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1900000025

第25章 谁伴我闯荡 (3)

毕业时,有一个机会迎面而来,那就是国家要在黄埔军校中招收一批留法学生,谁都知道此番如果能够成行,回来将大有可为。

廖耀湘报了名,考试成绩让他心花怒放:前三名。

行李都打点了,最终他却被从名单上刷了下来,原因就是面试不过关,考官给出的评价竟然跟当年的胡宗南几乎一模一样,说他个子矮,出国留学恐有损中国军人的形象。

廖耀湘不算高,但也不是太矮,至少比胡宗南强,遗憾的是,留学标准比“入学标准”又高多了。

第二难来了。

廖耀湘表现得比胡宗南还有勇气,胡宗南不过是朝考官哭闹,并引起了廖仲恺的关注和干涉,廖耀湘则是直接“进宫面圣”,找蒋介石评理去了。

蒋介石其时已是位高权重,哪是你想见就能见的,看门的卫兵不让进,他就一屁股坐台阶上,等蒋介石出来。

黄埔校长听说有这件事,觉得这年轻人挺有意思,便同意召见。

廖耀湘初生牛犊不怕虎,见了面后就直接嚷嚷考试不公。

一千多号人参加,录取前四十四名,我的笔试成绩在前三名,却名落孙山,太不公平了。

说我个子矮,这又不是给法国人挑选女婿,个子高不高、好看不好看有那么重要吗?

和胡宗南一样,廖耀湘也提到了拿破仑——这个曾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个子不见得有我高吧。

蒋介石得知廖耀湘是蔡锷的同乡,便拿蔡锷的兵学著作来考他,没想到廖耀湘知之甚详,子午卯酉,问什么答什么。

蒋氏平生,在用兵治军方面对曾国藩和蔡锷这两个湖南人最为服膺,于是认定眼前的黄埔学生是块材料,特批廖耀湘加入留学名单。

留学法国的经历,是廖耀湘人生中的重大关节点。回国之后,他便加入当时最精锐的教导总队,后出任旅部中校参谋。

遭遇两难后,老天似乎还是觉得他太顺,不足为才,所以又设大难,这便是南京之困。

当时已身无分文的廖耀湘,比一同陷在南京的邱清泉还要落魄,如果不是一个老乡危难之时施以援手,又有栖霞寺暂避,这位今后叱咤风云,令日军闻之色变的抗倭名将,便只能像那些被屠杀的军民一样,就此结束自己的行程了。

廖耀湘脱险后,被招入第五军。在第五军的少壮将官中,邱清泉是黄埔二期,戴安澜是黄埔三期,没有一个资格不比廖耀湘老,所以一开始他只能给邱清泉当副师长。直到昆仑关大捷后,“邱疯子”因功升任第五军副军长,廖耀湘才得以扶正,成了新二十二师的当家人。

有好事者研究,《西游记》中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并非实指,吴承恩老先生不惜采用把一难掰成两难、三难的办法来硬凑,如此算来,廖耀湘身上的“两难三难”已经不少。

眼看快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了,可是凑来凑去,八十一难似乎还少一难。

最后一难,就在通往“西天”的路上,而它的不堪回首程度,还超过了南京之困。廖耀湘的军事造诣不在孙立人之下

廖耀湘可以把南京栖霞寺当成他重新出发的福地,却最不愿意回忆野人山的那段往事。新二十二师七千多人,在那座吃人魔窟中损失一半以上,连身为师长的廖耀湘都是喝野芭蕉树汁撑过来的。

能够熬出野人山,其意志力非同一般,廖耀湘后来扩军时规定,在新二十二师,凡有此经历者,一律官升一级,老兵因此全都当上了排长。

饱尝过酸甜苦辣的廖耀湘,在丛林战的研究上比孙立人还要前沿,早在印度整训期间,他就结合自己在野人山的遭遇和思考,编写了《森林战术》一书,作为新二十二师的训练教材。

丛林战和平原战最大的不同点,便是要学会盲战。

在原始森林里,白天和黑夜差不多,反正都看不到阳光,经常处于一片黑咕隆咚的环境之中,这时你还要低下头去装子弹、拉枪栓,那就要命了。

廖耀湘在训练时,把官兵的眼睛蒙上,让你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练习装弹、击发,乃至排除武器故障。

第十八师团为了适应丛林战,专门训练了很多枪法极准的狙击手,这些单独行动的狙击手威胁非常大,他那百发百中的枪法,会让你在丛林中更加失去安全感。

作为将来的进攻方,不是光训练一、两个狙击手的问题,而是要人人成为神枪手,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美国援华的武器里面,数步枪比较陈旧,还是一战时的清仓产品,但比79式、中正式又不知要强上几多,最爽的是训练时子弹没有限制,你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某种程度上,神枪手就是子弹喂出来的,国内战场上,训练都舍不得用真子弹,要培养神枪手当然很难。

廖耀湘说,你们要练到什么程度,枪膛里六发子弹,五分钟打完,最低消灭五个敌人。

孙立人经历野人山战役后,懂得了在树上建立机枪巢的重要性,廖耀湘却是早就知道了。

过野人山时,人家蹲在树上,下面看得清楚,机枪一梭子过来,撂倒你十个八个是轻而易举的事。

廖耀湘操练全军,要求人人都学会爬树,十五米、二十米高的大树,得一毛腰就攀上去。

丛林战,是盲战,也是树战。大家不是像在平原战中那样争夺高地,其实就是争夺树,一棵棵大树。

野人山的险恶,让廖耀湘一辈子刻骨铭心,然而也正是这最后一难,成就了足可比肩孙立人的山中之虎。

东方巴顿

廖耀湘时刻不忘一雪前耻,他说,当年鬼子把我赶上了野人山,今天我不仅要把鬼子赶下海,还要打到东京去。

要把鬼子赶下海,先要让“亚热带丛林之王”在丛林中待不下去。

攻下于邦后,中国驻印军进逼胡康河谷的中心,也是第十八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孟关。

1944年1月,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开始从正面进攻孟关。

正面不比侧背,孟关为“菊兵团”重点经营所在,谁来了,都够喝上一壶的。

与廖耀湘先前所料完全一样,丛林战打来打去,大部分都是围绕大树做文章。进攻时,首先不是往前看,而是得往上看,看树上有没有敌情,有就要把他给打下来,否则就会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伤亡。

训练时打好的扎实基础,让新二十二师一投入战场,就几乎是丛林战的半个老手,由《森林战术》演绎出来的盲战和树战,也立刻从训练版一变而成现实版。

眼见丛林游戏难以制胜,“菊兵团”又把赌注放到了林中修筑的永久性坚固工事上。

普通碉堡难不倒新二十二师。

驻印军的装备总体上虽然不如英美军,但却超过日军,特别是在特种化配备上,是对手远远不及的。

新二十二师一个连就有六门重迫击炮,在投入进攻时,屁股后面还有军直属的炮兵、坦克等营建制特种部队,其炮兵配属,已从通常的九比一提高到三比一,也就是三个步兵背后就有一个炮兵。

轻重迫击炮集中起来,瞄准了一炮过去,就把日军碉堡整个给掀了个底朝天,盖材、枕木的碎片满天乱飞。

最具难度系数的,是工事与地形的结合体。

“菊兵团”卡住大道,两边都是悬崖,就剩那么一条路可走,然后把主力往道中间一摆,守住工事,再瞧那工事,则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坚固。

所谓工事,其实是一棵树,一棵犹如“李家寨”那样的巨型大榕树,日军把树底掏空,用扶梯上下。

这种千年树精,比任何盖材都牢固,你用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对它来说都无关痛痒。

令人恼火的是,你步兵不上去,它就不开枪,背一只乌龟壳任你轰,等你轰完了,日本兵就纷纷从树洞里爬出来,用机枪进行扫射。

新二十二师反复冲锋,廖耀湘使用了所有特种部队进行配合,十多天过去,仍然拿树精没有办法。

打又打下不,绕又绕不开,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廖耀湘是个近视眼,平时戴副眼镜,背后大家都叫他“廖瞎子”。但此君在指挥上却一点都不瞎,和孙立人一样,他也喜欢打聪明仗。

正面没有进展,那就派一个团迂回。

廖耀湘告诉负责完成迂回的团长:“你哪怕是爬也要爬到日军后方去,只要后面一乱,前面就守不住了。”

一个团四千人,带着轻重迫击炮,插了过去。

迂回说说轻松,攀悬崖、走峭壁、拽树藤,走的全不是寻常路,很多人手脚磨破,不是撞着石头,就是碰着沙土,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地才转到山后。

日军的注意力都朝着前面,没有想到后面会突然冒出强敌。迂回部队以丛林为掩护,在拂晓前接近敌阵地,天一亮便用迫击炮进行连续轰击,接着步兵再端着冲锋枪冲进去,短时间内便把要道上的日军全给解决了。

以后廖耀湘掌握了规律,索性专门安排一个团干迂回的活。这个团从来不从正面走,任务就是迂回,即使正面不需要配合攻击,也埋伏于日军后方,没事就捡第十八师团的增援和辎重部队打着玩。

长途奔袭,或者是迂回穿插,怕的就是时间一长,粮弹不济,迂回部队完全没有这个担心。

觉得缺点啥,无线电台打声招呼,告知方位,飞机即刻飞来,部队补充完毕,继续穿插和袭击,最后连第十八师团的野炮阵地区都让他们给一窝端了。

廖耀湘以正面攻击为主,配以小迂回,与此同时,孙立人的“骠骑军”则从侧面展开大迂回,两路兵马拔掉了孟关外围的所有据点,形成围击孟关的态势。

大路已通,该是施展绝活的时候了。

廖耀湘在法国重点学的是机械化作战,到第五军后整天琢磨的又是这一套,因此他在步车协同战术方面独具功力,一个军属战车营在他操持下简直有如神助。

战车营从孟关东侧出发,穿越原始森林,迂回至孟关以南,将孟关守军的后方补给线完全切断。

中国坦克随后冲入关内,一路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日军工事接二连三被冲垮,曾骄狂一时的日本兵四散奔逃,光被碾死在坦克履带下的就有百人之多。

好长时间没这么爽过了,那种感觉,仿佛是不用买票上动物园,就到了免费看猴的机会。

3月5日,驻印军克复孟关,但是铁流滚滚,却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战车营继续超越追击。

当坦克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第十八师团的人都魔怔了,不是被枪弹射杀,就是遭履带碾毙,连师团作战课长、联队长这样的角色都未能幸免。

廖耀湘依靠坦克部队冲垮“菊兵团”

廖耀湘坐着坦克突入第十八师团司令部,不仅摧毁其指挥系统,还缴获师团长官印一枚,至此,胡康河谷战役完美杀青。

第十八师团是一个超大师团,原先拥有三个联队计三万二千人,在这一战中伤亡总计达到一万二千,加上野人山战役的损失,其主力受创极其严重,整个“菊兵团”走向了一蹶不振的道路。

另一方面,整个驻印军只伤亡了四千多人,也就是说,中国人优秀的战略战术指挥,官兵的勇敢善战,加上必不可少的强大火力支援,使中、日之间伤亡率的对比完全颠倒过来:主力对主力,一比三,即一个中国兵可以轻轻松松打掉三个日本兵。

在孙立人被国外舆论赞誉为“东方隆美尔”后,廖耀湘也以其大胆果敢的作风继之而上,以“东方巴顿”一举成名。

史迪威对此又惊又喜。

这个美国老头具有很多美利坚将军共同的优点,即无论训练场还是战场,对士兵的态度都较为和善,很少摆官架子,因此后来一般驻印军老兵对他的印象都还不错,称其为“老乔”(取史迪威的英文名第一个字母)。他之所以拼命打压中国军官,闹得军中鸡犬不宁,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一种固执和偏见。

但是战场上的所见所闻逐渐改变了这种印象,归根结底,老乔毕竟出身西点名校,也在美国带过兵,指挥官有没有水平,还是能看出来的,他对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指挥才能大为赞赏。

原先史迪威规定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都要由其直接掌握,自胡康河谷一战后,开始将指挥权还给两师师长,对郑洞国也不再咄咄相逼。

同类推荐
  • 365天读历史

    365天读历史

    本书根据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副主席的相关谈话宗旨,为党政机关、公务员、高层领导干部出版的一部有关历史常识的书籍。本书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三国演义之极品神棍

    三国演义之极品神棍

    这是一个大时代,谋士猛将犹如天上的繁星,各自粉墨登场,观古今历史,从未有如此盛世!这是一个杀不死的小强,穿越到东汉末年,努力奋斗的故事。且看陈如龙如何在群星璀璨的三国长河中,脱颖而出,问鼎天下!
  • 古南京史话

    古南京史话

    作者张学义,现已70岁高龄,为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张老一生著墨,先后创办《古今中外》《民俗》等多本杂志,一直潜心研究南京历史人文。本书上至人文之初的地域沧桑,下至民国初年的世风时宜,考究了古城南京人文、文化、历史、地域等,研究了千百种古南京风俗和名胜的得名缘由,浅析了许多南京著名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 新风云悟真龙

    新风云悟真龙

    本篇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群英颂第一部
  • 三国烽烟起

    三国烽烟起

    吕布?那是我手下败将!赵云?那是我师兄!孙策?他得管我叫老师!孙权?哪次看见我他不得打哆嗦?一本现代人穿越到三国的小说,一个抢兵抢粮抢地盘,顺带抢枪MM的书。(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上瘾

    上瘾

    有些人生来悲惨,比如我。可人生是会改变的。我在等,等一日应了红颜祸水这个名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绿茶公主的甜蜜爱情

    绿茶公主的甜蜜爱情

    她,一个平凡的女学生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貌以及聪明的头脑。他,是上天的完美之作,对待人从来都是用眼神解决问题。同是上天完美之作,这两个人将会摩擦出怎样的花火?敬请期待
  • 子午岭

    子午岭

    三国是一个社会动荡而又混乱的时期,在门阀、财团、兵勇的相互交织中,历史在这里演绎出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故事,研究和挖掘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就是一本非常美妙的小说
  • 笔记两面

    笔记两面

    人类的未来是怎样的?人工智能与人类能否共存?另一片时空下的人们将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怎样打破寿命的限制迈向更高的生命层次。
  • 他来自宋朝

    他来自宋朝

    单女主,无敌爽文,甜蜜温情类。一名宋朝大将军含冤而死,千年之后重生在一个废物上门女婿的身上,真是傻人有傻福,这个废物从此一飞冲天。
  • 恶作剧之劫

    恶作剧之劫

    秋芷璐在进景颢高中的第一天就得罪了小霸王圣豫宸,幸好有钢琴王子君宇灏为她解围。君宇灏对她的好感导致一向以君宇灏女朋友自居的毕菌莎处处与她作对,秋芷璐几乎成了女生的公敌,多亏圣豫宸和君宇灏每次都及时相助。一个是凶又暴力的校园小霸王,一个是完美无缺的钢琴王子,面对他们同样的真情该怎样选择?原来,灰姑娘和王子真的只是童话,什么也抵不过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 异闻传记

    异闻传记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一种未知性,到处都有着灵异的事情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像一场追逐大战,就像有人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天混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