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作家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如果说婚姻是河流的话,那么责任便是这条河流的堤坝,没有责任的婚姻,必然如没有堤坝的河流一样,迟早会干涸甚至死亡。”众所周知,在婚礼上当新郎给新娘戴上结婚戒指的时候,牧师都会按照惯例问道:“无论生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你都愿意爱她、关心她、照顾她,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为止吗?”这句话告诉人们,责任与爱是婚姻中的基础,但如果没有责任,爱也会枯萎。长相守不能长相知,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论时间走到哪一天,夫妻都该如此,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才是维系婚姻的第一要素。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谈到责任时,被大家公认为拥有幸福家庭的老李告诉我们:“简单地说,我的幸福哲学是:无论何时,我都认为自己应该为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负有直接的责任。”有责任是一种极积的生活态度,如果在家庭中我们都能够主动承担责任,那么将使家庭生活变得幸福而又温馨。有责任决定了意图怎样实现。如果说意图是幸福的内在驱动力,那么有责任就是它的自然结果。有时“责任”一词也会误导我们。它的意思可以是我们必须为外在的权利负责。它的解释充满了“应该”——命令和指导。打个比方来说,它可以是母亲的语调:“为什么不按我说的打扫房间呢?”而幸福的人谈论的“责任”却不同。它是一种感觉,它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它赋予我们创造自己受益的、丰富的和充实的生活的权利。拥有它,我们才能够去获得幸福;不论生活给予了什么,我们都有能力向前进——做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为什么负有责任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呢?老李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为自己负有责任要比仅仅作为生活的牺牲品有着更多的乐趣。我经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家庭里发生的任何事情,而且我果然处理好了这些事情。幸福的人从不把自己作为生活的牺牲品,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们的目标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使自己生活更幸福的道路。我们这里谈的“有责任”与“负责任”不同。虽然有责任的人会负责任,但负责任的人不必要有责任。负责任的人会做所有被要求的事情——付账单、倾倒垃圾、抚养孩子、上班并遵守规则。简而言之,他们是好公民,我们尊敬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幸福。他们会指责配偶、会抱怨孩子,他们被外在的事务控制住了自己生活的方向。负责任是很重要的,但当我们感到有责任时,我们就会加速前进,通过前摄心理而不仅仅是反应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生活质量。我们创造自己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被外部环境所控制。作为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我们很充实。我们感到满足,感到有能力,可以将事情
掌握在手中。这样家人便会愿意同你合作了。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关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责任感。
同样道理,家庭的幸福也取决于我们自己,老李所说的话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找到自己的位置
男人和女人结婚,丈夫和妻子的身份有了,意味着一出家庭剧拉开了帷幕,夫妻双方都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尽快进入状态,入戏,各司其职,找到自己的位置,担起自己的责任,才有家的感觉。一旦角色错位或空位,戏就演砸了,演员也想跑了。茜与丈夫结婚半年以来,一直在实行婚前制定的婚姻契约。结婚前,他们都认为婚姻契约和夫妻AA制是实现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的“最高境界”,这样可以保持恋爱时期的状态,可以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感受不到婚姻的压力。他们都是新新人类,所以他们便效仿了西方世界提倡的“婚姻平等论”,两个人有相互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甚至各自的收入和开支都计算得很清楚。茜以为这样的婚姻才是最幸福的,可是她却总也找不到一家人的感觉,结婚以后他们各自仍旧干着婚前各自的事情,很少在一起吃饭,惟一改变的就是每天可以见一面,但连这种亲密感似乎也不曾长久存在。丈夫与她越来越疏离,最近都会很晚才回来,问他理由,他总是说忙,茜感到了一丝恐慌。
在一个寂寞的早晨时,茜偶然在丈夫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她不是有意偷看,但按捺不住的好奇心仍驱使她打开了日记。
3月5日
结婚几个月了,我没有了那种新鲜的感觉。我仍旧还是我自己,我与她之间感觉不到渴望中的那种亲密,我不能拿她当成我自己……我不知道女朋友与老婆之间有什么区别,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感觉到老婆的存在,我也不知这是怎么了……
4月7日
我的收入仍旧是自己掌管,有时候我主动买了一些东西,她也要给我划账。她说,她自己不是要靠男人养的那种女人,她自己的工资够她生活的了。我知道她的收入比我少,但我没有了做丈夫的感觉……
5月3日
好不容易放了七天假,她却出去玩了,我一个人在家。我在酒吧和朋友混了七天,突然觉得没有了她,我一样生活。我突然间感到了一种悲哀,我为我自己难过,结婚半年多了,我似乎仍是单身……茜看着看着不由哭了,她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是那种渴望家的男人,渴望做丈夫的那种男人,他要的不是平等,也不是所谓的自由,他要的是温暖。在他斯文的外表下面,有的是一种征服与归属的欲望……而这些最简单的东西,自己却没能给她。这本日记也许是他故意留给她看的,也许他在试着挽回他们的爱情。晚上,茜破天荒地下厨给丈夫做了一桌美食。在此之前,她一直很反对女人归属厨房的理论,都是他在做饭。为了保持平等,她会给他洗衣服。饭桌上,茜亲切地叫了丈夫一声“老公”,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互叫名字。茜说:“以后,你的钱让我管吧,因为我们得攒钱买房了。”丈夫笑了。她说:“你是男人,以后记得早回家,因为你是有老婆的人。”丈夫的眼睛里有了泪花。他问她是不是看了他的日记,她没
有说话,只是说:“我是明白了要怎样做你的老婆。”茜明白,嫁了这样的一个男人,就要习惯这种看似不平等的“平等”。不管自己在外面是怎样的一个“女强人”,回家后,还是要当一个小女人。她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因为她真正拥有了家的感觉。在婚姻中,有时所谓的“自由”和“平等”其实质是在逃避责任,逃避做丈夫或妻子的责任。钱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做家务事多少,像这些具体的事情可以划分清楚,给婚姻带来的干扰可以得到修正,但感情和感觉又怎么能通过量化的概念来衡量等与不等呢?有一句在婚姻和家庭中同样适用的话:“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婚姻生活中,感情上的相对平等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包括夫妻双方平等交流,互相爱护,共同商议家事以及尽个人所能为家庭幸福做贡献等等,因为爱情可以让你心甘情愿地分担许多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结婚之后找到自己的位置,担起自己责任呢?以下几点不妨一试:
(1)善于体贴
一位哲人说得好:“夫妻的爱情,并非热恋时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是‘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的无微不至的体贴”。无论是名震天下的英雄还是默默无闻的农妇,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需要从爱人那里得到关心、爱护和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体贴,在婚前是浇灌爱情之花灿烂绽放的甘露,在婚后是保证爱情之树长青的阳光。失去了体贴,夫妻间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将荡然无存。所以在细微之处和生活小事中表露出来的体贴最能体现相爱之深。
(2)恰于安慰
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当爱人遇到不幸或挫折时,最容易感到心灵的孤独,十分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对于妻子,可能最需要的就是丈夫厚实的肩膀与宽广的胸膛,让她的泪落在你肩膀,温言软语,就是最大的安慰。对于丈夫,则要看他的性格而定。他若是个颓废的男人,不妨提醒他,他还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有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十年八年后他一定会感激不尽。他若是个自尊心极强、绝不能容忍自己在女人面前示弱的男人,不如假装没看见他的失意,默默支持他,让他静静****自己的伤口。假如他介于两者之间,则可以炒上几个小菜,与其对酌,看他有什么苦要倾诉。
(3)勤于联络
如今科技发达,通讯工具日益先进,联络十分方便,可经常与爱人取得联系。当天气转凉变冷时,提醒爱人增添衣裤;爱人若有小毛病时,提醒爱人及时服药;爱人出差在外时,要嘱咐爱人注意安全方面的事宜。学会角色变换将有更多惊喜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如果角色错位,轻者造成家庭的不幸福,重者会使家庭破裂。但如果家庭成员能够经常的变换一下角色,那么则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有这样一对差点儿离异的夫妻。这对夫妻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丈夫每天在外应酬多,接触到的都是些高雅而有情趣的“上层人士”,逐渐地他认为妻子太家庭妇女化了,而且两人在许多事情上的看法差距越来越大。丈夫问即将搬出去生活的妻子,还需要他做些什么?妻子平静地说:“我为你做了十多年的饭了,现在只想你也下厨为我做一餐饭。”丈夫答应了妻子的要求,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菜,然后洗菜、披上围裙炒菜……妻子一直都在旁边平静地看着。等一桌丰盛的饭菜摆上桌,丈夫端起酒杯对妻子先说了声“对不起”,事情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丈夫开始请求妻子原谅,说不想离婚了。原来,通过做这一顿饭,他重新审视了妻子对自己的爱,特别是站在煤气灶前的那种感觉特别强烈,透过呛人的油烟味他看到了楼下的那个嘈杂的菜市场,这是妻子看了十多年的景色。灶台前是妻子看待社会和生活的角度,而他偶尔有空也只是在摆满盆景的阳台看看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站在妻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便觉得妻子平时对自己唠叨的一些家务事有了许多情趣。对我们来说,蕴含在日常细节之中的爱情体验更真实更弥足珍贵。能偶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爱人,生活中会增加很多温馨的感觉。夫妻之间需要经常变换角色,而对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父母、公婆、儿女等也应如此。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最近有一个新发现,即孩子小的时候很像一条狗——忠实主人、眷恋家巢;而长到十来岁以后则更像一只猫,也就是说,不再像狗那样有情有义了。做“狗”的主人是很容易的,只需喂养它、训练它,让它围着你转。可爱的小狗常常会把它的头靠在你的膝上,然后深情地注视着你,好像你是一幅世界级水平的画。无论你什么时候招呼,它都会热情洋溢地跑进门。
孩子一旦到了13岁左右,这个曾经是那样崇拜你的小家伙则会变成一只大“猫”。你要是喊它回家,它会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你,好像撞见鬼一样,不再尾随于你的脚边,而且跑得无影无踪,直到它饿了,跑到厨房来看你都做了什么好吃的,你才会见到它。如果你像以往那样摸摸它的头以表示抚爱,它会扭身躲开,再送你一对白眼仁,好像在努力回忆以前曾在哪儿见过你。如果你没意识到小狗已经变成了大猫,你肯定会认为是它出了什么大问题。它是那样逆反,那样冷漠,令主人极度沮丧。天伦之乐似乎没有了,全家的郊游也已成为过去。由于一直是你抚养它,教它觅食,教它按命令站、坐,所以你会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你难免内疚、自责,并加倍地努力以使你那宝贝儿子的行为能回复到以往。然而,由于你现在应付的是一只猫而不再狗,所以过去曾经很见效的方法都失灵了。你叫它,它却跑掉了;你让它坐下,它却跳到一边。令你毫无办法的是,你越是接近它,它跑得越远。其实,只要你不再继续像个狗主人那样对待猫,就能学会像个猫主人那样行事。你只需把装食物的盘子放在门口,不必去主动过问它。当然,别忘了猫也同样需要你的帮助、你的温暖、你的安慰,这些内容它即使有些淡漠,也绝对不会忘记。为了让它自由出入,房门要随时为它敞开着。有那么一天,你那长大了的孩子会走进厨房,给你一个深情的吻,然后对你说:“你忙了一整天,让我来帮你收拾这些盘子吧。”那时,你将意识到你的“猫”又变成了“狗”。因此,对于这些变化,你应该变换一下角色,想想自己当儿女时是怎样的情景,那时最希望父母怎样待自己。如此一想,你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也许就找到了该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