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87400000002

第2章 爱的轮回

1.开启亲密关系的幸福之匙

在亲密关系里,童年经历多是幸福的人,就会用爱来点缀生活,而童年经历多是不幸的人,就会产生怨恨。

——题记

毕淑敏曾写过一段很有深意的话:

“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的关系之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最为重要,它是关系的总脐带。如果你处理不好和自我的关系,你的一生就不得安宁和幸福。

你可以成功,但没有快乐。

你可以有家庭,但缺乏温暖。

你可以有孩子,但和他难以交流。

你可以姹紫嫣红宾朋满座,但不曾有高山流水患难之交。”

茫茫宇宙,天地之间,正因为有了“我”的存在,世界才有了意义。而正因为有“我”与万事万物的交集,才催生了形形色色的关系。人的一生都活在“关系”之中,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而在诸多关系中,影响人一生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亲密关系。

所谓亲密关系,并不仅是男女的恋爱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的程度,相互打开自我,展示给对方,与对方有了深深浅浅的共鸣融合,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了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在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之间产生。当然,亲密关系中张力最强、最醉人也是最折磨人的,就是男女之爱。

如果你在一段恋情里感受不到快乐与温暖,而是觉得伤痕累累与疲惫不堪,那么请一定记得停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让你受伤的,到底是什么?你潜意识里理想的他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拥有让自己持续幸福能力的人,他一定能从自己内心深处,甚至是从生命成长的印记里,去寻找爱的真正答案。

哈佛大学曾经花了七十六年的时间来做一项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亲密关系”这一项的得分对个人收入有很大影响,得分最高的一批人平均年薪达到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一批人平均年薪却不到10.2万美元。具体来说,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一个人一年多拥有8.7万美元收入;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一个人一年的平均工资增加5.1万美元。如果你能得到真爱——不仅限于爱情,还包括亲情和友情,且幸运地在30岁之前就得到,那么恭喜你,你的“人生繁盛”的可能性会比常人大许多。

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人生只存在于人们的希冀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境,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挫折。面对人生的逆境,不同的人会表露不同的心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人选择乐观地战胜困难,有的人则会向现实妥协。

而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应对逆境的方式与人和人之间的爱、温暖及亲密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致来说,接近疯狂的猜疑恐惧是最坏的应对方式,消极易怒、不够成熟的态度次之,再就是压抑和情感抽离的神经质,而最好的应该是以无私、幽默和升华为主要表现的成熟健康的应对方式。

一个缺少爱的人,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沮丧绝望,陷入自怨自艾中,他们常采用如酗酒、抽烟等非常不健康的方式去给自己疗伤。一个拥有真爱的人,在陷入同样的境地时,则会选择那些健康积极的处理方式,如和自己开开玩笑,找身边朋友宣泄一番,运动一下出出汗,认真聆听来自家人的鼓励等,其结果自然比前者好得多。

心理学者邓康曾在网站上发表过一篇名为《亲密关系之谜》的文章,对亲密关系有过这样的描述:“亲密关系是每一个人关注的焦点,从精神分析学和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依恋模式和亲密关系风格,往往来源于早年养育环境的内化,母亲作为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他者,母婴关系模式成为成人亲密关系和依恋模式,甚至是人格的地基。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婴儿的哭喊既有希望养育者比如母亲给予其躯体满足的需要,也是一种呼唤无条件爱的要求,但是任何一个母亲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孩子对无条件爱的要求,总有一些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总有剩余出现,这个剩余就会产生欲望,孩子会在往后的人生中不断去追寻这个曾经失落的,以一种欲望的形式构建主体的生成。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作为人存在的根本局限,我们总是以一种缺失登陆到世界中来。所以,当一个孩子有爱的要求出来,如果他不能得到很好的看见和回应,他就会退缩,针对自体也即是自身驱力投注,以一种自恋式的固着构建自身,同时,也会去追逐之前未能满足的欲望,这是我们的亲密关系的模型。”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确实如此。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需要小心提防、照顾父母的情绪,需要安慰父母,做家庭“火力战场”的调和者,这样的孩子在外人看来是十足的“好孩子”,但这些孩子的“好”是隐藏着很大的愤怒的。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感情上的安全感,那么当他成年之后跟恋人走入亲密关系时,他们会采用撒娇、指责、抱怨等或明或暗的方式去向对方索取关爱,以此填补自己昔日的缺失。

另一种情况是,有一类人,他们会尽力回避亲密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早年母亲对待他的方式令他非常焦虑。在他的情感体验当中,母亲是带有侵占性的、无界限的、焦虑的、情绪无法控制的。这些对母亲的负面感受,都会让他觉得,亲密关系是不安全的,是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或被抛弃的。

跟逃避亲密关系相反,一些不断寻求爱情甚至婚外情的人,他们的强迫性重复可能源于十分强烈的压抑,他们压抑自己的失望、愤怒、悲伤……这些被压抑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而他们在强迫性的受虐体验和寻求激情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出口,他们在痛苦中获得宣泄与快感,借助快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即如果在生活中难以体验到愤怒与悲伤等情绪,没有与自我感觉进行连接,那只能通过灾难的强迫性重复获得刺激性的受虐来唤醒自我存在感。所以,很多时候在亲密关系里,我们要的其实是成为别人所承认的个体。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对方的爱,我们的请求是一种需要感觉被爱的请求,如果感觉不到被肯定、被爱,我们就会退回自身,转而攻击自己、朋友、伴侣或爱人。

就这样,很多人在糟糕或者遗憾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走进了婚姻,从而造成了痛苦的夫妻或家庭关系;走进了事业,造成了失败的同事或朋友关系……生命好像进入了某种轮回,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再一次重演。

在亲密关系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有让我们感觉好的一面,也有让我们感觉不好的一面。许多人只能接受伴侣好的一面,而对对方坏的一面接受不良。由此,最开始甜蜜幸福的亲密之旅,逐渐进入彼此伤害的黯淡时期,直至最后,进入恨自己当初“有眼无珠”的痛苦阶段。

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有时令我们快乐,有时令我们愤怒。如果我们懂得了感恩与理解,那么自然对自己和对方便会有更多体谅之心。当自我慢慢成熟起来,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便随之增强了。

事实上,任何人至少都会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母腹出生的时候,有了妈妈,有了母子连接,原生家庭的关系奠定了一个人人生关系的基础。第二次诞生是恋爱,和另外一个人建立伴侣或夫妻关系。第二次诞生是我们一生中能自主选择的亲密关系,而亲子关系中的缺失,也可以经由这一次亲密关系的连接得到弥补。

当然,如果只从亲密度来看,亲子关系肯定还要胜过恋爱关系,因为亲子关系是自然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本能的繁衍需求,所以,无论父母是好是坏,我们都只能接受。

而恋爱不同,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恋爱对象,我们的人生也因为这种自由选择而有了更多的意义。但是这种选择有些特殊,虽然我们不会以治疗童年伤痛作为恋爱的目的,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恋爱看作对童年缺憾的弥补。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恋人往往和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很接近,在现实中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所以总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和遗憾,这样自然而然地催生了理想父母这一模型。此外,这一模型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如果选择得当,你的童年缺憾会因为这“第二次诞生”而得以弥补。

然而,不幸的是,在恋爱中加深缺憾,得不到满足的人更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爱与分离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恋爱的意义不在于两个人一直如胶似漆地腻在一起,而在于把对方当作与自己平等的精神个体,培养和完善自己独立的人格。两个人应当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信赖,在精神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亲密和谐相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恋爱其实是亲子关系的翻版,但是这种翻版不是简单地复制童年的幸福或痛苦,只是说在童年幸福经历的基础上,恋爱更有可能会再现这种经历而已。事实上,我们追求恋人的时候,参考的标准并不是现实中的父母,而是理想中的父母。

理想父母和恋人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会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不管在父母面前,还是在恋人面前,我们都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但是在恋爱时,我们反而会先给对方这种无条件的爱,不管用什么方式,总之是要让对方明白,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陪在他/她身边、对他/她好,会一直支持他/她、呵护他/她。

恋爱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双方获得了对方无条件的爱之后才会出现的。在这个关键期内,恋人关系会像亲子关系一样,恋人彼此互为对方的家长,同样也互为对方的孩子,这就是童年经历对成年后恋爱关系的深远影响。所以,这个阶段会决定我们是完成对童年阴影的救赎,还是重蹈覆辙,再次留下同样的遗憾。演奏着恋曲的不仅仅是身处其中的两人,还有两人的家庭,毕竟,乐谱早在童年时就记下了。

我们如今的所有气质和性格里,都隐藏着自己过去的经历。所谓接纳自己,就是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并愿意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对自己的问题消极地听之任之。

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孟认为:“亲密关系是为了引出我们最好的以及最糟糕的特质而存在的。人们所有的经验,无论好坏,都是这个目的的一部分,如果否认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就无法真正地了解自己。”

所以,正如克里斯托弗·孟所说:“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我们要明白,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因为: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

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

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

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开启亲密关系的幸福之匙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去开启幸福之门!

2.童年,我们习惯了什么

童年期大量没有实现的欲望,压抑到成年以后就伺机成为疯狂追求的动力。积极的就会实现个人成就,消极的可能就变成破坏性的力量。

——题记

童年是什么?冰心女士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童年是什么?诗人说:他们最好的那些诗歌,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童年这个灵感的来源。

童年是什么?画家说:童年是一盘色彩丰富的颜料,为他们提供了完成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作的机会。

童年是什么?心理学家说:童年是影响人最深远、最深刻的记忆储存,存储着所有快乐与不快乐的信息。

为何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因为童年的那些体验,往往是带着“第一次”的特殊味道,是人生中最纯真最初始的深刻经历,难以抹去。除此之外,在童年的所有经历中,不论是气味还是声音,是所见还是所感,都会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会给我们带来无比丰富的感官体验。长大之后,当我们经历类似的情境时,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些童年的日子,想起那些始终萦绕在心底的往事。当然,在这些童年记忆中,也会有一些不那么快乐的经历,会有一些那时候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些事情带给我们的负面情感体验是十分久远的,在成年之后遭受到相应的刺激,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来,因为它们并未被消化,而只是以扭曲的形式始终潜伏在心底……长大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重复这些记忆和情感体验,幸福的我们重复幸福,痛苦的我们即使百般回避也依然会不断重复痛苦。

所以,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

为什么说缺爱是世上绝大多数心理疾病的内在原因?

为什么童年受过的苦长大了还要再受一次?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类似于轮回?

一百多年前,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测试孩子们在经历某件事情之后会重复发生的概率,然后发现,孩子不管经历的是什么事,在以后的日子中,都会寻找机会再次重现那些经历过的场景,以再次体会那些痛苦或快乐。心理学家称之为强迫性重复。投射到人际交往中来,这种现象就表现为人对小时候经历的不断复现。

比如,有人小时候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那么他对待别人的时候,也就会重复构造这种充满敌意的场景,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人会觉得他不好相处。

相反,有人小时候获得了足够多的信任,也给了别人足够多的信任,那么在长大后,即使他性格内向,并不擅长与人沟通,但他依然可以用他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和这个世界,在对这个世界付出善意的同时,感知这个世界。这就是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童年期大量没有实现的欲望,压抑到成年以后就伺机成为疯狂追求的动力。积极的就会实现个人成就,消极的可能就变成破坏性的力量。”

在以往的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人们在儿童时期的某些深刻感受,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会在潜意识中产生“隐形的内在誓言”,会对此后整个人生中的重要人际关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影响人们一生的“誓言”,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在一开始的时候,它对你是有帮助的,是为了保护你而存在的,但是后来你和你所处的环境都变了,它却不能跟着一起改变,这就造成了困扰,成为你人生幸福指数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两个案例就是受“隐形的内在誓言”影响的典型:

案例一:

有一个条件很好的年轻男士,他有很好的工作,才华横溢,仪表堂堂,可是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女朋友,因为他一贯坚持的观点就是:女人都是善变而不可靠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变就变。不过说也奇怪,他的女朋友确实都是这样,那些好女孩儿他一个都没遇到。但这一切其实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从童年经历来看,这个人自小家庭就是破碎的,爸爸早死,之后妈妈不断改嫁,把他看作累赘,所以他恨妈妈。长大后,他对妈妈的恨仍未消除,这也影响了他的择偶标准,故意选择水性杨花的女子,来满足自己对妈妈的恨意和报复。这样的行为其实对自己来说是极其不好的,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为了满足自己的恨意,他必须证明妈妈是值得恨的,于是不由自主地找了不可靠的女友,在女友的一次次背叛中,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女孩出现,但是他这样的心态不适合谈恋爱。有个好女孩被他的尖酸刻薄攻击得体无完肤,实在受不了,只好选择离开。这个女孩的离开对他打击很大,无疑又一次加深了他对“女孩都靠不住”这一理论的偏信。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结局,本质问题都在他自己。

案例二:

我们上学的时候,班上往往会有一两个成绩好、长得又很漂亮的女孩,这个案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但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导致母亲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同时做好几份工作。她回家之后总是独自面对空寂漆黑的房屋,在饥饿中盼望母亲回来,这种凄凉是刻骨铭心的,她害怕这种被遗弃的感觉。所以她长大后找对象,总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要找比自己差很多的,因为这样可以有优越感,可以不担心被抛弃。而同样优秀的男孩,她总是无法完全信任他们。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来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倾诉的,其实并不是站在眼前的这个成年人,而是成年人心中的“孩子”在表达自己,这一点,是很多来咨询的成年人没有意识到的。面对这些咨询者,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显而易见,他们在童年经历的影响下,丧失了爱和建设的能力。

要想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们就得帮助他们内心的“孩子”放下固执,不再纠结于过去,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由。不过,很多人对于童年经历都是讳莫如深的,不愿意触碰和破坏那些童年记忆。事实上,心理学的解决办法,并非要直接把这个所谓的“孩子”抹除,而是与他交流沟通,用一些适当的妥协和给予来换取他的退出和放手。只有这样,这个“孩子”与成人的联系才能泾渭分明。这一工作虽然耗时耗力,却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什么有些人害怕长大?为什么每个人都非常在意自己的童年?究其本质,要么是因为童年记忆十分美好,所以不舍得丢弃;要么是因为童年记忆太过悲伤,所以许久也走不出来。除了这两点之外,再无其他。

亲密关系的处理是一项技术活,每个人得在处理至少3000次相关问题之后,才能具备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们对童年的认识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嫉妒、仇视、恐惧等激烈的情感,会下意识地选择淡忘和淡化,而这些情感最初的体验来源,就是在童年时期和父母兄弟的相处模式中。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们得学着照顾孩子,这时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唤起自己童年经历在内心留下的那些阴影,这也就导致了初为人父或者初为人母的那个阶段,经常有被抛弃的孤独感或者被掏空的幻灭感。其实这些感觉只是对自己童年经历的一种回应而已,跟自己现实中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关系,主因还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为了避免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就得先照料好内心的“孩子”,解决好矛盾和问题,再全心全意照顾现实中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成长的原因,要走上心灵幸福之路,我们必先走上自我探索、自我疗愈与自我成长之路,和“内在的孩子”深入地对话。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能够自主选择面对它们的方式了。当我们能自主地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并实现自我,最终让爱与幸福来敲门——这也是探索童年、探索原生家庭最大的意义。

为人父母,要更高级地爱孩子,不仅要照顾他们的身体,还要珍惜他们的自觉意识,满足他们自我成熟、自我成长的需求。尤其是母亲,不仅要对孩子温柔呵护,更要善于自我反省与自我成长。我们的反省与成长,是我们给成长中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也是孩子给予我们的人生馈赠——因为陪伴他们成长,我们也得以成长。他们不断制造、提出问题,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自我醒悟、自我成长,从而能更智慧、更豁达、更淡定地面对与解决人生问题,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3.“理想父母”型伴侣

理想父母的形象,从来都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不曾远离,为我们选择恋人定下了一个基调。

——题记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生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是“诞生”一定不会只有一次,至少也该有两次: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第二次是恋爱。

弗洛伊德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其实在童年时期形成的重要人生因素有很多,人格只是其中之一。童年时,我们获得的爱主要来自父母,所以父母对爱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对爱情的最初理解。如果父母的爱不曾缺席,我们就会以父母为标准去寻找恋人;如果父母的爱严重不足,我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在恋爱中总是逃不脱怨责父母的影子。

下面这个例子来源于实际生活:

艾萍的家庭并不圆满,在她三岁时,她的爸爸抛弃了妈妈和她,与另一个女人一起远走高飞,让艾萍经历了十几年的单亲家庭生活。直到她十六岁时,父亲才又回到妈妈身边,但已经破镜难圆。艾萍对父亲是怀有恨意的,这份恨意也影响了她的择偶标准,那就是找一个和爸爸完全不一样的人。

王江刚好符合这个标准。艾萍的父亲幽默风流、能说会道,王江虽不善言辞,但成熟稳重。从家庭背景来讲,王江虽然是农村出来的,但是父母相处和谐,家庭和睦,亲子关系融洽稳定,所以王江自然成了艾萍眼中的理想伴侣,她很轻易就爱上了这个男人。

然而,和很多情侣的经历一样,两人在相处不久之后就出现了问题。恋爱的第二年,艾萍对王江的怀疑逐渐增多,并在这种怀疑下开始做出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比如查电话、查邮件,甚至自己跟踪或是找人跟踪王江,久而久之,王江渐渐觉得艾萍小肚鸡肠且不信任自己,也就没了相处下去的耐心。但是在他们恋爱第一年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两人如胶似漆,都为对方考虑,艾萍担起了家庭主妇的责任,洗衣做饭样样都做,王江也想方设法制造浪漫,让艾萍感觉到幸福。

年底时,一场“战争”在两人之间爆发了,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艾萍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地上伤心而无助地哭了起来。就在这一刻,王江灵光一闪,他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温暖的眼神看着艾萍的眼睛,轻柔而诚恳地问:“艾萍,你爸爸的事是不是仍然对你有影响?你对我这样不放心,只是因为怕我会步他的后尘,对吗?”艾萍突然间呆住了,王江这句话完全说出了她的心声,所有童年的委屈和伤心,仿佛在这一瞬间都冒了出来,她一下扑到王江的怀里放声哭了出来。王江紧锁着眉头,一言不发地抱着艾萍。等艾萍平静下来之后,王江和她谈了很久。最后,艾萍明白,这一切矛盾的源头都在于自己童年时留下的阴影,所以谈恋爱时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经历。小时候,艾萍身处单亲家庭之中,得到的关爱自然更少一些,所以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为了得到更多的关爱,她经常和妈妈吵架,因为她发现,这样才能让妈妈主动来关心她。久而久之,吵架能获得关爱也就成了艾萍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想法。

这种想法自然影响到了现在她和王江的恋爱方式,所以她总是喜欢用吵架来吸引王江的注意力。然而,这次交心之后,艾萍懂得了王江虽然也是自己最亲的亲人,和父母一样亲,但本质上和他们仍有区别——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一个全新的亲人,与父母相处的那一套在这个人面前并不适用。艾萍明白了王江不是父亲,所以需要用新的方式去对待,于是不再跟踪王江,也慢慢学着不再和他吵架。另一方面,王江也对她有了更深的理解,自然也有更多的宽容。

在这个案例中,王江和艾萍经过了恋爱关键期的考验,因为在恋爱的蜜月期,恋人会想方设法对另一半付出,这很像自己童年时的“理想父母”形象。但是,等蜜月期过后,两人的关系到达一个瓶颈期,就会把对方和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父母放在一起比较,那么父母的种种缺点似乎也就成了恋人的种种缺点,然后开始抱怨和发泄。而在发泄时,自己会不自觉地陷入无理取闹的境地,并且仗着对方爱自己就无所顾忌。这个时候,再怎么相爱的人也忍不住会有烦躁的情绪,然后产生逃离和背弃的想法。

这个时期既重要又艰难,要想安稳度过,最好的方法是:一方面,告诉自己不良情绪的根源在过去而不在现在,和恋人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和恋人的沟通,让恋人明白内在原因,可以继续给自己爱和包容。艾萍和王江在交流之后,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的。当王江明白了艾萍生气也好,跟踪他也罢,其实都并不是在针对他,而是在针对那个藏在艾萍童年记忆中的父亲形象之后,就对她有了更大的包容心,愿意陪着她驱除心魔。他的坚持也给了艾萍重新开始的勇气,艾萍渐渐把王江和记忆中的父亲分开来看,终于成功地治好了童年留下的心病,没有再继续错下去。王江和艾萍通过了考验,将恋爱当成了一次修正童年错误的机会,并且真正迎来了幸福。

对于人生来说,自由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生命,恋爱的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值得歌颂的一种,所以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恋人,就不要放任潜意识去作祟,而应该靠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完成对自我的拯救,也完成对人生的洗礼。人们常说爱情是伟大的,其实这种伟大也体现在治疗心病的独特作用上。

虽然说我们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儿时的梦想,都会想要去实现童年的愿望,想要得到理想中父母的爱,但是,恋人不应该成为这种偏执心理的牺牲品,恋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活生生的人,不该成为任何人的替代品。何况,理想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童年时期的理想化模型,是我们的心理投射。

两个人在一起,就注定要接受对方的过去和伤痛,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也就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期许。如果这个时候你把恋人当成你实现自我人生期许的工具,那就失去了恋爱的意义。只有把恋人当成与你共同实现人生目标的伴侣,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有一个好的婚姻。

当人们把恋人当成理想父母的替代品时,就会想尽办法把他们当作改造对象,想让他们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然后复制自己过去经历的情景。但这种模式是很累的,恋人要扮演你的理想父母角色,而在结婚后这种耐心会迅速消耗殆尽,于是两人就会不断争吵,不断产生矛盾,这就是“爱情港湾”最终变为“爱情坟墓”的深层次原因。

明白了爱是接纳与认可对方,而不是按照我们内心的模型去掌控、改变对方,就懂得了爱的真谛,也就有可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4.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因为被爱,所以生而完整;因为被爱,所以无所畏惧。

——题记

听过了那么多因为“缺爱”而丧失了爱的能力的故事,我们终于知道,幼年的爱很重要,那是培育一生情感的养分。很多脆弱、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因为在童年没有得到过充足、正常、健康、本真的爱,所以,他们没有学会去给予爱,而只会索取爱。

有朋友忍不住问我:“从小缺爱是共性吗?真的没有那种始终活在爱里的孩子吗?如果有,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他们和我们又有些什么不同?他们比我们多拥有什么呢?”

答案自然是有。

虽然以爱而论,每个人所得到的和自己想要的都会差一点点,并不够完美,但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能感受到爱意的人,在后续的发展中也会用更加柔和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而小时候被赋予的这份爱,让他们没有对爱感到匮乏,到了婚恋年龄没有对爱的极度需索,这样他们更懂得选择和把握成熟的爱,也就因此拥有更为稳定和幸福的婚恋关系。我曾在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潇是一个北京女孩儿,是典型的“黄金剩女”,已经三十岁了,却还是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婚事,反而过得滋润从容,在朋友圈里是个十足的“另类”。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潇从小爱摄影,父母不曾阻拦,反而大力支持,在经济上尽力给潇想要的一切帮助,甚至在潇上小学时,为了满足她去学习摄影的愿望,家长会帮助潇以各种理由频繁向老师请假。

在这样的氛围下,潇的摄影技术日渐进步,不久就在圈子里混出了名气。大学毕业之后,没几年她就自己在北京开了一家工作室,经营摄影相关产业,也混得风生水起。

有人问过潇为何能一直保持单身的状态还不着急,且能让父母也不着急。

潇倒是很坦诚。她说自己也这样问过母亲:“我要是一辈子都不嫁人,你都不担心吗?”

母亲是这样回答的:“就算你不嫁人,我跟你爸爸也能给你足够的爱,何况你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满意,就这样过一辈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潇接着问:“可是我不结婚的话,老了就没人照顾了呀?”

母亲仍然很淡然:“既然你现在能过得这么好,那自然也懂得老了要怎样才能过好,所以我并不担心你老了会照顾不了自己。人如果为了老了的那几年无忧,就委屈年轻时的几十年,是不划算的。”

看到这里,我只想到四个字:完整的爱。

正是因为有完整的爱,所以潇不必匆忙寻找另一份爱来填补缺憾。

也是因为母亲给了女儿完整的爱,所以她不必催促女儿结婚以减轻自己的使命感。

潇是幸运的,因为有父母完整的爱与信任,所以她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生,能以最舒展的心态真正过自己喜欢的一生。她没有后顾之忧,自然不会轻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与潇相比,很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只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有多少人,成年后为了从别人那里找到所谓的存在感而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又有多少人,长大后在一段恋爱中不停地无理取闹,只为了证明对方爱自己。

这些人就像漂泊在海上的小船,想要找到一个温暖的港口停留,却没有灯塔的指引。而从小拥有完整的爱的那些人,则会始终从容淡定,怀揣自信,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是有人爱他的,所以不用再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为被爱,所以无所畏惧。

有一个心理咨询者叫宁,来自农村,大学毕业那年,他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打拼,身上的钱买完车票就所剩无几了。我问他怎么想到要来北京,他回答:“北京是我梦想所在的地方,我高考完就想来这边上大学,可惜分数不够。当年留在了昆明,但我还是放不下这个梦想,所以,一毕业就来了北京。”

初来乍到,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宁的肩膀上,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地下室,吃的是最便宜的路边摊,身上的钱只能维持一周的开支。宁不得已只好去找兼职,先是发传单,然后找到了一份房产销售的正式工作,生活才渐渐改善,不说衣食无忧,至少不会饿死了。

宁毕竟是个聪明人,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公司业绩最好的一个,钱自然也挣得多了,不用再住地下室了。

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才能,成了公司的销售经理,一路顺风顺水地做了下去,八年后的今天,已然坐到了销售总监的位置上。

回头看这一段经历的时候,我问他:“最初来北京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自己会饿死?有没有为前途焦虑烦心过?”

他笑了笑,说:“焦虑烦心是肯定的,就算是找到工作之后,也仍然会焦虑,因为销售这一行竞争太大了。但是要说担心自己活不下去,倒是真没有,这一点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我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你能有这样的信心呢?”

他说:“可能与小时候母亲对待我的方式有关吧。小时候,学校和家隔得很远,所以上学和放学都要走很久,但是那时候母亲每天都会等我回家,再和我一起吃饭,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有一次下雨,我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膝盖受了伤,只能一瘸一拐地往回走,没走多远,就看到母亲拿了伞过来接我。母亲给了我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我的心都是安定的,没有慌张与恐惧。因为我知道,无论我遭遇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母亲都会一直等我,不会放弃我。”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全都是来自家庭。如果家庭无法给孩子完全的信赖,那孩子就会有缺乏爱的感觉,这将会使得他们处处不自信。

或许摔破了膝盖,因为怕被责骂而不敢和家人说。

或许在小地方长大的孩子,不敢离家太远外出打拼,因为不知道家庭是否会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爱和支持,是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好的奖赏。

我一直笃信一个观点,即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爱和关注。

足够的爱会让个人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再也不必花心思去取悦别人,去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也就不会因此受伤。

热播综艺《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孩子因为害怕在地道中大哭,父亲看到之后,走过去牵起孩子的手,说:“这次爸爸陪着你走地道,你不要害怕,好不好?”然后父亲就陪着孩子走完了地道。

从地道中出来之后,父亲又说:“这次爸爸陪你走完了地道,但是我希望你今后可以越来越勇敢,在没有爸爸陪伴的时候,也能不怕困难,勇敢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能你一开始做不到这样,但至少我们要敢于去尝试。”

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和经历克服挫折的过程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父母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始终会站在他身后的心意,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底气与勇气皆来源于此。

童年就拥有足够的爱的孩子,成年后不需要再花费时间精力去弥补缺憾。从小就拥有莫大勇气的孩子,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加自由开阔的选择空间。

不论今后的人生会经历什么,只要知道自己的背后始终有支持自己的力量,一个人就会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就能有寻找光明的动力,那么,挫折和困难终究会过去。

爱,真的可以让人无所畏惧。

同类推荐
  • 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

    上官文姝的《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从爱的产生、爱的原因、爱的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揭秘了爱的过程。读过本书,女人能够了解男女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各种恋爱心理,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爱情,以巧妙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读过本书,女人能更懂得爱、把握爱、享受爱,让自己的恋爱之路更加通畅,真正拥有快乐和幸福。《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正是那些向往恋爱、正在恋爱乃至已经失恋的女人所需要的。
  • 有爱无爱一身轻

    有爱无爱一身轻

    这是一本应对2008—2010年中国婚恋震荡危机的人生指导书。它集中反映了70,80后人群当下最热门、最聚焦和最棘手的婚姻、恋爱和家庭问题,分析爱情困惑,指点婚恋迷津,解决家庭危机,指导他们重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重新了解、理解伴侣与自我,重新踏上情感路途,重新寻找与塑造更美好的爱情,婚姻和人生。
  • 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

    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

    “婚前,我喜欢他的所有优点,怎么婚后全都变成了缺点?”“你为什么每次都不把马桶盖掀起来?”“我哪有每次都这样?”“我对她这么好,她怎么可以、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有时候,并不是“这个人做了什么”让你难受,更有可能是“你自己的难受”让你难受,因为你在别人身上,看到讨人厌的自己。《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可以帮助你整理自己的思绪,检测目前的情感困境,解决婚前如何选择伴侣以及婚后如何处理差异和冲突等一系列疑难杂症,让爱长长久久。
  • 现代婚姻

    现代婚姻

    蒋小雯的睡眠一直就不怎么好。这种不好通常表现为蒋小雯在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会突然地醒来,然后便再也不能入睡。从凌晨两三点钟到正常的起床时间,蒋小雯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熬万分。
  • 永远不要说再见:听三毛谈爱情

    永远不要说再见:听三毛谈爱情

    如果把爱情比喻成一种宗教的话,那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修行。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一次相见,也许是前生修来的福,今生使你对他(她)一见钟情;同样,也许是前生犯下的罪,使得今生你们注定有缘无分,只能擦肩而过。一直到最后,爱情变成了一种情感循环,在这循环中,我们衍生,重演着一幕又一幕的爱情悲喜剧。也许谁的道行更深,谁就更能修成正果吧;也许谁坚持的更久,谁就越有资格谈论爱情汇。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让人欢乐的是它,让人痛苦的也是它,伤害自己的是它,治愈自己的也是它,它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爱你”,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曾让多少人无奈、困惑、伤感、彷徨。
热门推荐
  • 青春中的繁琐记事

    青春中的繁琐记事

    “有些人,只有走了,你才会真正成长。”当DJ音乐中的人声响起的时候,樊茹的思绪飘向了远方;当她喊着“青春我最狂”的时候,她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 白话资治通鉴

    白话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为了便于阅读,本书特别挑选了《资治通鉴》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进行重新编排,以便让更多现代读者体味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 清穿之讨好四爷日常

    清穿之讨好四爷日常

    放心入坑!【甜宠文】穿成四爷府里的一个侍妾!!因为长得美就被人欺凌,身份低不敢反抗……吃不饱还穿不暖。这日子不是人过的于是将目光悄悄转向那外表薄情,木讷的男人四爷:此女如此……咳!只不过是想着她可怜,最后却被她俘获了心!娇蛮侍妾vs薄情四爷
  • 入梦心动

    入梦心动

    再一次大醉之后,醒来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千方百计的想利用他回到原来的世界可是却爱上了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原来的世界之后,发现这一切不过就是我做的一场梦而已……可是这个梦却让我秃废了许久,这一场梦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在梦里,我会感觉到心的疼痛,会感觉到身体的疼痛……所以让我很迷茫,这到底是不是一场梦……。
  • 我是路过的

    我是路过的

    252525252525252525252525重写中!【随心所欲之浪迹逍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生使魔

    双生使魔

    一半天使,一半恶魔。使魔即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折翼的天使,你究竟是来自被世人称颂的天国;是来自令人恐惧的地狱;还是地狱空荡人间的魔鬼?花早已落尘为泥,叶已微寒秋意……我早已无法砸碎这枷锁,命运中被蹂躏早已使我遍体鳞伤。我冷眼望人世,早已成局外幽魂……今生的仇,来世再复。用千年修为换一个短暂的来世,值得吗?他人犯下的错为什么由我一人承担?为什么我是负担一切罪孽的“牺牲者”?是世间不可抹掉的污渍?生来与众不同是罪吗?是错吗?我只想活着,快乐的活着……难吗?不枉此生此世,只愿还我一个清白……
  • 尽风花

    尽风花

    自辽、金乱华以来,江湖崛起一神秘组织——天下盟,盟中以“天下”为己任。令之所出,可使江山沉浮,江湖中人称之“天下令”。天下盟从不涉足江湖,唯有无剑山庄知其一二,江湖中人凡有所请必求无剑山庄。时光如梭,日月更迭,江湖百年间,南疆蛮族常犯中原,为保中原百姓,武林八派联手击杀蛮族首领于南疆千蛇窟。那一役,武林八派高手伤亡惨重,幸得天香楼楼主慕容俊峰在洛阳施药救治,方免于南疆剧毒荼害。此后,天香楼在武林中威望日盛,第二任楼主慕容霸促成八派会武挑选各派精英,以防南疆蛮族再犯中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