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向别人请教之时
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自己却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要他缴双倍学费,他不解。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学会闭嘴,另外一门才是演讲术。”
明明是请教别人,自己倒说个没完,别人怎样指教你?要想获得别人的指教,自己就得闭嘴。
(8)学会当听众
成功交谈的秘密在哪里?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对谈话人的恭维了。”这非常明白。不是吗?没有必要到哈佛大学学习4年弄清这一点。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些商店老板,他们选最好的店址,进货讲经济效益,花了数百美元做广告,但却雇了这样一些售货员——他们不注意听顾客讲话,经常打断顾客的话,对他们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惹顾客发火,从而使顾客离开商店。
请看乌托的经验。乌托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的领子染上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经过,可没做到。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售货员声明说,“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在说:“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进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我差点给气得跳起来”,乌托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气死了。我准备对他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出来了。他很内行。他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情绪,使一个被激怒的顾客变成了满意的顾客。他是怎样做的?”
“首先,他一句话没讲,听我把话讲完。其次,当我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他开始反驳他们,帮我说话。他不仅指出了我的领子确实是因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还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井且直接对我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遵照您说的办。”
“9分钟前我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我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再染脏领子否,能否再想点什么办法。’他建议我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他说。”
“我满意地离开了商店。7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我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艾萨克·马科森大概是世界上采访过著名人物最多的人。他说,许多人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注意听对方讲话。“他们如此津津有味地讲着,完全不听别人对他讲些什么……许多知名人士对我讲,他们注重注意听的人,而不注重只管说的人。然而,看来人们听的能力弱于其他能力。”
不只是著名的人,而且所有的人都喜欢注意听他讲话的人。
内战时期,林肯给老朋友写信,请他到华盛顿来。林肯信中写道想讨论某些问题。他的朋友来到白宫。林肯同他谈了几小时关于解放奴隶的合理性。林肯分析了所有反对和支持这一提案的论据,然后谈了关于几封信和报纸摘要。在这些材料里,一些人指责他没有解放奴隶,而另一些人则说他准备解放奴隶。林肯说完以后,握了握老朋友的手,祝他晚安,把他送回伊利诺斯州,根本没问他的意见。林肯总是自己说。看来,这样使他轻松些。他不需要建议,只需要一个坐在他面前听他讲话的人。
每一个经受过困难的人都需要别人听他讲话。每一个被激怒的顾客,每个不满意的职员或委屈的朋友都需要善于听他讲话的人。
如果您想成为好的对话者,那您就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
要记住:您与其谈话的那个人,他对自己事情的感兴趣程度比对您的事情感兴趣百倍。对他来说,他的牙痛,比饿死几百万人的事还大。他对自己脖子上脓肿的担心胜过对非洲40次地震的担心。在下次同人谈话时,应记住这一点。
您如果想成为被人喜欢的人,请记住这条准则:“要善于注意听别人讲话并鼓励其讲话。”
听人说话也是一种礼貌
听人说话,本来是社交场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礼貌,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而且,越是仔细听人说话,越能鼓励对方说得精彩动人、妙语如珠,同时你自己也得益匪浅。
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静静地听着,不时加以回应,如点头或者微笑,在对方没有讲完以前不去打断他,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受欢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你不能一边听,一边却胡乱地去想别的心事,以至于把别人的话都漏掉了。你要真真正正地去听,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抓住他的每一句、每一字甚至把握到他讲话时的态度神情。你最好能够在事后准确地复述出对方所讲过的话,连对方用什么语调,说话时做了些什么手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有许多人误以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自己没有什么事做,所以总觉得闲着无聊,不耐烦听别人讲,一定要别人停口,自己来讲才觉痛快,他们实在不知道一个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许多事情可做的。
第一,谈话的目的是在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喜欢听别人说话,就是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对方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听人说话的是时候,必须仔细地把握对方说话的内容和从他的声调神态流露出来的心情。有时,对方说得很清楚,听来就比较容易一点,有时,对方的话说得很不清楚,零乱或者含糊,曲折或者隐藏,这时听起来,就需要很多工夫,要细心地一面听,一面加以分析,整理,揣摩,研究。
第二,在我们听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同时还可以有一段思考的时间,以便整理我们自己的思想,寻找恰当而明确的词句,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当你清楚地了解对方时,你就容易寻找适当而有力的词句来表达你自己,你的话也就是越容易使对方发生兴趣,越容易得到对方的了解与同情,而你也就越容易把谈话引到你所希望的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最善于说话的人,必须是最善于听人说话的人。我们看到那些很会说话的人,经常总是先倾听别人的说话的人。我们看到那些很会说话的人,经常总是先听别人的说话,用微笑,用点头,用偶尔的问话,鼓励别人畅所欲言。而他却静静地在听,到了一个相当的段落他才开口,当然他的三言两语却常常抓到要点,牢牢地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别人的心,很快就可使人信服,顺利地解决很多问题。人们听了他的话之后,心悦诚服,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总之,在听的时候,你可以看,可以想,可以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可以寻找恰当有力的字句,你可做的事情很多。照一般的情形来讲,如果两个人交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你可以静静地好好听,如果有十个人在一起谈话,那么,你就至少有十分之九的时间在听。这是很公道的一笔账,与其你打断别人的话,侵占别人应该说话的时间,不如你就让自己多听多想,多准备,让自己的话虽然说得少,却句句有分量,有道理,有趣味,句句动听,句句精彩!
38插嘴要谨慎
说话做事最忌讳中断。本来灵感闪现,该一气呵成的事,却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造成极大遗憾。假如这件事无关紧要,那么还可以原谅肇事者的过失。但是假如它是人命关天的事,那么肇事者就罪责难逃了。所以在与别人交谈时,万万不能贸然插嘴。
有些事是决不能做的。例如催对方快点说;或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一边漫无目的地瞎写着;或者怀疑对方的讲话,反驳对方的主张;或者离开对方讲话的主题,妄作结论;或者屡屡夺取对方讲话的机会,等等。采取这种行为,对方是很难继续把话讲下去的。在对方看来,你的行为只能表明你那冷冰冰的态度。
还有一点,希望你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的话。否则,你会无端地耗费讲话者的精力,令他产生急躁情绪。
“插嘴”起着很坏的干扰作用。“插嘴”,作为交流混乱状态的副产品,是一种自发性的毛病。人们的讲话,大致上是按照自己的思想顺序先后表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心里怎么想的,嘴巴就怎么说。
可是,这个事实对于作为听者的你来说,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你必须按照对方的思路,收集对方思考的片断,把它们理顺,看看对方要表达个什么意思。有时,要耐心地听,才能得到几句有意义的话,有时,还要核实对方的话。这就像用拼图玩具制作巨型图画那样,不耐心不认真,是难以完成的。
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总是胡乱打乱他人的讲话。他们插嘴,打断人家的讲话,在他人讲话时:突然发问,抢他人的话头,不让对方往下说,硬要他人沿着他们的思路说话。这样“插嘴”分散了讲话者的注意力,混乱了讲话者的思路,扰乱了有条有理的讲话内容,因而使人讨厌。
另外,虽然谦虚是一件美德,但如果事事都谦虚的话,反而会显得很愚蠢。例如当你听到对方赞扬时,过于谦虚就会如此。例如对方说“你今天真潇洒”时,你不要说:“那里,我自己觉得很土气。”应该说,“谢谢,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又如对方说“你表现得很好”时,你不要说:“别人也能做好。”应该说:“谢谢,这个工作我很喜欢。”当对方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时,你不要说:“和你在一起才这样”应该说:“谢谢,和你在一起我也觉得很愉快。”如果对方说“你唱得真不错”时你不要说:“我觉得有点走调。”应该说:“你这么评价我真开心。”而对方说“你做的菜真好吃”时,你不要说:“看你吃的样子我就知道了。”应该说:“你喜欢吃,我很高兴。”当对方说:“谢谢你帮忙”时,你不要说:“谁都会帮这个忙的。”应该说:“能帮上忙我很高兴。”
有些人缺乏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又不讲究场合和对象,成为了不受欢迎的插言者。这是十分让人难堪的事。为了避免大家重蹈覆辙,请注意下列细节:
(1)避免“强迫推销”
不要在别人不喜欢的时候插话。虽然你可能是出于好意,但也要视别人的意愿而定,比如你请人吃饭或约会,如果带有“强迫推销”的意味,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2)不要对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反应过度
有次一位主管上班迟到,他开玩笑说这是因为昨天他家跑进来一只大蟑螂,大到可以拉动他的拖鞋。于是大伙笑成一团,而他也得意非凡,认为自己居然能够讲出这么好笑的笑话。
有的人就是这样,面对这类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我们最好是听过就算,过分计较只会让每个人都感到尴尬。
(3)避免问过于不着边际的问题
类似问题包括“应该如何对付贫穷”或“今天的年轻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会让人不知道从何答起。如果你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你会发现别人很乐于回答。
(4)不要闯入别人的机密谈话
这样的谈话有一定特征,比如谈话的人挨得很近,对任何走过身旁的人都紧盯不放,等等。如果你不小心闯入了这样的谈话,应该马上道歉,并立即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