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阿那含经下八十六部一百四十一卷。隋开皇十四年敕沙门法经等所撰。众经录内伪疑经录云。并名号乖真。或首掠金言而未申谣谶。或初论世术后记法词。或引阴阳吉凶。或明神鬼祸福。诸如此比伪妄灼然。今宜秘寝以救世患(然法经录中以随愿往生经乐师经梵天神策经仁王经宝如来三昧经占察经梵经五苦章句经安宅神咒经遗教论等编疑伪者不然随愿往生等三经出大灌顶经仁王等七经并翻译有源编为疑伪将为末可今编正录此中不载) 金刚藏经三十卷 周录云或三十一卷 随叶佛说须菩提经二卷 一名须菩提经 般若得道经一卷 法经录云。般若得经。或可般若得经即是僧法尼所诵者 造天地经一卷 蒺梨园经一卷 危脆经一卷 竺昙无兰译中有此经名。既未见本实难诠定。且两存之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 后汉支曜译中有名既无本定。且各为存之 银蹄金角犊子经一卷 或云孝顺变破恶业修行经 后母经一卷 应行律一卷 或云应律行或有经字 大空般若论一卷
右金刚藏经下一十一部四十一卷。隋仁寿二年敕请兴善寺大德与翻经沙门及学士等。共定众经录。内伪疑经(撰录者曰此伪录中复有大光明菩萨百四十八愿经僧祐录内注云抄经今别生录载伪录除之) 诸佛下生大法王经六十卷(宣律师云余于汾都亲见此文) 方广灭罪成佛经三卷(亦云大通方广忏悔罪庄严成佛经亦直云大通方广经) 法句经二卷 罪福决疑经一卷 五辛经一卷 周录云大乘般若五辛经 初教经一卷 一云最妙初教经。与最妙胜定经文势相似 罪报经一卷 日轮供养经一卷 乳光经一卷 其文全异于正经。云不得服乳服之获罪 福田报应经一卷 宝印经一卷 究竟大悲经一卷 或三卷亦云八卷 独觉论一卷 毗尼决正论一卷 优波离论一卷 或云优波离经 普决论一卷 或云惟识普决论 阿难请问戒律论一卷 迦叶问论一卷 或云迦叶问毗尼论 大威仪请问论一卷 或云大威仪请问经 宝鬘论一卷 沙弥论一卷 或云弥沙论 文殊请问论一卷
右大法王经下二十二部八十七卷大唐麟德元年京师西明寺沙门道宣所撰。内典录中伪经。宣云。诸伪经论人间经藏往往有之。其本尚多待见更录(撰录者曰内典中复有金棺嘱累经一卷即是法经录中敬福是故不重载又有占察经遗教论并翻传有据文义可观编之伪录将为未可已编正录伪中不载) 诸佛下生经二十卷 善恶因果经一卷 内三十七品经一卷 或无内字 戒正信邪经一卷 达空道士分别善恶度苦经一卷 老子教人服药修常住经一卷 佛道定行经一卷 今疑是佛遗定行经 决要惠经一卷 须弥像图山经一卷 今疑与法录中须弥四域经文同名异 满子经卷下一卷 法王经一卷 其题云。蹬力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一名涅槃般若波罗经 决疑经一卷 不死经一卷 大辩邪正法门经一卷 佛性海藏经二卷 具题云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心王菩萨说头陀经一卷 新像法决疑经一卷 护身经一卷(今疑是护身命经) 胜德长者所问菩萨观行经一卷 内天兄弟五人得天品经一卷 反流尽源经一卷 师子鸠摩罗所问经一卷 大方广不谤佛经一卷 本事经一卷 无量门净除三障陀罗尼经一卷 三昧经童子菩萨四重问品一卷 天地图像经一卷 大乘无尽藏经一卷 梵天王经一卷 侧土经一卷 弥勒下山经一卷 圣水经一卷 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一卷 菩萨决定经一卷 新观世音经一卷 延寿经一卷 或云延年益寿经 阎罗王经一卷 续命经一卷 益算经一卷 亦七佛神符经。亦云益算神符经。大周伪录分为三经者误也 四赞偈及七佛名字礼忏经一卷 阎罗王说免地狱经一卷 花光经一卷 三涂累劫不竟经一卷 慈教经一卷 去要除病经一卷 慈力王经一卷 宝登王太子经一卷 勇意菩萨将僧忍见弥勒并示地狱经一卷 天宫经一卷 折刀经一卷 五戒本行经一卷 修善行经一卷 大通菩萨普利广度经一卷 佛悲海中涌出一如无二行经一卷 流炭经一卷 如来成道经一卷 阿弥陀佛觉诸大众观身经一卷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一卷
撰录者曰。此上二经余亲见其本。但前广后略。余并无异 律藏经一卷 日藏观世音经一卷(一纸半) 救度大劫烧三灾起经一卷 一乘不假羊鹿经一卷 闻善生信回恶经一卷 弥勒下生甄别罪福经一卷 大萨若经一卷 摩诃萨埵经一卷 秘要经一卷 五无经一卷 清净精进无上真谛太比丘慧法经一卷 佛初置塔经一卷今疑是法经录中天公经异名 太子成道经一卷 恒伽达缘经一卷 宝图经卷下一卷 譬喻折罗汉经一卷 降弃魔菩萨经一卷 蜜多三昧经一卷 发问罪福应经一卷 五戒经一卷 现报当受经一卷 观音无畏论一卷 隋日有人伪造释高王观世音经
右诸佛下生经下八十部一百一卷。大唐天后天册万岁元年敕东都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刊定众经录中伪经。周录云。古来相传皆云伪谬。观其文言冗杂义理浇浮。虽偷佛说之名终露人谋之状。迷坠群品罔不由斯。故具疏条列之如上(撰录者曰此八十经自古伪录皆未曾载周录独编虽云古来相传皆云伪谬而不别显出何录中且依周录件之如上) 佛法有六义第一应知经一卷 祐无经字。房录中有 六通无碍六根净业义门经一卷 祐无经字。房录中有
右二部二卷梁僧祐录云。齐武帝时比丘释法愿伪造。然既立名号则成部卷擢后代疑乱。故明注于录(长房录云世皆共列用为疑经故复载后贤识源幸同鉴勖) 佛所制名数经五卷
右一部五卷梁僧祐录云。齐武帝时比丘释王宗所撰。抄集众经有似数林。但题称佛制惧乱名实。故注于录(长房录云首题经名编预于录既非正经世所疑惑) 戒果庄严经一卷(或无经字有八章颂)
右一部一卷隋翻经学士费长房录云。箫齐武帝代永明五年常侍庚颉采经意(撰录者曰采意为颂不同伪造既别立经名恐滥于圣典隋仁寿录及大周录在伪中今亦同彼编于伪录) 抄华严经一十四卷 长房录云十三卷 抄方等大集经一十二卷 抄菩萨地经一十二卷 长房录云抄地持 抄法句譬经三十八卷 长房录云抄百喻 抄阿差末经四卷 仁寿录云十四卷 抄净土三昧经四卷 仁寿录云三卷 抄摩诃萨耶经三卷 抄胎经三卷 抄报恩经二卷 抄头陀经二卷 抄义足经二卷 抄法华药王品一卷 抄维摩所说佛国品一卷 抄维摩方便品一卷 抄维摩问疾品一卷 抄安般守意经一卷 抄菩萨本业经一卷 抄菩萨本业行品一卷 抄四谛经要数一卷 抄法律三昧经一卷 抄照明三昧不思议事经一卷 抄诸佛要集经一卷 抄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抄普贤观忏悔法一卷 抄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抄未曾有因缘经一卷 抄阿毗昙五法行一卷 抄诸法行经一卷 抄无为道经一卷 抄分别经一卷 抄德光太子经一卷 抄魔化比丘经一卷 抄优婆塞受戒品一卷 抄优婆塞受戒法一卷 抄贫女为国王夫人经一卷
右僧祐录云。从华严经至贫女为国王夫人经。凡三十六部经。并齐竟陵文宣王所抄。凡抄字在题上者皆文宣所抄也 抄妙法莲华经五十九卷 抄阿毗昙毗婆沙五十九卷 抄维摩经二十六卷 抄菩萨决定要行经十卷 亦云净行优婆塞经。法经录云。菩萨决定经 抄成实论九卷 长房录云八卷
右成实论梁僧祐录云。永明七年文宣王请定。林上寺释僧柔小庄严寺释慧次等。于普弘寺共抄出 抄胜鬘经七卷 法华经下六部长房录云是。文宣王抄出 抄为法舍身经六卷 仁寿录云三卷
已上一经内典录云。是文宣所抄。右华严经下四十三部二百九十八卷。勘校群录并是南齐司徒竟陵文宣王箫子良所抄(长房录云王爱好博寻躬自缉撰备忘拟历不谓传行后代学人相踵抄读世人参杂惑乱正文故举本纲庶知由委但上题抄字者悉是其流类例细寻始末自别内典录云既异本经题抄显别合后寻者知有所因然风味弥通义理惬附接蒙俗之繁博考****之殊途有道存焉义非疑妄而祐长房等诸录并注疑经莫不恐涉浇浮余波失本故也) 浮度三昧抄一卷 律经杂抄一卷 本起抄一卷 祐云旧录所载 睒抄经一卷 祐云旧录所载 五百梵律经抄一卷 大海深崄抄经一卷
祐云上六经并是旧抄 法华经一百八十九卷祐云。此一经近代集据撰群经以类相从。虽立号法华经入抄数
右从佛法六义下五十四部五百一卷。并名滥真经。文句增减或新糅异义别立名题。若从正收恐玉石斯滥。若一例为伪而推本有凭。进退二途实难诠定。且依旧录编之伪末。后学寻览幸详得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