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能够赚取大量财富,在于他们能抓住机遇并果断出击。在创业时候,那些总是想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做企业最大的考验是能不能抵制诱惑
“那一跤摔得太狠了,太刻骨铭心了,后来我就有了一个信条:宁可错过100个机会,不可错投一个项目。”
——史玉柱
史玉柱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觉得对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他能不能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而在于他能不能抵挡诱惑。”这是史玉柱近20年商海浮沉中的切身体会,依靠脑白金站起来、高调进入网游市场的他,说话的语气比起十年前“低调”了许多:“今天,我在决策任何一个项目时,都会做最坏的打算,都会先估算一下,如果发生亏损,损失会超过我净资产的三分之一吗?如果超过三分之一,再大的诱惑我也不干。而在过去,我是想到就做,不考虑其他。”
史玉柱是“死过”的人,死过的人重生之后,再向别人描述死亡过程和地狱场景,自然使人信服。史玉柱的“死”,不是“死”在别人的进攻之下,非战之罪,而是“死”在自己的心态上。确切地说,是“死”在自己面对诱惑时软弱的抵抗力上。在史玉柱的“死亡”过程中,两次诱惑犹如两场劫难,将他打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企业没有现金,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没法生存,一个礼拜之内,‘巨人’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过程非常短。”史玉柱说。
史玉柱遇到的第一次诱惑是多元化诱惑。当年,史玉柱除了经营汉卡之外,还成立服装实业部、化妆品实业部、供销实业部等十几个实业部,并先后开发出了服装、保健品、药品、软件等30多类产品。最后的结局都是不了了之。史玉柱在演讲中不无风趣地说:“我的领带是最多的,因为服装实业部当年生产的那些领带,至今还有不少堆在家里。”十年之后,史玉柱说:“现在民企几乎无一避免走多元化之路,一做大就多元化,但往往三五年就完蛋,我就这样完蛋过一次。其中道理很简单,领导者的知识面、团队的精力、企业的财力都是有限的,但机会是无穷的,现在各领域的竞争都是白热化,企业只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投资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重,宁可错过100次机会,也绝不要投错一个项目。”
史玉柱告诫他身后的企业家们:一定要注意在经营项目上的专业化,唯有在一个领域内精通和优秀,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失败的经验使史玉柱认识到决策民主的重要性。“现在,我在公司里成立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投资委员会,对需要投资的项目举手表决,尽管我们也错失了一些好的机会,但是我不后悔,因为这远比一次错误的投资项目带来的损失要小。”史玉柱说。
【复制成功:投资多元化要谨慎】
在中国,无数的企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败下阵来,又有更多的企业斗志昂扬地奔上去。这时,失败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元化是有前提条件的!
在决定进入多元化、采取多元化战略前,企业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内在条件首先是指,企业是否已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一定要有核心竞争能力。评价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主要看企业是否有核心的技术,是否有核心的管理能力。
其次,内在条件还包括多元经营的行业应具有相关性。行业的相关性可分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两种。有形关联的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它是建立在共同的生产、技术、市场、渠道、信息、人才、采购等方面。无形关联则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因为同一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所以当企业多元化经营建立有形关联时,其在新行业容易站稳脚跟,成功的机会较大些。
最后,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需要资金的,财务结构必须稳健且具备了实施多元化战略所必需的剩余资产。多元化经营需要大量资金,光靠自有资金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具有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否则一旦多元化后,资金接济不上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成功的多元化战略,还需要具备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市场机会。在做多元化之前一定要研究想上马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如何,市场成熟度如何,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等关键问题。
史玉柱遇到的第二个诱惑是荣誉诱惑。按照史玉柱的说法,1992年决定盖巨人大厦的时候,开始是准备盖18层,但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出来的方案是38层。1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参观,建议把楼盖得高一点,于是设计改到54层,后来很快又改到64层。由54层到64层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设计单位说54层改为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二是公司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设计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一位领导人来考察,公司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几个负责人一商量就决定把大楼改为70层(后来史玉柱在与珠海市********梁广大会谈时,一冲动又加到72层)。仅仅是为了虚荣,决定公司命运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两年后,巨人集团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困境。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原秘书长华贻芳在巨人集团出事之后,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交给史玉柱,这首打油诗的内容是:“不顾血本,渴求虚荣;恶性膨胀,人财两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细;如此寨主,岂能成功?”这首打油诗被史玉柱挂到了办公室的墙上。后来,史玉柱自我救赎成功,重新站起,在知道了史玉柱对于过去失败的反思之后,华贻芳又现场送给史玉柱一首打油诗:“现代企业,大事两桩;经济文化,半斤八两;既能赚钱,更会育人;如此寨主,方成好汉。”
有人把史玉柱比做胡杨树。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有一种树叫胡杨,树高15~30米,能忍受荒漠中的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对于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有这样一个说法:“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的倾覆,到脑白金、黄金搭档的翻身,再到巨人集团纽约上市成功融资10亿美元,从“中国首负”到“中国首富”,史玉柱以自己的创业史演绎了一部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人间喜剧”,十年间,史玉柱刚好走过了一个十年的“轮回”。
这十年,史玉柱只做了三件事:卖保健品、买入银行股票和做网游。曾经有手机、汽车等投资机会诱惑着史玉柱,但他都因决策委员会的反对克制住了。后来,他进入网游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游戏,对他来说,打游戏最大的好处,竟是用来抵挡现实世界投资机会的诱惑。“‘诱惑’实在太多了,可是一不小心,又容易踩到‘地雷’。现在我天天泡在网游里,手机一关,这些外界的诱惑就不存在了。”说这话时史玉柱的表情甚为得意。
但是,事情“做得”没有他“说得”那么彻底。巨人集团在2007年11月1日上市,股价高开低落,很快跌破发行价,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史玉柱自己也没有守住以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商人的本能让他提高了发行价。巨人发行价高开,一下子套牢了精于股票投资的美国人。个别美国投资者压抑不住被套牢的沮丧,干脆起诉巨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与他相对应的是阿里巴巴的马云。阿里巴巴晚于巨人五日上市,投行建议发行价定在20港元以上,而马云依然谦和地把发行价圈定在13.5港元。马云克制住了商人逐利的本性,避免了跌破发行价的尴尬。阿里巴巴的股价低开高走,有滑落但还高立于发行价之上,马云淡定自如。
由此可见,史玉柱的商业历练之路,还未到尽头。
偏执是偏执者的通行证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光辉的一面。我的长处是勤奋,是坚强。别人用5个小时做的事,我会攻他3天3夜。”
“失败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失败,另一种是精神失败。很多企业在事业失败以后,精神上也失败了。但巨人在事业上失败后,精神不败,所以可以站起来。”
——史玉柱
陈天桥说:“只有偏执的人才容易成功。”也许,他在说话的当口,脑海里想到的人物就是史玉柱。无论是中国商业发展史还是世界商业发展史,被记载的成功人物多是性格偏执的人,所以,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活下来的都是智慧的,成功的都是偏执狂。
偏执这个词语,如同史玉柱本人,亦正亦邪,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偏执是对目标的执著;转个身,就成了负面:偏执就是性格缺陷,就是赌徒。
如同陈天桥说自己就是“大赌大赢”的性格一样,史玉柱也从来不否认自己爱“剑走偏锋”。业界早有定论,史玉柱就是一个赌徒。但是,赌性和偏执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赌徒强调的是不计后果,偏执是勇于追求某种结果。二者区分的关键点是:能否在“大胆假设”之后“小心求证”。正如勇气和鲁莽,前者多的是缜密,后者指的是行为。对于史玉柱的性格,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偏执多一点”。
浮沉商海20年,偏执使他永远果敢、执著地追求目标,使他永远在别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崛起、胜出,在别人不敢下手的地方下手,在别人不看好的地方获得成功。葛洛夫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史玉柱身上全是“偏执基因”,无论是他在大学期间坚持四年从浙江大学到灵隐寺的18里长跑,还是后来他的汉卡、脑白金、《征途》游戏,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基因。他的偏执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巨人梦想的偏执。史玉柱很喜欢“巨人”这两个字,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他的保健品公司叫“健特”,是巨人的英语音译;征途网络成功后,改名为巨人网络;他曾经想盖一座72层高的楼,叫巨人大厦,没盖完,成了烂尾楼,这让他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