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词已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如“东北人”“东北菜”“东北话”等等。“东北”一词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不过是近代的事情。“东北”一般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市等地区。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燕国以辽河为界,在东北设置辽东、辽西两郡,直至明代,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均以“辽东”为名。因而“辽东”一词,也就作为这一带的名称沿用下来。清朝初年,改沈阳为“盛京”,东北统称为“盛京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划盛京省为辽宁(当时称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简称“东三省”。1921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张作霖督办“东北”屯垦边防事宜,他遂将其统领的“奉军”改称为“东北军”,接着又在沈阳开办“东北大学”,办报纸,当上了“东北王”。经他这么一折腾,“东北”一词就替代了“辽东”“盛京”和“东三省”,成为这一方土地的统称,被世人接受,作为地域名称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