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1200000021

第21章

沙门求那跋摩。宋言功德铠。本刹利种。累世为王治在罽宾国。祖父呵利跋陀(此云师子贤)以刚直徙。从父僧伽阿难(此云众嘉)因潜隐山泽。跋摩年十四便机见俊达深有远度。仁爱泛博崇德务善。其母尝须野肉令跋摩办之跋摩启曰。有命之类莫不贪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母怒曰。设令得罪吾当代汝。跋摩他日煮沺误浇其指。因谓母曰。代儿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跋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况三涂耶。母乃悔悟终身断杀。至年十八相士见而谓曰。君年三十当抚临大国南面称尊。若不乐世荣当获圣果。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晓四含。诵经百余万言。深达律品妙入禅要。时号曰三藏法师。至年三十罽宾王薨绝无绍嗣。众咸议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可请令还俗以绍国位。群臣数百再三固请跋摩不纳。乃辞师违众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后到师子国观风弘教。识真之众咸谓已得初果。仪形感物见者发心。后至阇婆国。初未至一日。阇婆王母梦见一道士飞舶入国。明旦果是跋摩来至。王母敬以圣礼从受五戒。母因劝王曰。宿世因缘得为母子。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后生之因永绝今果。王迫以母敕即奉命受戒。染习既久专精渐笃。顷之邻兵犯境。王谓跋摩曰。外贼恃力欲见侵侮。若与斗战伤杀必多。如其不拒危亡将至今唯归命师尊不知何计。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须御捍。但当起慈悲心勿兴害念耳。王自领兵拟之。旗鼓始交贼便退散。王遇流矢伤脚。跋摩为咒水洗之信宿平复。王恭信稍殷。乃欲出家修道。因告群臣曰。吾欲躬栖法门卿等更择明主。群臣皆拜伏劝请曰。王若舍国则子民无依。且敌国凶强恃险相对。如失恩覆则黔首奚处。大王天慈宁不愍命。王不忍固违乃就群臣请三愿。若许者当留治国。一愿凡所王境同奉和上。二愿尽所治内一切断杀。三愿所有储财赈给贫病。群臣欢喜佥然敬诺。于是一国皆从受戒。王后为跋摩立精舍。躬自引村伤王脚指。跋摩又为咒治有顷平复。道化之声播于遐迩。邻国闻风皆遣使要请。时杨都名德沙门慧观慧聪等。远挹风猷思欲餐禀。以元嘉元年九月。面启文帝求迎请跋摩。帝即敕交州刺史。令泛舶延致观等。又遣沙门法长道冲道俊等往彼祈请。并致书于跋摩及阇婆王婆多伽等。必希顾临宋境流行道教。跋摩以圣化宜广不惮游方。先已随商人竺难提舶欲向一小国。会值便风遂至广州。故其遗文云。业行风所吹遂之于宋境。此之谓也。文帝知跋摩已至南海。于是复敕州郡令资发至都。路由始兴经停岁许。始兴有虎匝山。山形耸峭峰岭高绝。跋摩谓其仿佛耆阇崛。乃改命灵鹫。于山寺之外别立禅室。去寺数里磬音不闻。每至鸣椎跋摩已至。或致雨不沾。或履泥不湿。时众道俗莫不肃然增敬。寺有宝月殿。跋摩于殿北壁。手自画作罗云像及定光儒童布发之形像。成之后每夕放光。久之乃歇。始兴太守蔡茂之深加敬仰。后茂之将死。跋摩躬自往视说法安慰。后家人梦见。茂之在寺中与众僧讲法。实由跋摩化导之力也。此山本多虎灾。自跋摩居之昼行夜往。或时值虎以杖按头弄之而去。于是山旅水宾去来无梗。感德归化者十有七八焉。跋摩尝于别室入禅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弥往候之。见一白师子缘柱而立亘空弥漫生青莲华。沙弥惊恐大呼往逐师子豁无所见。其灵异无方类多如此。后文帝重敕观等复更敦请。乃泛舟下都以元嘉八年正月达于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殷勤。因又言曰。弟子常欲持斋不杀。迫以身徇物不获从志。法师既不远万里来化此国。将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不杀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乃抚几叹曰。夫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迷远理者至道虚说。滞近教者则拘挛篇章。至如跋摩法师所言。真谓开悟明远。可与谈于天人之际矣。乃敕住祇洹寺供给隆厚。公王英彦莫不宗奉。俄而于寺开讲法华及十地。法席之日轩盖盈衢。观瞩往还肩随踵接。跋摩神府自然妙辩天绝。或时假译人而往复悬悟。跋摩即于祇洹寺译菩萨戒经等十部(其善戒经长房等录并云二十卷注云后弟子于定林更出二品成三十卷者非也今但九卷或云十卷此是传写差误加其二字僧祐录中只云十卷故知余录传写误也又按高僧传云祇洹慧义请出菩萨善戒始得二十八品后弟子代出二品成三十品房等云续成三十卷者误之甚也又长房等录复云跋摩译杂阿毗昙心十三卷今以伊叶波罗译出十卷跋摩后续成其十二非谓跋摩更别翻出二处俱载此亦不然今此删之载于前录)

并文义详允梵宋弗差。时影福寺尼慧果净音等共请跋摩云。去六年有师子国八尼。至都云。宋地先未经有尼。那得二众受戒恐戒品不全。跋摩云。戒法本在大僧众发。设不本事无妨得戒。如爱道之缘。诸尼又恐年月不满苦欲更受。跋摩称云。善哉苟欲增明甚助随喜。但西国尼年腊未登。又十人不满。且令学宋语。别因西域居士更请外国尼来足满十数。其年夏在定林下寺安居。时有信者采花布席。唯跋摩所坐花采更鲜。众咸崇以圣礼。夏竟还祇洹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毕先起还阁。其弟子至奄然已终。春秋六十有五。未终之前预造遗文偈颂三十六行。自说因缘云。已证二果。手自封缄付弟子阿沙罗云。我终后可以此文还示天竺僧。亦可示此境僧也。既终之后。即扶坐绳床颜貌不异似若入定。道俗赴者千有余人。并闻香气芬烈。咸见一物。状若龙蛇可长一尺许。起于尸侧直上冲天。莫能名者。即于南林戒坛前。依外国法阇毗之。四部鳞集香薪成[卄/積]。灌之香油以烧遗阴。五色焰起气氲丽空。是时天景澄朗道俗哀叹。仍于其处起立白塔。欲重受戒诸尼悲泣望断不能自胜。初跋摩至宋文帝欲从受菩萨戒。未及咨禀奄而迁化。以本意不遂伤恨弥深。乃令众僧译出其遗文(遗文在传恐繁故止) 毗尼摩得勒伽十卷(初卷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元嘉十二年乙亥正月于秣陵平乐寺出至九月二十日讫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或无论字亦云杂阿毗昙经房云杂阿毗昙毗波沙或十四卷第四译元嘉十一年甲戌九月于长干寺出周年乃讫见僧祐录及经序) 劝发诸王要偈一卷(龙树菩萨撰第二出见僧祐录及高僧传) 分别业报略集一卷(大勇菩萨撰或云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集见僧祐录及高僧传) 请圣僧浴文一卷(见僧祐录及高僧传)

右五部二十四卷(前四部二十三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雨宫

    雨宫

    作为雨宫家族的长子雨宫少翔,一步一步成长,找到心之所属,最后消灭家族多年的敌人
  • 大郎历险记

    大郎历险记

    啊!勇敢的少年们快起来追逐初生的太阳吧!emmmmm,就酱吧(捂脸).......
  • 重生之逆天女灵师

    重生之逆天女灵师

    她是云殇王朝公主,弱不禁风,随时可能香消玉损。她拥有一副无法聚集灵力的废体,被人嘲笑,被人欺负。而她,天界神尊,纵横三界,傲视群雄。她重生成为她,强者变为废材!修行之路多艰难,神尊强者难于上青天!废材又如何?青天艰难又怎样?纵使废材也决不再让人欺负!纵使青天艰难也要成为强者!她坚持自己的梦想,修炼!修炼!再修炼!终于,她打破身体的限制,开启天才模式!神兵?灵宠?上乘修炼功法?都是我的!挚友相伴,美男相陪,一代强者即将崛起!精彩片段:“听说青龙城来了一个废物?”“我怎么听说她把天才少年打了?”“不可能吧?那少年可是百年不遇的奇才!”“是真的!我大哥亲眼看见那天才少年被废物女灵师一顿海扁!”“我听二叔说天才少年的神器都被抢走了!”远处,天才少年握着拳头,咬着牙咯咯作响。
  • 锦绣花嫁:太子妃出阁记

    锦绣花嫁:太子妃出阁记

    【本文已完结,新文求支持╭(╯3╰)╮】一朝天变,堂堂太子妃沦为了和亲工具,嫁给了传说中那个邪佞的叛王。满朝文武纷纷感叹太子妃的大义凌然……邪佞叛王看着她邪笑:“怎么,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她泫然欲泣:“嘤嘤嘤,你这个恶魔!这辈子我与你没完!”
  • 林荫道上踏过的青春

    林荫道上踏过的青春

    哈哈哈,各位,凑合着看看吧!啦啦啦啦啦啦……(作者疯了,别管她!)
  • 血与火的尊严

    血与火的尊严

    天下乱世,杀伐盈天。谁笑看风云,谁拨动乾坤。我自横刀啸天,哪怕山崩地裂。我自击剑长空,哪怕风云变色。轩辕晨风,自小在嘲讽中长大,却心比天高,纵然身无寸力,也要讨回公道,一往无前。这世界,惟有尊严和自由最为难得。这天下,我轩辕晨风走一遭,就昂首挺胸,不怕,不退,不放弃。
  • 最强吃土系统

    最强吃土系统

    我的金手指是吃土,不是穷的吃土,而是真的吃土!带着属性面板的段浩,穿越到了武侠世界中州,揭开一段段阴谋,剥开一层层身世。红颜、知己,美人如玉剑如虹。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侠义之歌,这是一群肝胆相照的热血男儿,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离奇故事……闲时可捉虎,怒时斩青龙,我们的主角就是这么牛!一个字:爽!(本书剧情偏传统,色彩偏玄幻,如有喜欢的读者,请收藏,保证质量,更新稳定!)
  • 轻叹息

    轻叹息

    一时的玩笑,输了自己的心,再次相见却有面临分别,这一次我不会懦弱,不管你是谁我都不会放弃,即使是人鬼殊途,我也会把你找回来……
  • 摸金校尉走阴阳

    摸金校尉走阴阳

    一个行走阴阳的阴阳交易师,因为某一天闯进来的一个小男孩。一块摸金令,神秘的灭魂印,阴间的生死簿,破封印,走阴阳,活死人,都在不断的接踵而来,而他,又改何处何从。该平凡,还是一飞冲天?
  • 彩云划过巅南巅北

    彩云划过巅南巅北

    重生与死亡无关,生活只在不经意之间便偏离了预期的轨道。她,少女心,大智慧,清冷出世。他,真性情,辩事非,勇谋双全。她,玲珑心,明事理,绝顶聪明。他,高情智,知冷暖,笑对人生。人中佼佼,铁中铮铮的几人,浑然无察地被暗流悄然波动。各自位置的错位,成就了千秋大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智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