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旺山下琉璃江边,袁天罡师徒在等待船只。正值四下无人,放下行囊的先生对淳风言道:
“淳风你昨夜已观得金牛灵气,应是平生初次,此归结于与蟾蟹结缘。日后只要用心,其它地脉中灵气即会逐渐观得。但欲观得苍穹之气与王气,还须多年修炼。”
淳风闻言,立即请教先生:“难不成王气与苍穹之气,与地脉中灵气有所不同?”
先生道:“正是如此。这望气学在道家中属上乘之学,为师在十七、八岁时,就向师父习学望气,如今算来已有五十来年。地脉之气也是在你这等年岁时就观得,而帝王之气一生难见。不少人望气一生,终未见一次,故抱憾终生。观得王气,一靠功力二靠缘。为师也是在数年前去秦王府时,偶然观得王气,也算是缘至吧!那王气除却气冲牛斗外,还含着霸气,令人既敬又畏。而苍穹之气也称之为‘象’,容易观望,但你得把那‘先、后天圆、方图’中高深学问习得。苍穹之气遍布星斗间,形成多种现象,这就是道家人说的‘天象’。天象于夜间观察方为清晰,观天象你今已有相当功底。天象变异,往往对应人世间大事。观得天象,即能测得世间将发生之大事,而推演测算,你倘须努力。”
听先生言说,李淳风一下茅塞顿开。观星楼上,承先生授教,天象变化,自己早已识得,只是尚欠推演之力。难怪先生一年前叫自己进锁门书库,库中圆、方图自己已牢记心中,今已能初步测算,只差实践。
只听先生续道:“前日一早,在美女山观得两株红豆枯萎,为师虽未言说,但有所担心。夜间你回房后,为师推演了一番。美女山灵气除却彩虹释放,被此山金牛吸纳外,小青山地脉相连,灵气还从地脉中输与金牛。灵气聚成,它必散发。所谓三百六十年为一轮回,就是此理。此起彼伏,美女穴灵气逐年减少、大旺山金牛迅速聚成,故而红豆树有所枯萎。约三百年后,灵气移尽,美女山形即会消逝。佛家与美女山有缘,香火也就三百来年,但佛缘会来至大旺山。”
听至此,淳风急问:
“先生前日曾言,蟆颐山与道家有缘,蟆颐山道家香火会有千余年,这又为何?”
“问得好,山上老人泉水本就聚气。它穴中灵物之气虽在散发,金蟾在五神兽中乃寿命最长之物,金蟹就是吸它灵气而成。日后更有龟蟹类在泉穴中,受它灵气养成,故蟆颐山老人泉成为天然的聚气之穴。我算它必是千年之内灵气不会散去,除非老人泉干涸。放心吧,梅霞蟆颐,必然长久。”言毕后,先生一阵大笑。
先生大笑,令淳风有些不好意思。忽想到先生昨夜曾言,让自己镇牛,也不便深问。稍停顿后,有意问及先生:
“按先生所测,此山金牛长速极快,难不成近年就要将它镇之?”
“正是,十年之内,必得镇它。”
那先生准备何时镇它,又用什么方法?
先生笑答:“前日为师曾言,不是我来镇它,而是由你镇,老夫到时自有安排。”袁天罡言毕,诡秘地一笑,这笑中自含深意。
江上有船只到来,袁天罡告知船家,欲去“青阳镇”。
船家笑道:
“好去处。”
二人上船前行。
约近午时,师徒二人来至青阳镇,在江边寻了一临江客栈住下。听店家言说,正值逢集,二位客官可去镇上看看。
天罡笑道:“正合吾意。”
二人离店。
地处琉璃江畔的青阳镇,距眉州城约六十里,此处属眉州最大集镇。镇上住户约二、三百户,百姓以种地为主。同属道家分支的‘鲁班门’,在镇内设有‘分坛’。故而镇内工匠、手艺人居多,也有靠打鱼为生者。镇上男人们都会一些石匠、木匠、泥瓦匠技艺,他们忙时种地,闲时则外出建房修桥。镇内女子,则是人人都会竹编技艺。住家房前屋后、江边、路旁、山坡上,到处种植翠竹。闲时,男人们砍回竹子,拉成竹条,交与妻女。女人们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家长里短中,竹条变成一件件劳动和生活用品。竹篮、竹筐、竹扇、竹斗笠、应有尽有。因民风淳朴,百姓勤劳,青阳镇成为眉州辖下最富庶之镇。大隋年间,也是眉州人口增长最多之地。
据传,开创栽桑、养蚕的‘蚕丛’之父‘青衣’。掌握了栽桑、养蚕技艺后,晚年定居于此。专习抽丝剥茧的同时,授教人们栽桑、养蚕之技。儿子‘蚕丛’,后又发明了用蚕丝织锦。唐时,‘蜀锦’质量上乘,一匹蜀锦约值十两黄金。
早年在眉州救疾时,青阳镇乃是大镇,袁天罡曾至镇内救治患者,自然对青阳镇历史有些知晓。今带弟子游学,增长他史历、见闻也属课程之一。
出得客栈门,淳风方问先生,缘何在此歇宿。先生笑道:
“一为让你看看眉州平原之富庶,二为有一好去处有待探究。”
“甚好去处?”
先生手指南面江岸言道:“此段岷江岸上小青山脉,有一山峰。山峰无名,我观它似一座钟,置于崖上,故称其为‘钟崖山’。早年救疾,曾至山中采药,故而对那数座山头较为熟悉。近年为师两次从江上路过,感觉山上灵气颇重,故欲前往,一探究里,此镇正是歇脚之处。钟崖山离此约二十里,我们明日雇船前往,探它有何神奇。”
“原来先生早有安排。”
师徒二人说笑着进入镇内。正值青阳镇大集,十分闹热,卖什么的都有。大至猪、牛、羊,小至鸡、鸭、鹅。卖菜的、卖五谷杂粮的,狭窄的街道拥挤不堪。
竹货市场倒不怎拥挤,那些竹桌、竹柜、竹箱、竹厨,造形独特,工艺精湛且美观大方。众多的小型竹制品,品种繁多,极少见到竹制品的李淳风,看得眼花缭乱、竟依次向村姑、村嫂们询问打听起来。更令他感兴趣的是,坐于摊上卖东西的女人们,竟然是手不闲住。她们身旁放有一大把极薄极细的竹丝、与客人答话的同时,手中却不停的抽丝编扇。灵巧的双手不停的编织着,不一会儿,一把精美的竹扇在她们手中完成,令李淳风称羡不已。最后向一村嫂买了两顶斗笠,笑对先生道:
“我们路途遥远,这斗笠不但遮阳,还可遮雨,携带也方便。”
先生笑道:“甚好!”
未牌时分,师徒二人在客栈用饭后,店家请客人坐于江边品茶。天罡谢过,道是欲顺江边走走,即叫上淳风,顺江而行。身后店家叫道:
“客官晚间早些回店,小店为客人准备了‘江团鱼’。”天罡笑谢。
青阳镇处于半岛之处。琉璃江水在此被拦截,故而江面比上游窄些。
有五六条小渔船,正顺江边而行。船头船尾,各站立几只‘鱼鹰’。渔人手持竹篙,站立船腰,正用手中竹篙将鱼鹰驱赶下水。鱼鹰钻入江中,片刻后,嘴叼鱼儿浮出水面。渔人伸出竹篙,挑起鱼鹰放于船上。再从鱼鹰嘴上取下鱼儿,置于身旁鱼篓。又在船上捡起一条小鱼,塞入鹰嘴,以示鼓励。
从未见过鱼鹰捕鱼的李淳风看得饶有兴趣,向先生问道:
“缘何要取下大鱼又塞给小鱼?”
先生笑道:“那鱼鹰喉大,聪明的渔人在它脖子上系了一根细绳。鱼鹰捕捉到大鱼后,无法吞食,只得交给渔人。渔人塞给小鱼,以示鼓励。若不系绳,鱼鹰捕捉大鱼后食饱,则会偷懒不干活。”
“好聪明的渔人!”
正称赞时,水中忽窜出两只鱼鹰。二鹰合力,嘴上夹着一条大鱼。渔人见得,连忙划船迎接。放下手中竹篙,双手抱过鹰嘴中大鱼,似有三、四斤重,置于鱼篓。返身再将二鹰提上渔船,让其稍作歇息。
不知觉间,跟着渔船在江边已行出七、八里地,师徒驻足。见得渔人捕鱼,淳风感叹,对先生言道:
“渔人养鹰,鱼鹰捕鱼。江水中众多的鱼儿,不停繁殖,若无渔人,鱼鹰、鱼儿且不泛滥。弟子忽然明白,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方致生生不息。”
先生笑道:“说得好,此等捕鱼之事,就不能用杀生去评判。悟得此理,说明淳风你已开窍。方才离店时,店家言道晚间请我们食用‘江团鱼’,你可知‘江团鱼’是什么鱼?”
“弟子不曾闻听。”
“蜀地平原,十分奇特,在这岷江流域,仅此段江中方有‘江团鱼’。对岸山崖,江水淹没之下,多有石洞石窟。这些窟穴中,就是江团鱼生存之地。岩石中生出一种浆液,江团就以食浆液为生,故而它们成长缓慢。如今春暖花开时,它们出洞产卵,今正值捕捉之季。方才两只鱼鹰合力而捕,就是江团鱼。这种鱼数量极少,它肉嫩味鲜。外来客人,能食到江团乃是幸事。”
正言说间的先生忽然停顿,望着远处的钟崖山。淳风见得,也随先生目光望去。
夕阳西下,一片金色撒在小青山山坡山顶,远处树梢上窜起阵阵雾气。那些雾气中似含一些灰黑,此景只能是会观气的袁天罡识得。前几日已与金蟾结缘的李淳风,今已是只能观得地脉灵气。那窜于空气中的微薄之气,他还观望不到。昨夜观得金牛穴灵气,他以为是在先生引导下观得。实则先生指引只是原因之一,而他之功力提升才是至关。
观望中的先生言道:
“淳风你可能将那山顶雾气中的灰黑之气与灵气区分?”
“学生只观得灰黑之气,却未见灵气。”
“是了,因现今是白日,晚霞映照下,你只能观得灰黑之色。那灵气与阳光混为一体,就你如今之功,还分辨不出。若是夜间,定然一眼观得。我二人明日上山,定知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