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与当权的人谈论大臣,容易让人以为是在离间他们与大臣的关系;与他人谈论小人,则容易使人觉得是在卖弄权势;议论当权者所钟爱的人,容易使人以为自己是在借人之所爱,作为自己的资本;议论其所厌恶的人,则容易使人以为是在以此试探自己;顺言其事,粗陈大意,会被人说成是胆小怕事不敢进言;深谋远虑,广征博引,则又会被说成是粗俗傲慢,没有礼貌。”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古人所处的环境不可山日而语。但对于如何通过劝导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虽然劝导不好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利用使事情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说话并不难,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掌握其技巧。说服人的技巧很多,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以供参考。
1.以退为进,先在心理上满足对方
对说别人特别是那些抱有成见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一步。在当前劝说受阻的情况下,先暂时退让一下很有好处。退让态度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再亮出你的观点来说服他们就容易多了。
以退为进的说服方法在经济谈判中运用的较多,双方谈判如同兵战,能否灵活、娴熟地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直接关系到谈判的成败。
美国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城建立一座航空站,想要求爱迪生电力公司能以低价优惠供应电力,但遇到婉言谢绝,该公司推托说这是公共服务委员会不批准,他们受莫能助,因此,谈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爱迪生公司自以为客户多,电力供不应求,对接纳航空公司这一新客户兴趣不浓,其实公共服务委员会并不能完全左右电力公司的业务往来,说公共服务委员会不同意低价优惠供应航空公司电力,那只是遁词。航空公司意识到,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索性不说了。同时放出风来,声称自己建发电厂更划得来。电力公司听到这则消息,立刻改变了态度,立即主动请求公共服务委员会出面,从中说情,表示愿意给予这个新客户优惠价格。结果,不仅航空公司以优惠价格与电力公司达成协议,而且从此以后,大量用电的新客户,都享受到相同的优惠价格。
在这次谈判中,起初航空公司在谈判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耍了一个花招,声称自己建厂,这就是“退”一步,并放出假信息,给电力公司施加压力,迫使电力公司改变态度压价供电。这样航空公司先退一步,后进两步,赢得谈判的胜利。
就如同跳远一样,立在原地跳,不可能跳的很远,而后退一段距离,再加速跑动,到划线处用力一跳,就能跳出比原地跳远远得多的距离。和这一样道理,以退为进的战术。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对方所料——
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说服别人达到办事儿目的的技巧之一,其特点就是被劝者原以为对方会怎么说,但实际上却正好相反,让听者自觉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劝说意见,按照你的意图办事儿。
春秋时期一位名叫沮卫的使者,曾使用相反应对的技巧,救了自己的命。有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势单力弱,吴王派沮卫给楚军送一份厚礼,顺便了解一点军情。谁知沮卫给楚兵抓住了,把他绑得紧紧的,说要杀了他,拿来衅鼓(杀牲口,用血涂在新鼓上的缝隙)。
面对死神,沮卫不慌不忙,面无惧色。楚将惊奇地问他:“你出发前占卜过吗?”
“占卜过的。”
楚将望着被五花大绑的沮卫问道:“吉凶如何?”
“大吉。”沮卫回答。
楚将高声大笑:“如今就要杀掉你了,还有什么大吉啊!”
沮卫回答:“吴王派我来,目的就是要试探你们的态度。如果你们对我以礼相待,那么,吴国就会放松戒备;如果你们杀了我,还拿我的血衅鼓,吴国一定会百倍警惕。这对吴国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吗?”
“然而你自己完蛋啦,这怎么能说是大吉呢?”楚将追问道。
沮卫回答:“我占卜是问国家前途,并非为我个人。如果杀了我就能保全整个国家,我何乐而不为,要是人死了仍有灵魂,那么,我肯定要附在你们的鼓上,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显灵,让你们的战鼓发不出响声,使你们一败涂地!”
沮卫的话入情入理,铿镪有力,说话时毫无惧色。楚将听了束手无策,思考再三,总感到杀沮卫衅鼓已无好处,只得长叹一声说:“算了,放了他吧!”
沮卫舌似利剑,以语言的力量保护了自身。他善于听取对方的话,及时抓住中心,判明意图,然后从反面作鲜提的答复,威慑对方,并以精辟的分析迫使对方放弃了原有观点。
3.层层释疑,让对方放下包袱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对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是疑虑重重,这就需要游说者善于决情定疑,把道理说透。疑虑消除了,自然就达到了说服、劝导的目的。但消除别人的疑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点一点的、层层递进,穷追不舍,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这就是层层释疑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劝说者对事件有全面的考虑,精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被说服者因势利导,层层推进,改变对方的想法。这种方法较易掌握,在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4.以理服人,让对方无话可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的两条原则。以理服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劝导说理要对准要害。大凡被劝者往往对某一问题想不开,挽上了疙瘩,怀有成见。要说服之,非对准这个要害不可。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再就是劝导说理要具体实在,需要的是实在的论证说理。
下面是李教授讲的陈毅同志说服一个私营工商业者的故事。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到一家纺织业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
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还经常丢纱呢,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还带‘长’呢!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
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过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夫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一点是摆事实,出言有据,事实确凿,对方的观点就会不攻自破。
以理解人还有许多技巧,比如从论据、论证、论点方面进行说理,都能达到目的。
5.转移话题,调动对方的谈兴
说服别人时往往有说不下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死说硬劝,必然会适得其反,走入死胡同,如果此时转移一下话题,引发他的兴趣,并造成浓烈的沟通气氛,从而为说服对方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某个话题引不起对方的兴趣时,要有针对、有选择地挑选新的、适应的话题,以激起对方的谈兴。如同运动员谈心理与竞技的关系,同外交人员谈公共关系学,两人肯定会一拍即合,谈兴大发。
换题以后,劝说者还要注意在适当时机及时将话头引入正题。因为换题只是为了给谈正题打下感情基础,而非交谈的真正目的,所以,当所换之题谈兴正深,双方感情沟通到一定程度时,劝说者就要适可而止,将话锋转入正题。
清华的李教授说:“转移话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切入正题,特别是由于双方的意见、条件相距较大,且又都不作出妥协和让步时,避免出现僵局。在僵持状态下,如果通过巧妙的变换话题,把争谇的问题放置在一边,改变和缓和交谈的气氛,使对方在新的和融洽的谈话气氛里重新讨论有争议的问题,这是一种以积极的态度扭转交谈局面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打破僵局,改变气氛,它特别适合于艰苦的谈判中,或与你的客户初次见面时。注意要用的巧妙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6.指东话西,让对方自己感悟
说服技巧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声东击西。对于固执己见或执迷不悟者,最好的说服办法是声东击西,明说是“东”,其暗示的却是“西”,让人从中领悟到你的用意,从而接受你的意见。
例如:齐景公很喜欢打猎,让人养了很多老鹰和猎犬。有一次,负责养老鹰的烛邹不小心给逃走了一只。齐景公大怒,要把烛邹杀掉。晏子听说后连忙说:“烛邹有三条大罪,不能轻饶了他。让我先数说他的罪状再杀吧!”景公点头称是。
晏子就当着齐景公的面,指着烛邹,一边扳着手指数说道:“烛邹,你替大王养鸟,却让鸟逃了,这是第一条大罪;你使大王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大罪;杀了你,让天下诸侯都知道我们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大罪。三条大罪,不杀不行!大王,我说完了,请杀死他吧!”齐景公听着听着,听出了话中的味儿。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不要杀了,我已听懂你的话了。”
晏子列举的三大罪状,实际上是说给齐景公听的,说烛邹犯了三大罪,暗示如果因此而杀死烛邹会给齐国带来不好的影响,人人都能听明白,齐景公自然也不例外。
晏子如果直接求齐景公不杀烛邹,也许起不到效果。然而,晏子深明说服人的技巧,偏要正话反说。才使齐景公赫免了烛邹。
7.善于用人,学会分析别人
一个聪明能干的人,能仔细地对别人加以品评,明了他人的性情、为人等,便获得了驾驭他的机会和可能。
张君曾做过职业公司的经理,他对于任何人重要特性的观察都相当细心。他常常在内心里发问自己:这人的主张是来自于他自己呢?还是请求别人得来的主张呢?
张君品评人,有他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代表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先生,您想如此如此做吧?”这人是在试着问我的脑子;另一位代表进来后则说:“先生,对于此事,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去做!”无疑,这人是在用自己的脑子。所以,你可以根据一个人送来的信函或者报告,说出他的许多情形。
品评他人的目的在于量材适用。因为凡是自己的主意,别人未必都能去做;有些人替别人工作异常地出色,但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却缺乏应有的勇气和创造力;有些人虽然很能干、忠实、有处可用,但他们决不是将才和帅才。
一般的人,见责任加重,不免往后退缩,但意志坚强的人则不然,他们知道成功后的快乐,于是他们不怕面对困难的挑战,更愿将更加重大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身上,并且以此获取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以维持他那永不满足的“自尊”。这样的人十有八九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
依草附木之士,专让别人帮助他们,在人生舞台的中央,像个无助的小孩,畏畏缩缩,既不敢举步,又不敢后退,更不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个庸才。
我们可以将意志坚强的人比作一个极端,而依草附木的人则是另一个极端。两者均是生活中的少数。而世上的大多数人是处于这两端之间。明了这一点,用一种适当的尺度去品评他人是很有裨益的。任人唯才,在你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别人的帮助是不可能,能有色的人才辅佐,你才能较快地实现你的志向。
在品评他人时,以下几点须认真考虑:
他唯恐不如人,他能以别人的善意作为补偿吗?在受到别人的正确的激励之后能挺身而出吗?
他盛气凌人,爱与人争吵作对吗?
他好似孔雀一般,高视阔步,处处带有虚荣心吗?
他常夸夸其谈、自以为是吗?
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应善于正确地品评他人,以己之长克人之短。
6.善待下属
在工作中,你不得不用你的下属,但如果与下属相处不好,那将防碍你的工作进展。怎样使下属人尽其力,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劳呢?这就要看你平时怎样与下属相处了。清华的一位教授告诉我:“没有人肯与他有隔膜的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和人相处也是一门学问,一个公司领导人必须在公司中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这样员工才会积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