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都马含坐在上首,西王和峒王分做两边。
听说是大明兴业伯的船队来此通商,要驻泊地,又怎敢怠慢,立刻命人前往码头将刘聚昂请入王宫。
不久船队靠岸,刘聚昂带着百名亲卫走进了王宫。
说是王宫,实际上就是一处外有城墙,内有房舍的大宅院差不多。
刘聚昂走进王宫大殿后,就看见东王都马含坐在正中,左右各立一王,应该就是西王和峒王了。
于是刘聚昂说道。
“大明兴业伯,驸马都尉刘聚昂见过三王”
刘聚昂再怎么样,那也是大明的伯爵,还是未来驸马,所以其到南洋根本不用拜见,相反按礼南洋诸国王反而要拜见。
当然拜不拜见,刘聚昂可不在乎。
“不知兴业伯为何会率船队来我苏禄国啊”
都马含问道。
和西王,峒王不同,都马含可是去过大明的,他父亲也被埋在了大明,所以知道大明的强大。
虽然苏禄也有大明人前来,包括国内也有汉人定居,但是来的人大都是走私商人,汉人大多都是海外弃子。
三宝太监算是来过苏禄最高的官员了。
而刘聚昂那可是伯爵啊,还是驸马都尉,对于都马含来说,哪一个都比三宝太监职高。
如何不让其重视。
“我也没有别的意思,我来南洋一共带了四十多艏船的货物,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以兴业商行的名义与南洋诸国永久通商,所以除去这四十多船货物卖掉外,我还需要一个驻泊地,以方便我商行在苏禄卸货,贩卖,不知东王可愿意”
刘聚昂抬头看了看三人,见三人相互看了一眼。
“好,这都没问题,兴业伯能来苏禄经商,乃我苏禄荣幸,我做主,以后兴业商行的货物可以自由在苏禄贩卖,至于驻泊地,这是自然,不知兴业伯看上了哪里,我可以宋给你”
都马含与二王商议一番后,便回答道。
“那就多谢了,驻泊地我打算在北部的郑和岛中部偏北,这份地图上有标注,你们可以看一看”
刘聚昂说完,将地图拿给了三王看。
刘聚昂所看上之地,乃后世巴拉望岛首府普林塞萨港。
现在这里叫郑和岛,是苏禄国为了纪念郑和到此才改名的。
现在别说普林塞萨,整个郑和岛都没有多少人,因为苏禄国的核心区是在苏禄群岛,棉兰和婆罗洲,这里才是苏禄国的人口聚集区。
就比如王城所在的霍洛岛及周围小岛,就汇集了近十万人,真正的人口重地也在棉兰西部的三宝颜,那里周围几百里汇集了超百万的人口,算是南洋地区少有的人口聚集区了。
三王看了一会,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聚昂要求的并不大,差不多也就方圆十里左右的面积,对于苏禄三王来说,还是可以接受。
更何况这可是大明的兴业伯,虽然看上去年轻,但是那也是大明勋爵,他开口要地,怎么可能不给。
苏禄虽然独立在外,还是以天方为主,但是实际上受大明的影响很大,都马含很想将苏禄整体并入大明。
何况苏禄国内最少也有三五万汉人。
这些汉人在苏禄国中也是有极高的待遇。
苏禄国强制要求自己的臣民皈依天方教,也就是***教,但是汉人是例外。
汉人信则好,不信也不强求。
而且汉人经商着也是有特权的。
当然刘聚昂想驻泊地的原因就是想把南洋的汉人都集中起来,安置在驻泊地中,如此自己不仅白白多出了五十万不用适应南洋气候的百姓,而且可以增加自己在南洋的影响力,毕竟这些汉人在南洋混迹已久,在南洋也有一定人脉和渠道。
刘聚昂开发南洋,最大的问题还是移民适应气候的问题。
虽然刘聚昂招募了很多郎中,还改善了饮食和居住环境,但是毕竟这些汉人都是生活在北方,到达南洋后适应还是有些问题的。
生病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要想在南洋真正立足,就近吸收南洋汉人,同时改良医学,就是最切合实际的了。
可惜刘聚昂不懂医术,也只能多请郎中,多开一诊所了。
“兴业伯所要之地,没有问题,我明日就可以让人进行交接,以后我苏禄国对兴业商行开放,兴业商行的船队随时可以前来”
都马含向刘聚昂说道。
刘聚昂满意的笑了笑,命人带上了礼物后,便告辞离开了。
三王各送了一对玻璃杯,一面镜子,一个香皂,还有一块新织的棉布。
三王看到礼物后大喜,特别是那宽大细柔的棉布和晶莹剔透的雕花玻璃杯更是让三王爱不释手。
告辞三王之后,刘聚昂率领众人开始卸货,就近在码头边搭了一个棚子,开始卖货,同时命人传信台湾夏瑾,命其派人去驻泊地建港开发。
很快棚子搭好,正式开始卖货,不久便在码头上引起了轰动。
不仅是苏禄国人,来码头的其他南洋人也都纷纷前来购买。
价钱按大明价格的百倍以上对外销售,百钱棉布,到这里就需要十两一匹,雕花玻璃杯甚至以二十两白银一对对外贩卖,当然也有便宜的,次品棉布五两一匹,不雕花的玻璃杯十两一对。
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了众人抢购热情。
不久兴业伯带着兴业商行来南洋通商的消息不胫而走,十天之后,整个南洋都传遍了。
这些刘聚昂不想阻止,毕竟自己阻止了也没用,只要这些南洋诸国不给自己找麻烦,自己也懒得搭理。
三天之后,刘聚昂轻松卖掉三船货物后,便启程前往郑和岛的驻泊地查看。
而南洋人闻风而动,纷纷跟着船队后面而行。
刘聚昂也没有驱赶,而是命人盯着即可,只要没有什么敌对行动,并且保持一定距离,刘聚昂也不想去驱赶这些船。
当然刘聚昂的船队还是引起了周围一些海盗的注意,有些海盗纷纷前往劫掠。
这些刘聚昂并不知道,航行两天后,到达船队到达了新驻泊地,刘聚昂命船队靠岸,并将此地改名为。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