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400000018

第18章 于禅定中得自由(2)

惠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的,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禅师的话像暮鼓与晨钟唤醒了碎裂在生活碾磨里的人。

由此可见,参禅的关键并不在于打不打坐,而在于你怎样去修心,只有心先行进入禅的境界,人才可能修成禅,才可以从禅定中体会到何为自由。因此,虽然行亦禅坐亦禅,但行住坐卧要做到心不散乱,意不颠倒,时时刻刻保持我们的觉性的存在,心要能够做主,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人在诵经,心就在诵经;人在打坐,心就在打坐,始终没有起第二念。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的入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盘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白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的境界就在于他有一颗随闲随淡的心,一个人的心灵能够不随外物而转,就已经达到心智的自由了,就能够在行住坐卧中体悟禅定的微妙。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三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已经道尽了禅修入定的原则和特性。“修行禅法不在于采取什么坐姿或生活方式,重点在于要体会到安定自然”。行亦禅,坐亦禅,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去随他黄叶散;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清净自有菩提伴。

莲心禅韵: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学名文涛,字书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诗歌、音乐、戏剧、书法、教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1918年他皈依佛门,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出家,后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佛教界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莲花洋上,属普陀县,有“南海圣境”、“海天佛国”、“世外桃源”、“蓬莱仙境”之称;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雄踞四川盆地西南缘,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五台山,人称“僧人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绕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如垒土之台,分别为南台、北台、申台、西台、东台,故名五台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西南,山上有99座山峰,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等九座山峰耸入云霄,最为雄伟,远远望去好像并肩站立的九个兄弟,因而又叫九子山,又以山有九峰如莲花,故名九华山。

生命当如不系舟

怎样才能达到禅者的自由?一个人如果想要像禅者一样自由,首先就要拥有一颗纯净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

很多人为了能够禅修开悟,穷尽一生心力只为了寻找到入定开悟的真理,而圣严法师却开示众生放下真理,才是真自由。修禅之人自然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确定能抵达悟境的方法,所以往往会皓首穷经,遍访名师,但是这样很容易将自己困住。“当你追求真理之后,又能将所追求的放下,而不执著一个非如何不可的真理,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追求,而更接近于一种随遇而安;不是消极地顺其自然,而是一种心境的舒适与坦然。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随遇而安并不像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一样简单,甚至不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获得的,它是禅者的一种大境界。宇宙万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法则,就像水随地势起伏而流淌,不会刻意地选择路线;云因为风的起落而飘动,不会刻意地抗拒聚散;花随四季的变迁而轮回,不会刻意地回避凋零。它们都是自由的,有着苍天大地赋予的顺其自然的奥义。这个道理,让我们从一粒小小的草籽中去感知:

在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已经是一片枯黄。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即使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种子撒完,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儿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一大早就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全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师父说,“随缘!”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拍起手来。师父点点头:“随喜!”

小和尚的师父真是一位智者,他的每一句话都直入人心。这随口而出的五随,足以看到老和尚心中已经是自由洒脱的澄圆境界。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能够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一日,长沙景岑禅师到山上去散步,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住持长老。

住持问他:“你今天去了哪里?”

长沙禅师:“我到山上去散步了。”

住持追问:“去哪里了?”

长沙禅师:“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圣严法师非常欣赏长沙禅师达到的这一番境界:“禅师所怀抱的心境一片和风煦日,没有狂风暴雨;禅师所体验的世界一片光天化日,没有黑暗罪恶。并不是这世界没有狂风暴雨和黑暗罪恶,而是他的心不受外在环境影响,永远安详、稳定、慈悲、宁静、光明磊落。所以,不论他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他的心境始终自在安闲”。

世人常常觉得不自由,即使禅定也往往只是为了求“禅”而刻意入定,虽然稳坐如钟,心却如风中摇曳的枯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过多的执著造成过多的苦恼,执著于其中不能自拔的人又怎么了解禅者的自有境界呢?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心境坦然,悠然无滞,眼前自然是海阔天空,到处都会是盎然的芳草,遍地都是缤纷的落花,徜徉其中,天高云淡,鸟语花香,神奇的造物,悠然的心灵,一切如诗话般和谐动人。其中境界就如寒山诗偈中所言:“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心无邪,人生得大自在。

莲心禅韵:

春天来了

有一位老师带学生们登山赏雪,雪在山崖树影中交织成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卷,所有人的都被造物的神奇所震惊。

老师站在一棵树下,恰好一滴融化的雪水滴在了他的头上,于是他向学生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呢?”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水!”

老师非常欣慰,对同学们做了一个赞赏的手势。

这时,一个老和尚从旁边经过,他抬头看了看满山的雪色,若有所思地说:“雪融化了,难道不是春天吗?”

自由当有戒

自由是心灵的后花园,而禅定是打开花园大门的钥匙。禅定修行,正是为了打开智慧的禅门,获得自由轻盈的人生。禅定将我们从奔波忙碌的世俗生活中解放出来,以身体的被缚换得心智的舒展。自由是行云流水般的快乐,闲看门前花开落,笑望长空云卷舒。

禅定的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在禅宗的理念中,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持戒”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所有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

有这样一则熟悉的寓言:车轮总是埋怨方向盘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方向盘却语重心长地说:“我若不限制你的自由,只怕你会跌入无底深渊中去!”每个生命都像车轮一样崇尚自由,反对约束,总是努力地想要挣脱方向盘的约束,而一旦真得如愿,则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想象中的坦途中布满了沟沟坎坎,稍不留神便会撞得粉身碎骨。倘若挣脱了外界的束缚而达到执迷的程度,这种自由就会变得危险。

禅宗的自由是有约束的自由,是需要遵循戒律的自由。圣严法师开示持戒的目的是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而禅修之人既要遵守五戒,又要求得四种精进,守五戒是自利自保,求精进是为了利乐众生。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其它一切戒律无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也无一不将五戒作为重戒。五戒主要包括杀、盗、淫、妄、酒。圣严法师在《佛教入门》一书中对其做了详细的解释:

1.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

2.不偷盗,主要是不取非分之物,不收不义之财;

3.不邪淫,主要是不违社会秩序,不背人间伦理,不妨害家庭,不损伤健康;

4.不妄语,主要是不以语言使得他人受到损害;

5.不饮酒,应包括麻药在内,主要是不以饮用酒精及麻药,失去自制能力而去做出杀、盗、淫、妄的犯罪行为。

表面上看来,五戒似乎是极为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并不多,很多时候,即使形式上遵守了这五戒的要求,却并不能从内心里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含义。

学禅的师兄弟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处浅滩时,他们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踟蹰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衣服,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大和尚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小和尚继续前进。

小和尚跟在大和尚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做声。

晚上,回到寺院后,他忍不住了,对大和尚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怎么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大和尚笑着答道。

在小和尚的理解中,大和尚“亲近女色”,似乎是违反了佛门清规,但大和尚怀中有美女心中却没有男女的概念。在他眼中,少女只是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所以过河之后,他就已经将此人真正放下了,而执著于戒律的小和尚反而对此耿耿于怀,就在于他并没有真正领会禅门戒律的真正内涵。

四精进,又称为四正勤,圣严法师将之解释为劝导他人除一切恶修一切善,也就是佛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含义:已作之恶令中止,未作之恶令不作;已行之善令增长,未行之善令修行。前两句是为众生拔苦,后两句是给众生带来幸福。拔苦与乐,正是大悲心的菩萨行。

禅宗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没有痛苦,没有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的舒适和谐,但仍然要以不损害他人并救济他人为原则。把握住自由的方向,就像是只有握紧手中的线,风筝才能够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莲心禅韵:

锄草斩蛇

有一位僧人来向智常禅师请教,恰好禅师正在后山劳作,于是僧人便来到到田间找他。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丛中一条蛇钻出向来人爬去,智常禅师举起锄头欲砍。僧人不仅不感谢,反而用鄙夷的口气说:“本以为可以见到一位高僧,哪知只是一个粗鲁的俗人!”

禅师问:“这般讲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僧人:“什么是粗?”

禅师放下了锄头,

僧人:“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了锄头,做了一个下去的动作。

僧人说:“你说的粗细,让人根本无法理解!”

智常禅师:“你什么时候看见我要斩蛇?”

僧人:“当下!”

智常禅师:“既是当下,你为何看不到自己,只看到我要斩蛇?”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希比拉之环

    希比拉之环

    我来到,我懦弱这其实只是一名异乡人在寻回自己记忆道路上的冒险故事罢了。
  • 明明好爱你

    明明好爱你

    [花雨授权]第一次看见他,她发现她爱上了他,第二次看见他,他们开始交往了。爱情可以如此轻易地得到吗?锲而不舍地追逐着他的脚步,为何始终换不来他正眼相待?那她还要这样继续地爱他吗?何时才能真正心灵相通……
  • 女皇陛下请饶命!

    女皇陛下请饶命!

    女皇威武版简介: 扶熙国风雨飘摇,先皇一命呜呼, 年仅十岁的公主云葭,被靖安将军推上了王座。原以为是一只楚楚可怜的小白兔,没成想竟是天生的女皇。自此,扶熙国内不时传出大臣们的哀嚎:“女皇陛下,请饶命!”执手天下版简介: 现代女重生古代,从小国公主一路成长为强国女皇。多年后,女皇立于巍峨的皇城之上,对身旁人感慨道:“朕能有今日荣光,皆是靖安将军的功劳。”身旁人微微一笑,道:“难道陛下不该称臣为爱夫么?”PS:实际上是女皇成长史加将军升职记,高甜1V1。
  • 佛制比丘六物图

    佛制比丘六物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以未来

    许以未来

    我还没想好简历应该怎么写等我码些字再来填嘻嘻嘻
  •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梦看似光怪陆离、支离破碎,毫无逻辑和规律,却透露着内心最深处的一些私密信息。美梦、噩梦、重复的梦、连续的梦、前世的梦等等,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的世界,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足迹,去打开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探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梦揭示了我们的现实与理想,触摸我们真实而被掩盖的内心,指引我们重新寻找生活的真正目标。梦也偶尔让人恐惧,一些梦中的画面和事件可能会长时间伴随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人生航行中有意义的灯塔。这不是一本梦的心理学教材,也不是梦的专项理论研究。这是一本让你了解梦境奥秘的书,一本打开心灵之门的书,一本启发内心智慧的书。
  • 王俊凯之点点心凌

    王俊凯之点点心凌

    一场绑架案,父母双亡,正是跌入谷底的奈心悠。而他,如太阳般的出现,照耀了她,温暖了她。曾经,偌大的家族使得两人分开,再次见面,他仍是那个深爱她的她;而她,已不能再去爱他。爱到了尽头,你向左,我向右。一谋杀,他过世,她,还未查明真相便魂梦归天。再次醒来,回到当初两人相见的时候。王俊凯,我再也不会放开你。路的尽头,你向左,我随你向左。
  • 樱花天使

    樱花天使

    这是从天堂与恶魔的故事为开头。因为祖先的恩怨,天使不想与恶魔勾心斗角,恶魔却紧追着天使不放。几只恶魔偷走了天堂的“天使之泪”。天使女王命沐凝和苏涵两人到人间捉拿恶魔,她们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 风驰速行

    风驰速行

    2025年,在太平洋的上空划过数颗陨石,所幸陨石并未击中地球。但少数人群因此现象而获得了某种奇异的能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