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解放区在1947、1948年就实行了土改。到了1950年,山西省委去武乡县的农村做调查,发现:“据六个村的调查,1949年到1950年两年,有139户(占总户数的11.8%)出卖土地410亩(占耕地总数的2.28%)。有些富裕农民占有的耕地超过本村人均占有耕地的一倍、两倍甚至三倍。有的富裕农民买不到地就放高利贷,说什么‘人赚钱累死人,钱赚钱发大财’,其年利率高达60%,甚至180%。”也就是说两极分化出现了,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在其他省份也差不多。
有人会认为,人家靠自己的努力发财有什么不对?至于放高利贷,现在不也有这样的情况吗?是的,一个人努力挣钱是没有错的,放钱赚些利息也没有什么太不对,但是如果放在全社会来说,问题就大了。在发达国家,一个人失业,还有政府给予救济,它们的失业率,一般也只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就相当高了。发达国家有钱来救济,这叫花钱买平安。就是不救济,也不会对政府造成根本性的推翻,最多只是偷扒抢杀人事件多一点,社会乱一点,但不至于出现大的集体造反,因为在它们那里,没饭吃的毕竟是少数。但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钱来救济,穷得很。就是仅有的那一些钱,也要拿来办工业,不能简单地拿出来吃了。而且中国农民如果没有土地,那就不是百分之几的问题,而是百分之四十、五十的农民没饭吃,甚至更多。政府不可能靠自己的钱来养活他们,那时他们不起来闹事,不可能。美国地大物博,历史上一美元就可以买一英亩地来种,最早时还可以不花钱就分到地,因此不存在百分之几十的农民没饭吃的现象。日本在工业化的时候也有许多农民没饭吃,日本就侵占中国东北,往东北大量移民,基本上解决了没饭吃的问题,但中国显然不能照着美国或日本的办法去做。
解放没几年,中央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拿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农村集体化,办合作社,由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最后一直到人民公社。这里面有些做法,今天已经不再实行了。比如人民公社的集体出工,记工分,现在都是家庭联产承包。但是有一点,今天仍然还在实行,那就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而不是私有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你觉得种田划得来,你就可以种田。你要是觉得划不来,你去城里打工或者办工厂,只要你还是农民身份,你就可以分块田。哪天打工没赚到钱或者办厂亏了,你还可以回到村里种田。你欠了一百万,你可以拿出所有东西来抵债,房子、电视机、猪、鸡、鸭,但是田你不可以动。因为这是国家的。国家让你种田,但是你不可以买卖,国家的想法,说白了:给你一条活路。因为农民实在是太多了,西方社会可以搞社会保障,中国对农民还做不到这一点。
而只要你有一条活路,你就不会造反。巴西、阿根廷在工业化方面本来走在中国的前面,但为什么现在落到后面去了?因为农民造反的事情太多了。研究第三世界的政治学家发现,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发生内乱实在是太常见了。中国因为有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所以不存在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崛起的基本前提。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消灭了土地市场。在农村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个土地买卖与土地租赁的市场。如果无地农民很少,或者工业化比较发达,大家到城里去打工赚到养家糊口的钱,那么农村土地的价格就不会很高。但是在那些无地农民无法到城里找到工作,又无其他出路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只有到了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造反,如果不造反,他就会租地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佃农。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里面讲到资本主义农场主租地种粮食。现在英国、美国的农场主性质上都是如此,相当一部分是租地来种的。中国的农民也租地来种,我们为什么不把他叫做农场主呢?因为两者性质存在着天大的差别。
美国的农场主租地种田,是为了赚钱,通常一租就是好几百亩,乃至几千亩。而在中国的情况下,无地的农民会非常多。他们租地只是想养活自己,所租的地通常只有几亩。而且一大问题是,中国的地租非常高。我们看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的租契,最普遍的就是五五分成。也就是说,你有一块地,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得到他的一半收成。张五常在其《佃农理论》中引用了1932年国民党政府内务部的数据,全国22个省中,将土地按肥沃程度分成七级,分成地租最低的是辽宁省最差的土地,分成地租是29%,而四川最好的土地的分成地租达到69%,也就是2/3的产量必须交给地主。这是官方数据,其他许多文献指出,实际有的地租甚至高到八九成。人到这种情况下,已经被压榨得跟奴隶没两样,甚至比奴隶还活得苦。
地租既然这么高,那么大家自然就愿意买地了。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解放前的中国,一个人若是赚了钱,他当然希望这个钱能保值升值。最稳妥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买地。纸币会贬值,黄金价格有波动,而买了一块地,什么也不干,每年有一半的粮食进入自己的仓库,何乐而不为?大家都去买地,那么农村土地的价格就升起来。当地租一高,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因此,在农村土地上一个国家的许多钱都耗在了这上面。这个地价相当高,实际上就成了泡沫。据估计,在解放前,耗在土地上的财富,占了全国财富的1/3左右。这实际上是一种泡沫,因此有这个地价,粮食产量也这么多,没有这个地价,粮食产量也不会少,甚至还要多。
毛泽东搞土改,地主手中的田分到农民那里,用这一招造反,推翻了民国政府。他接着又从农民那里将土地收回来,成为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招使得没有人能够造反,并且也不会有人买地。农村土地就没有了地价,大家赚了钱,你可以扩大再生产,可以另办服务业,你可以去花钱,大把大把地花,去促进消费,也可以把钱存到银行,通过银行借贷出去,让别人去开工厂什么的。但是你在中国,你有钱也不可能去买块地,去租给农民来收租。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让所有人都断了念想。那如果大家有钱了,怎么办?下一节要讨论这个问题。
费孝通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32年太湖流域的部分地方天热少雨。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农民是忙碌的,整天都要踏水灌田。普通的水车,基本上都是由人工来转动的,三四个人一天不息地工作,并不能灌多少田。为此,政府引进了电力打水机,低价租给农民。道理上,这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做法,而且在普通人看来也一定会增加农民的幸福。但是,因为有了机器,人们不去踏水,却跑到赌场去了。我们亲见农妇来哭诉她们的丈夫或儿子,因为有了机器,可以不必去工作,上赌场里去把家产都荡尽了,弄得农村中鸡犬不宁。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总产值与人均产值并不低于30年代,但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却是吃不饱穿不暖。是的,吃不饱,因为肉少,每个人都只能凭票买肉;布少,只能凭布票买布;粮食少,只能凭粮票买粮食。什么都要凭票买,这说明了什么?第一,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不能放开;第二,老百姓家里开始有了一点余钱。大家好像不相信,那个时代,老百姓有余钱。是的,钱当然不多,通常到年底可以存上几十或百把块钱。这笔钱不多,可是全国农民有8亿,总的算起来,也是一大笔数目。
你有了这点钱,你想买肉吃,要凭肉票;想多买点肉,要走后门;买布也是如此,买什么东西都是如此。想赌博,派出所或联防队把你抓起来;你想娱乐,唱唱卡拉OK,但没有歌厅。当然也有电影看,多数电影你根本就不用花钱,政府派电影队下乡给你放。也就是说,你现在得守着人民币饿肚子了。
这个钱是在个人家里,还是集体手里,都不是很要紧。不管怎么说,谁也不可能走原来的老路。当不了地主,也不可以去赌博,因此只好去办工业去促进经济发展,哪怕你什么也不干,把钱存在银行,银行又找到人去办工厂了。所以土地集体所有制断绝了钱用在地价上面,只能去办厂。要知道,这里所说的情况并不限于某一个人,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一个村集体来说,也是如此。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的成功,与80年代的乡镇企业,与90年代的民营企业很有关联。而中国的民营企业这么发达,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毛泽东时代的社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