市,江面上轮渡及大小船只来往穿梭频繁,也看到岸边竖着醒目的大大块牌子`航道繁忙,严禁下水游泳!'但后生可畏的我们基于天气炎热,放假无聊,便带佐二个改装了的报废蓝球,让一个水性不好的同学看管衣服后,便兴冲冲下到珠江畅游戏水了。才下珠江玩了不到半小时,岸边过来了几个巡逻的水上分局民警,他们客气地招手叫我们上岸来,之后一个高大的民警指着警示牌子问我们知不知道这里不给野泳,就这样自知做错事的我们唯有乖乖地如战俘般穿好衣物跟随水上民警走去一百多米远的水上公安局听候发落,民警没有把我们带入分局大楼内,只是把我们带到大门口的传达室里面,先要我们传阅有关广州市辖区内江河管理的规定文件,然后就开始训话了,大意是说了些野泳危害及近几年来广州地区市民和学生因野泳溺水案例。本来高大民警看在我们年纪不大又念在我们初犯,打算口头教育一下就放人(没有带我们入分局大楼内就是明证),就在民警进行教育当中,何同学突然有点不服气地(主要是平时习惯了嘴巴不饶人?)咕噜了一句:`扮猪吃老虎'话音虽不大可在场的人都听到,有二个同学忍不住这卟吃地笑出声来,这下高大民警火了,把手上文件一合:`那我就扮下只猪看能不能吃到你这只老虎。这样,你们每人都写一份检讨出来,让我检查,谁写得不好,不深刻今晚就不要回去了,继续写到好为止。'说完,派上纸笔,便扬长而士走出传达室。唉,好一句扮猪吃老虎,何同学真是貌不惊人,语惊人,自以为民警吓唬你,你不怕就好了,却苦了我等一起与他结伴野泳的同学。不仅平白无故多呆了二个小时还心惊惊地赔上一份可能留档案的检讨书(因临走时民警还吓唬我们说,要把这份检讨书送交回我们学校处理,其实事后水上民警也没有这样做。)。
.也许健忘是人的天性,也许这一次教训不够深刻,反正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同学几乎是我行我素,继续做他在班里的公众人物。只不过,上得山多终遇更强更大的老虎,一件令他更没脸更大身心教训的事情降临了。
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某个秋日,何同学正与一班同学行走在上学途中,一位同班的姓周的同学伙同另一群同学赶了上来。这周同学生得黑黑实实,何同学背地里帮他起佐个花名(绰号)`摸啰叉‘(即象印度人的肤色),他身高其实与何同学差不多,但由于家境较差:父母是街道集体制搬运工,平时忙于生计揾食,无暇顾及家务,住的又是城乡结合部的自建房(相当于现在的棚改房),并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那一带家家户户都是用水井水。至于生火做饭只能是用烧煤的煤炉了,作为家中众多子女的长子,周同学上学前后自然象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把家里的粗重活一力承担;例如去井口打水挑水回家,劈柴,用买来的煤粉自制煤球或蜂窝煤,生炉煮饭等等。长期的体力劳动磨练出周同学一副健壮结实的体魄。不知是因为何同学帮他起花名的缘故,抑或平素着不惯何同学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又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只见周同学直奔何同学前面,拦住他的去路,冷冷地开明车马说道:`你这般朝织牙刷(自大张扬),我今天就来教训你。”而一个眼睛深凹的同伙马上向在场的同学宣称,他们是只抽(单挑),谁也不准帮忙。话口未完,尚未等何同学回过神来,周同学已迫不及待动手了。何同学不要看平时口花花,嘴巴很了不起,但动起手来还真不是对手,皆因他父母均是当时的国家干部(相当于现时的普通公务员)住在干部宿舍楼,有电灯自来水,而且家中有老人和一个姐姐,家务事基本不用做,体力劳动欠缺,身体的横厚度就差一截,才埋身三几个回合便被周同学打倒在地,并牢牢压在身下,周同学喝问道:`还敢不敢咁朝织牙刷。“直到何同学表示收敛才放开何同学……:自此以后,何同学果然收敛了许多,不再翘起尾巴做人。之后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听说何同学出来社会后,不知是有了学校生活的经验教训,知耻而后勇,还是他天生的聪慧助力,很快经考试上了广州市的工人业余大学学习,相继拿到大专及本科毕业文凭。期间刻苦钻研烹饪饮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做了广州市某知名旅游烹饪中专学校的老师,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广州的各大酒楼星级宾馆,桃李满天下。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改革了不少粤菜菜式,获得过不少饮食行业的大奖,他经常出国去诸如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传授中华烹饪饮食及交流粤菜文化。遗憾的是,天妒英才,何同学突发疾病,英年早逝。弹指一挥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仍不免感慨万千;是的。因为我们(当时)年轻,年少气盛,人生又处于朦胧探索阶段,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可能碰过壁,受点挫折,才会更好认清自己,更好地成长,而今天同样年轻的你,会从这个故事里面有所感悟和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