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分乘藏下
就别录中更分为七
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二百六十一部五千三百九十一卷)
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五十五部二千三十卷)
支派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八百一十二卷)
补阙拾遗录第五(四百六十九部一千四百一十四卷)
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伪妄乱真录第七(三百九十三部一千四十一卷)
有译有本录第一之一
此有本录中。复有二录。初别分乘藏。二贤圣集传。乘藏有二
菩萨三藏录第一(一百八部二千九百八十八卷)
声闻三藏录第二(三百三十七部一千八百九卷)
二圣贤传记录(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三卷)
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第一之一
菩萨藏者。大乘所诠之教也。统论教主。则法身常在无灭无生。所诠之理。则方广真如亡名离相。总乃三藏差异。别则一十二科。始乎发心终于十地。三明八解之说。六波四摄之名。如是科条名为此藏。始自汉明丁卯之岁。至我贞元庚辰之年。见流行者。总八百八部合二千九百八十八卷。二百六十七帙。大乘法藏总别条列。具如后列
菩萨契经藏(六百八十二部二千四百卷)二百二十二帙
菩萨调伏藏(三十七部五十五卷)五帙
菩萨对法藏(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五十帙
大乘经重单合译(五百五十四部二千九十卷)二百八十八帙
(寻诸旧录皆以单译为先今此录中以重译者居首所以然者重译诸经文义备足名相揩定所以摽初也又旧译中直名重译今改名重单合译者以大般若经九会单本七会重译大宝积经二十会单本二十九会重译直云重译摄义不周余经例然故名单重合译也又古译经首皆无译人时代年月浸远寻讨莫知失译之言寔由于此今寻诸旧录参定是非时代译人具摽经首失译之者载之于录释尊遗教终六万之修龄矣)
般若部(新旧译本及支派经并编于此)
总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般若经建初者谓诸佛之母也旧录之中编比无次今此录中大小乘经皆以部类编为次第小乘诸律据本末而为备次大乘诸论以释有经者为先集解义者列之于后小乘诸论据部次第发智为初六足居此毗婆沙等支派编末圣贤集传内外两分大夏神州东西有异欲使科条各别览者易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六十帙 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宫寺译。出翻经图
右此经梵本都有二十万颂。总四处十六会。唐言译之成六百卷。重单合译具列如左
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右新译单本梵文一十三万二千六百颂。唐译成四百卷。七十九品。从第一卷至第四百
第二(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二万五千颂。唐译成七十八卷八十五品。与旧大品放光光赞般若同本异译。从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比于旧经阙无常啼等品。余意大同
第三(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右新译单本梵文一万八千颂。译成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从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
第四(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第八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八千颂。译成一十卷二十九品。与旧道行小品明度长安品等同本异译。从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比于旧经亦阙常啼等品。余意不殊
第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千颂。译成十卷二十四品。从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
第六(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 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二千五颂。译成八卷一十七品。与旧胜天王般若同本异译。从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
第七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曼殊室利分 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八百颂。译成二卷无品。与旧两译文殊般若同本异译
当第五百七十四七十五卷
第八(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那伽室利分 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旧濡首菩萨分卫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六卷
第九(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能断金刚分 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三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新旧四译金刚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七卷
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 第一译
右新译重本梵文三百颂。译成一卷无品。与后译实相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八卷
第十一(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布施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颂。译成五卷无品。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
第十二(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净戒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颂。译成五卷无品。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
第十三(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安忍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当第五百八十九卷
第十四(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精进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四百颂译。成一卷无品当。第五百九十卷
第十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八百颂。译成二卷无品。当第五百九十一九十二卷
第十六会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
右新译单本梵文二千五百颂。译成八卷无品。从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 或二十卷 三帙 西晋三藏昙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第一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 四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僧睿等译 第三译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 或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右三经与大般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花品。后文并阙。又按姚秦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与大经第二会同梵文也(龙树菩萨造智度论释大品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姚秦天竺沙门昙摩卑共竺佛念译 第六译
右一经长房内典二录云。是外国经。钞者寻之未审也。据其文理乃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过二。准道行后阙十品 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那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贞元新入目录) 般若理趣经释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贞元新入目录)
上四经二十卷 二帙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亦名般若道行或八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或七卷 或八卷 一帙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七译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亦直云大明度经或六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第二译
右四经。与大般若第四会同本异译
(其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新道行经但有其名而无其本诸藏纵有即与小品文同但题目异故不重出前后八译五存三阙)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第一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六会同本异译
上二经十一卷同帙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或一卷 二十一纸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第一译
右一经亦名文殊般若波罗蜜经。初文无十重光。后文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童真者。是又编入宝积。在第四十六会。为与后经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拾遗编入 第二译 二十纸
右一经初文有十光文。无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法王子者。是初叹菩萨德。及列菩萨名。此稍广。又此二经亦互有广略
右二经与大般若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同本异译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宋沙门翔公南海郡译 右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同本异译。新旧相比。旧经稍广(前后三译二存一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舍卫国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婆伽婆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二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祇树林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第三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室罗筏城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四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名称城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第五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其第四本能断般若。贞观二十二年沙门玄奘从驾于玉华宫弘法台译。后至显庆五年于玉华寺翻大般若。即当第九能断金刚分。今本编入更不重翻。准诸经例。合入大部者即同别生。此录之中不合重载。为与沙门义净译者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三师造论同释此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出大周录 第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同本异译。而西域梵文有广略二本。故实相理趣文意乃同。况大小异
上九经十一卷同帙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或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二译 三译二阙 新译仁王经二卷(内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御制序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仁王般若念诵法经一卷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仁王念诵仪轨一卷(经内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一译拾遗编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二存一阙其般若心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仁王般若等三经文义虽通大部全本大部中无是支流摄非从彼出)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东天竺国三藏沙门法月译 贞元新入目录 新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罽宾国三藏赐紫沙门般若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右二经同本异译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大曼茶罗十七尊释一卷(经内题云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尊大曼茶罗义述)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上十一经十三卷同帙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一部十卷 一帙罽宾国三藏般若译 准敕编入贞元目录
宝积部
(但诸会重本并次第编)总八十二部(此以诸部合成故存本数上录)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帙 大宝积部一百二十卷 十二帙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新编入录
右此经新旧重单合译。共四十九会合(故沓反)成一部(新旧共二十会单本新旧共二十九会重译于中二十六会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二十三会古译及唐旧译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具列如左)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异译。从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四卷至第七卷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八卷至第十四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出法上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细详文句与竺法护经稍不相类长房等录皆云失译法上录中云竺法护出今者且依法上录录之)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八卷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阿閦佛国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梁三藏曼陀罗仙译 第二译 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姚秦童寿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六二十七卷 秦译 第九大乘十****一卷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 第二译 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梁众铠所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异译(初云婆伽婆者是也)当第二十八卷(经本题为僧伽婆罗者误也)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二十九卷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从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其菩萨藏会准大周录入重译中与三卷菩萨藏经同本异译者误之甚也名目虽同多少全异捡寻文义更复差殊其三卷菩萨藏亦编入此中即富楼那会是今改旧辄以为单译)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胞胎经同本异译当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三卷大唐三藏义净译 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今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既不重译故为单本又与杂宝藏经难陀为佛逼出家缘初虽少同后乃全异不合以为重译此会及前会据其文理合入声闻藏内今为编入宝积通在菩萨藏收)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第三译 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重本。与旧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同本异译。从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高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第二译 勘同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