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一种很有效的交际技巧,它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渴望获得赞美是人类最基本的天性。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习惯赞美他人,因为不善于赞美别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赞美,从而使自己的生活缺乏很多美好愉快的情绪体验。
赞美是最悦耳的音符,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道几句赞美或恭维人的话,就能够增强他人的自信,调和沉闷的气氛,使彼此找到共鸣的感应。当然,赞美他人得讲求艺术,出乎他人意料的赞美,往往会有不同寻常的效果。
汉宣帝时,渤海一带灾害不断,当地百姓衣食无着,屡屡向官府“伸手”。汉宣帝不糊涂,他知道灾民势大,出兵镇压只会火上浇油,便派七十余岁的龚遂就任渤海太守,以图由他安抚灾民。
龚遂不愧是有为之官,他到任后广揽贤才,恩威并用,竭力缓和矛盾。几年后,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龚遂应召还朝“述职”,汉宣帝问他:“龚卿如何治理渤海,使之由乱变治?”
龚遂回答:“微臣岂敢贪天之功,渤海之治是天子的神武感化的结果!”
汉宣帝听后十分高兴,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按常理,龚遂应该说自己依靠朝廷的支持,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了怀柔绥靖、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在选拔当地有才能、有威望的人实施这一政策,最终小有成就。这些话虽然是实话,但是听起来有自夸其功之嫌,皇上难免猜忌,甚至可能想到“结民心图谋不轨”,那可是对自己大大不利!龚遂是聪明的,他借助赞美皇上巧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其实,最高明的赞美,是不见溢美之词的赞美。
1945年9月的某一天,应参加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之约,柳亚子去回访毛泽东。临行时,画家尹瘦石来了。
“嘿,你来得正巧,”柳亚子说,“毛泽东先生今天正要邀我去谈谈,你何不同往,为他画一张像?”
尹瘦石精神为之一振——柳亚子的话正中他下怀,他正想画一批当代英雄的群像,于是两个人结伴而行。
双方见面寒暄,柳亚子向毛泽东介绍了尹瘦石。
“喔,艺术家!”毛泽东握住卢瘦石的手摇了几摇,“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艺术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延安有一所鲁艺,在抗日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不过,那里的艺术家都是窑洞里培养出来的‘土包子’噢。”
尹瘦石忙说:“我也是‘土包子’,没有留过洋的。”
毛泽东大笑:“我们是彼此彼此了。我只读到师范,没有进过大学……我对于美术却研究甚少。记得小时候,最不耐烦的是图画,在纸上画了一条横线、一条弧线就交卷。先生问我画的是什么,我说,这是李太白诗意‘半壁见海日’!”
众人朗声大笑。
这时,柳亚子又介绍说:“尹先生是我多年至交,虽年纪轻轻,却极富才华。”
毛泽东笑道:“好嘛!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后继有人,将来‘土包子’一定能胜过‘洋包子’。中华民族随着政治的独立崛起,一定会迎来文艺的复兴!”
柳亚子随即说:“我和尹先生正在筹备一个诗画联展,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者何?”毛泽东问。
“独缺润之兄一幅画像。今天我请尹先生来,就是想为你写真,你要为他作‘模特’噢!”
“可以。”毛泽东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是成事的决定性因素,多指最不可或缺的、弥足珍贵的人或物。将毛泽东比作“东风”,是一种很巧妙、很高明的赞美毛泽东的方式。毛泽东对于这种含而不露的赞美,无疑是很受用的——气氛和谐,心情愉悦,这时面对做写真模特的要求,毛泽东欣然应允是情理之中的事。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市里召开局级干部会。公务员小高参与会务工作,他认为这是结识各方人物的良机,不可错过,因此早早来到会场入口处迎接各位领导。
A局长乘专车来到,小高上前打开车门,赞道:“风光、风光,咱全市就这一部奥迪车。您真让人羡慕!”A局长听后笑笑,入会场。
B局长乘出租牢来,小高初觉得疑惑,随即赞道:“潇洒、潇洒,一招手就是,不用麻烦局里司机,还来去自由。您必是做事灵活的领导。”B局长听后笑笑,入会场。
C局长骑辆自行车就来了。他停好车,上了锁,小高便跑到跟前,赞道:“廉洁、廉洁,都像您这样,老百姓还有啥抱怨的。”C局长听后笑笑,入会场。
D局长住处离会场不远,他走着来了。小高迎上去,赞道:“时尚、时尚,您爱运动,身体一定很棒!”D局长听后笑笑,入会场。
瞧,这就是一位会用赞美之词的人。这样的赞美不是阿谀逢迎,不是献媚,不是不切实际,它是一种智慧,一种外交语言,也是我们思想成熟的表现。因此,在赞美别人的同时,你就会感到自己的心胸摈弃了狭隘,而变得宽阔。
赞美别人当然要说真实的话,太虚假只会让人更讨厌你,而贴切的赞美会有画龙点睛之效。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