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论二十三卷三帙 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 尊者世亲造 三帙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第二译
右二论及颂同本异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尊者众贤造 八帙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单本 阿毗达磨显宗论四十卷 尊者众贤造 四帙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单本
右二部论与俱舍论颂同释异。并众贤造(众贤尊者先述正理文广难寻后造显宗略而易晓所以重译) 阿毗昙心论四卷 尊者法胜造(或无论字)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单本 法胜阿毗昙心论经六卷 大德复波扇多造(或七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 单本
上二论十卷同帙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亦云杂阿毗昙毗婆沙尊者法救造或十四卷)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第四译 四译三阙
上三论俱名阿毗昙心。然其所释广略有异(杂阿毗昙心论第一卷初注云诸师释法略也优波扇多有八千偈释又有一师万二千偈释二论名为广也修槃头以六千偈释又论初颂云敬礼尊法胜所说我顶受我达摩多罗说彼未曾说故上三论初四卷者是法胜本论次六卷者是优波扇多释故彼论末云大德优波扇多为利益弟子故造此阿毗昙心论故知此即释法胜论非法胜造而论外题云有法胜字者或恐不然论卷中题无二字群录皆云法胜阿毗昙或云别译法胜阿毗昙后杂心论是法救造比前二论文义稍广) 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或云甘露味阿毗昙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译失论三藏名 单本 随相论一卷(或云求那跋摩谛随相论德慧法师造或二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单本
上三论十四卷二帙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尊者婆须密造或十四卷或十二卷)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单本 二法度论二卷(或无论字或云经或三卷或云一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右此三法度论有本有译本有三章九真度释亦有九品卢山远法师序云本是尊者山贤造释是天竺大乘居士僧伽先撰经后记云大乘比丘释僧伽撰二说少殊未详孰正之也) 入阿毗达磨论二卷(塞建陀罗阿罗汉造)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单本
上三论十四卷二帙 成实论二十卷 诃梨跋摩造(凡一百二品或二十四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单本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或无论字) 一帙(或十五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单本 解脱道论十二卷(或十三卷) 一帙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单本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或二十卷或三十卷)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译 单本 五事毗婆沙论二卷(亦云阿毗达磨五事论尊者法救造)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 单本
上二论二十四卷 二帙(大周录中别载阿毗达磨五事论者误也) 鞞婆沙论十四卷(亦云鞞婆沙阿毗昙论阿罗汉七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登译 单本 三弥底部论三卷(或无部字或云四卷)失译(三弥底者此云正量即正量部中论也)今附秦录 单本
上二论十七卷二帙 分别功德论四卷(或云分别功德经或三卷或五卷)失译 在后汉录 单本
(右此一论释增一阿含经义初序品至弟子品过半释王比丘即止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者不然此中牒经解释文句并同本经似与增一阿含同一人译而余录并云失源且依此定僧祐录云迦叶阿难撰者此亦不然如论第一卷中引外国师萨婆多说故知非是二尊所撰) 四谛论四卷 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失译 今附秦录 单本 十八部论一卷新为失译 附三秦录 第一译
(右十八部论按寻群录并云梁代三藏真谛译今详真谛三藏已译十八部论不合更译部异执论其十八部论初首引文殊问经分别品品后次云罗什师集后方是论若是罗什所翻秦时未有文殊问经不合引之置于初也或可准别录中文殊问经编为失译秦时引证此亦无疑若是真谛再译论中子注不合有秦言之字详其文理多是秦时罗什译出诸录脱漏致有疑焉其真谛十八部疏即部异执疏是虽有斯理未敢指南后诸传闻请求实录) 部执异论一卷(亦名部异执论)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第一译 异部宗轮论一卷 世友菩萨造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翻经图 第三译
右三论同本异译 上六论十三卷同帙
有译有本录中圣贤传记录第三(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五卷六十四帙)
传记录者。佛圆寂后圣贤弟子之所撰集。虽非三藏正典。然亦助扬玄化。于此之中总为五类。一赞佛德。二明法真理。三述僧行轨。四摧邪护法。五外宗异执。赞佛德者佛所行赞传释迦谱等也。明法理者修行道地经经律异相等也。述僧行者龙树马鸣法显玄奘等传也。摧邪护法者辩正弘明破邪辩惑论等也。外宗异计者数胜二论是也以类科分莫过此五。五中所辩通大小乘。又于此中更开二例。梵本翻译者居先。此土传扬者于后。庶东西不杂览者除疑焉
梵本翻译集传
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卷一十四帙 佛所行赞经传五卷(马鸣菩萨撰亦云佛本行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单本 佛本行经七卷(一名佛本行赞传)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单本)
右大周录编在大乘重译经中。云与六十卷佛本行集经同本异译者误也
上二集十二卷同帙 撰集百缘经十卷 一帙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内典录 单本(拾遗编入) 出曜经二十卷(或云出曜论或十九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于符秦代译 单本 贤愚经十三卷(或十五卷或十六或十七)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出翻经图(单本)
(谨按梁沙门僧祐贤愚序云河西慧觉等八僧游方问道到于阗大寺遇五年大会八人分听各记所闻还至高昌乃集为一部即上贤愚经是上代群录皆编经藏今以共集所闻则非庆喜本诵与余集等亦复何殊编入正经理将未当故今移附集传录中其出曜百缘二经亦是别集还非本诵亦附此焉)
上二集三十三卷四帙(上三帙各八第四帙九卷) 道地经一卷(或加大字是修行经抄无外国略本)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右一经是后修行道地经之少分异译(准安法师序云沙门众护撰述经要以为一部二十七章世高折护所集者七章以为汉文今以章名与数二种皆同故知即是安西高所出此经七章总十八纸群录皆云二卷者误也) 修行道地经六卷(或直云修行经或七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三译 三译一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佛圆寂后七百年西域沙门众护所撰(众护者是此方言天竺梵音名僧伽罗刹)
旧录编入经者理不然也。与后僧伽罗刹集经撰人不殊。何得一载正经一编集内。例既如此故附此中 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僧伽罗刹撰或五卷)符秦代译
上三集十卷同帙 百喻经四卷(僧伽斯那撰或五卷)萧齐天竺三藏求那地译(单本) 菩萨本缘经三卷(僧伽斯那撰或四卷或两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单本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新编入录
上三集十卷同帙 付法藏因缘传六卷(或无因缘字或四卷二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第三译(三译二阙) 坐禅三昧经三卷(或名菩萨禅法经或云禅经或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又群录中复有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云与坐禅三昧经同本异译。亦云罗什法师所出寻阅文句首末全同。但为殊名分成两部。既非别译未可双行 佛医经一卷(亦云佛医王经)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拾遗编入 单本 惟日杂难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 单本) 佛般泥洹摩诃迦叶赴佛经一卷(亦云迦叶赴佛般涅槃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单本 菩萨呵****法一卷(亦云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四品学法经一卷(或无经字)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单本)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一卷失译(今附秦录单本) 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今附西秦录单本 佛治身经一卷(或云治身经)僧祐录云安公失译 今附西晋录 单本 拾遗编入 治意经一卷(或云佛治意经)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 今附西晋录(拾遗编入单本)
上十一集十八卷同帙 杂宝藏经八卷(或云十二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单本 那先比丘经二卷(或直云那先经或三卷失译在东晋录) 第一本(两译一阙)
上二集十卷同帙 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大禅师佛陀蜜多撰)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一名不净观禅经修行方便)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单本
右达摩多罗及佛大先所造先罽宾人也。彼国禅匠佛陀跋陀罗尼师。智严往游西域。亦于先所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