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其幕后原因心照不宣,不外乎主要经济媒体全天候造势,推波助澜,看戏不怕台高,唯恐天下不乱;再加上政府频频干预市场,不断发出模凌两可含糊不清的紧缩或刺激政策信号,使得以急功近利为目的短期投机人占绝对主流,而以基本面为投资组合的长期投资人被边缘化。例如,政府不断表示重拳出击,采取铁腕政策措施遏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股民应声起舞,或获利回吐,或拦腰截断,股市顷刻间翻江倒海。于是乎,中国股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演变为一个急功近利的投机市场,而不是一个放眼未来的投资市场,风险系数大大增高,不足为奇。
中国股市暴跌的始作俑者,还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脱不了干系。中国有关部门多次表示对近期通货膨胀率回升的迹象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中国央行顶住了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拒绝大幅度提升人民币,而仅做出根据市场需求波动的调整,只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根据中国国情做一定幅度的提升。如果美元能够保持稳定,皆大欢喜,但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走低。在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通货膨胀率死死钉住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短期利率紧紧钉住美国的短期利率。
货币贬值是否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还没有一致的公论,但当以黄金而不是消费品或外汇来衡量货币则一目了然。从2005年中至2010年6月8日期间,黄金的美元价格从每盎司437美元升至1238美元,升幅接近300%。
现货黄金价格持稳,源于全球汇市震荡、股市下跌和对欧元区信贷问题蔓延的担忧促使投资者寻求避险,黄金变成最佳选择。近期欧洲经济形势持续动荡,欧元区债务蔓延,美股受之牵连重挫,中国制造业数据疲软等一系列高风险危机频频发生,当然有力于支撑黄金价格走高。
最近结束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释出的信息并不乐观,即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渡过难关。同时呼吁各国务必实施有效的增长策略确保金融稳定性,强调各国实施的具体政策必须因地制宜。
随着现代危机的日益深入,欧洲债务信用危机只是冰山一角,经济远未触底。全球经济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后,第二次探底并非不可能。
美国股市近来大幅度调整,刚爆出的就业数据令人失望,对欧元区债信危机的担忧,对黄金避险的追逐都不能掩饰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悲观。继希腊债务危机后,对同盟国匈牙利债务危机的担忧驱使更多的投资者购买黄金避险,暂度危机。实际上,通胀压力已经从美国扩散至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许多国家。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通货膨胀率尽管不高,但近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股市暴跌前,中国政府提高了银行准备金要求,并上调了利率。在一些人看来,中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在于资产价格处在难以持续的高位,而政府降低资产价格的努力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是副产品。
这一切负面信息足以引发股民捕风捉影,随意解析,导致股市剧烈震荡。
中国正在计划提高房地产销售中的土地增值税,坊间预计最高可达60%,股市应声大挫。之后动静不明,有消息报道,征收股票交易的资本增值税也难以成形,中国股市随即又出现强烈反弹。
政策不明,投机人快进快出,是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中国曾启动了四万亿人民币来刺激内需,扩大支出,有效地阻止了中国经济下滑的颓势。主要体现在刺激政策有力地驱动了实体经济的重振、信心和力度,扩大基本建设进一步拉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和就业,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消费者的借贷能力,以及汽车销售持续增长等。
当时,中国股市绝地大反攻,气势如虹,跌得快、涨得快。
从2008年10月谷底1600点,上证指数一口气重返2009年12月底的3200点,大盘几近100%的涨幅。不过,那一波反弹来得太猛,与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并不完全一致,风险也在潜移默化地累积。
事实上,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圈的中国股市十分脆弱,由于2010年5月初升级的希腊危机,中国股市最近再一次跌回到2300点左右,令人恐惧不安。预计2010年,中国股市随着调高的经济目标反复在现有区间上下强烈震荡。
中国银行新增贷款项和放款率高升,不断注入市场流动性,强烈刺激人民的消费信心,但随着新增贷款增势放缓,中国股市这一轮低走高的趋势难以持久。毫无疑问,政府和人民由衷希望市场走高,亏损的投资人急盼股市回升,不过,市场的反应从来不精确地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谨慎小心,量力而行才是上策。
这一轮强烈反弹后再大幅度下挫,证明了市场最大的心理转折,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出逃。在美国股市带领下的全球股市连续一年多的均衡涨幅后,从技术角度来说,一定幅度的市场修正和回落已经不可避免。危险在投资人盲目的追风中孕育和发酵,风险与回报的比率已经倾斜。
高盛丑闻和希腊危机火上加油,腾空升起股市下挫的第一颗信号弹。
真理源于常理,从不断累积再筛选的常理中可导出颠覆不破的真理。
中国房地产投资人,是否同样遵循这样一个小型投资人永远是错的常理?中国房地产投资人只有经历了股市那样惨烈的5次大崩盘,才可能有所清醒。
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百年老店金融机构瞬间破产,股市剧烈震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实体经济危机,这一连串雪崩式“多米诺骨牌”效应引爆的串型危机,见证了金融衍生品蕴涵的巨大破坏力。
在这场罕见的危机中,标志的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声名狼藉。其实,金融衍生品只是一个由高人设计、包装和导航的类似高科技的尖端产品和服务,作为强有力的危机推手,在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的关键时刻,点燃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索。
例如,为了人为地拉动日渐萎缩的房地产需求,华尔街精英或内幕人采取断然措施,通过精心设计和包装的“金融原子弹”或次贷金融衍生品,在投资人和买房人购买力不足的条件下,以低利率和零利率的诱惑推向市场,导致买房人堕入陷阱,结果适得其反,阴沟里翻船。
这颗定时原子弹提前引爆,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山呼海啸。
这场危机的新解是这样的。
为了大力刺激以过度消费为特征的美国经济,房地产不失为一个可以炒作和发挥的优质选项。于是,联邦政府特别是掌管美国经济命脉的财政部,伙同华尔街金融机构串通一气,巧妙地使出次贷金融衍生品杀手锏,不断抛出低息或零息贷款以及各种五花八门打包过的“招数”,引诱缺乏贷款能力的公民用借贷的方式购买大量产出的房地产物业,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膨胀而破灭。结果,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投资人和买房人资金链断裂,无法供贷,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出发,触发“蝴蝶密码”的传导效应,形成全球实体性经济危机。
华尔街精英无节制创新导致金融衍生品无序发展,加上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杠杆作用被无限放大。此外,金融机构的绝对霸权通过对金融产品消费市场蓄意制造非理性的乐观,驱动投资人追星捧月,使投资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的生命共同体,他们滥用信用过度消费,对整个市场实行空前的垄断操纵。
投资人玩的是血汗钱,血本无归,后求助无门,而金融机构玩的是大众的钱,输掉了是投资不当,毫无担当,最多失去奖金,赚了则巧取豪夺,巨额提成。金融衍生品是华尔街贪婪本性和高科技结合的极致表现,无数次成就了华尔街的辉煌,积石成山,拉开了次贷危机导火线,最终造成玩火者自焚的惨烈后果。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政策,从曾经的功绩变成当今的罪名。历史的教训值得记住,房地产一旦崩溃,进入衰退期,短期复苏并不现实。2006年,好景不长,美国房地产“U─转”,大幅度调整,泡沫骤然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金融危机全面升级,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滑铁卢。
迄今为止,没有充分证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触底,灾难性的危机已成过去!记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9月5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华尔街引爆的次贷危机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和全球实体经济。
格林斯潘执掌好几届美国政府的中央银行,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共和民主两党与华尔街之间,可谓翻云覆雨,得心应手。他主导的每一轮经济政策的出笼、每一次利率决策的实施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震荡全球。尽管在退休后被舆论广泛斥责为制造次贷飓风的“元凶”,也一再为它在任时抛出的低利率政策触发2008年9月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金融风暴和全球性经济危机屡屡公开自责,其肺腑之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警钟长鸣。他显然得不到最宽厚的谅解。
他退职后苍白的辩解和寡言足以说明他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失宠。
股市对未来趋势的“超前”反应,相应实体经济在时段上的“滞后”经常出现严重偏差。风险与回报并存,这一曾经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现代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已成历史。事实上,风险正在极大地向中国广大投资人和投机人倾斜。
倘若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高风险模式不加以改善,将无法演变成为全球投资人争先恐后的吸金天堂,还将永远带给中国投资人短期长期都赚不到钱的痛感。那么,上海要超越华尔街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就是一句不如不说的空话!
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全球金融中心是公认,而不是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