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偏将所代表的楚部,对军粮供给方面的抱怨确实由来已久。
秦军南征百越,因为后方补给线路太长,尤其是进入岭南的山路崎岖,辎重难以通行,使得运输上耗时过久,消耗过大。
能运到前线的军粮,首先是数量不足。
所以,别说之前三级爵位的簪袅,按规定每顿有精米,有酱半升。在岭南秦军中,就是官职在五百主以上的中级军官,都未必能每餐吃到精米,基层军官与普通士卒,连吃饱都经常成了一个问题。
其次,远到前线的军粮质量也不好,因为条件所限,大多数粮食是禁不起长时间运输的,北方的粟米,麦黍,运到岭南湿热的环境下不少发生了霉变。
想要新鲜的粮食,只有楚地的稻米了。
最后,分配上苦乐不均。
屠睢见粟米,小麦运来岭南后时有变质,发霉现象,便多划拨给楚军食用,把新鲜的稻米多数划拨给秦军,赵军食用。
这样一来,又触发了更深的矛盾。
因为楚地之人,吃惯了稻米,吃不惯粟米,麦黍。
秦地,赵地之人,吃惯了粟米,麦黍,却吃不惯稻米。
于是,全军都经常吃不好,楚军还经常吃不饱。
偏将全对赵佗抱怨一通后,便等着赵佗给个答复。
而秦军偏将张黎,属于贵族子弟,对士卒冷暖从不关心,所以他的关注点不是军粮问题,而在屠睢遇刺的责任划分问题。
张黎一见全偏将说完了,马上把赵佗拉到一边。希望赵佗对遇刺的责任问题作出表态。
因为张黎作为秦将,自然是屠睢的心腹,自然是驻扎在主营,自然也是主营防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主帅在主营里被刺身亡,始皇追究下来,他估计要凉。
须知,秦军的军功体系中,除了奖励非常诱人之外,这处罚也是非常狠的。通俗的说,就是难升易降。
不然的话,几十年征伐下来,大家早全升上去了。
比如,指挥50人的屯长在战斗中自己不得到敌兵首级,就要被重罚。
而一个“不更”爵位的屯长,要晋升士大夫级别的爵位,他指挥的50人队必须在战斗中击败敌军并斩首33人以上,而且己方单位的伤亡要小于33人才能立功。
今天屠睢这一级的主将遇刺身亡,绝不是斩几个卫兵就可以交差的。
以嬴政的个性,虽不至于斩到张黎这一级,但给他降低两级爵位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张黎现在惴惴不安,刚才楚将全与赵佗讨论军粮的时候,他便和御史大夫善进行了一轮紧急磋商。那善大夫虽说表面上向着他是秦人,但,这个老狐狸却并不急于表态。
而是让他找赵佗做主。
赵佗被这两人吵得头昏脑涨,还好,赵军的裨将吕信看现在三军皆由赵佗主事,把他的问题给延后提出了,不然更加热闹。
赵吉作为赵佗随从,没有资格在这种高级别会议上发言,但作为旁观者,他倒是很快梳理出了脉络。向赵佗使了个眼色。
赵佗会意,让大家稍等。
然后去找赵吉。
这边全偏将马上找御史大夫继续抱怨。
张黎则马上找赵将吕信继续探讨这责任问题。
赵吉一见赵佗走来,悄悄对他说道:“少主,为今之计,先要设法安抚楚军,才能免生事端。另外,秦将张黎惧怕追责。如果少主能帮他卸责,此人日后便可为少主所用”。
“如何才能给他卸责?”
“这个,就看少主是否能与御史裁决一致了。如果上报为战死,主营守卫均无需担责。如果上报为遇刺,就连少主,也是难逃其咎的”。
赵佗马上明白了其中道理。
是啊,嬴政又没亲眼看见屠睢遇刺。这屠睢怎么死的,现在还不是由秦军的战报说了算吗。
之前赵佗见屠睢没死就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死了,得赶快想一想,历史书上这屠睢怎么死的。
嗯,好像记得历史书上真的说屠睢遇到越人伏击战死了。
那么,我就“维系”好历史罢。
赵佗转念一想,这事倒不必急着表态,赵吉说得对,争取张黎为我所用,才是这件事的重点。
但,粮食的事如何满足部下呢。
先做到一碗水端平吧。
于是吩咐赵吉,去把修凿灵渠的御史禄大人找来。
那禄御史一部也在主营居住,听见这边这么大的动静,当然早已过来了。
赵吉很快便把禄御史领到赵佗面前。
赵佗问禄御史:“灵渠已经凿通,为何不见粮食运到”。
禄御史回答:“佗将军有所不知,灵渠虽已贯通,各郡县也已征集粮食。但现在舟船数量不够,陛下已下令洞庭等十三个郡县日夜造船,以备粮运之需”。
“那舟船何时才能建好”。
“预计本月即可完工。从洞庭到桂林,半月即可到达了”。
“半个月?”。
从洞庭到桂林居然划船要划半个月,赵佗一阵好笑。
其实洞庭到桂林沿湘水是逆流而上,很多地方还需拉纤,自然慢些。从桂林到洞庭是顺流,7天即可到达。
御史禄见赵佗好笑,似乎觉得灵渠无用。便把灵渠修通前的粮食运输情况介绍了一下。
没有灵渠前,西路军的粮食运输全靠士卒及服徭役的民夫们翻越今天广西桂林恭城县与湖南永州江永县之间的龙虎关。
龙虎关道路崎岖险峻,骡马难以通行。靠人力背着粮食翻山越岭极为耗时耗力。一个民夫一次负重60斤,3天也能走到主营。但,一人只运来了50斤,因为路上民夫还要吃掉6斤。然后再带4斤粮花2天折返回去继续运,一批军粮不知需耗费多少时日才能运抵桂林。
上午赵吉向赵佗说明了各军人数剩余情况,20万大军账面上还剩8万,但其实真正的战斗部队还要再减半。
因为民夫征集困难,已有一半士卒被迫改成了后勤部队,加入到翻山越岭的运粮大军中。否则,就无法完成对前线驻军的补给
秦军之中,很多将领对这种耗资巨大效率奇低的南征也是抱有疑义,尤其进入百越之地后看见当地人烟稀少,山地荒芜,瘴烟弥漫,更是不懂始皇为什么要他们来征服这里。
关于南征,嬴政对文臣的说辞是,让征伐六国的大军有仗可打,以免生事。对武将的说辞则是,多打些土地人口下来,将来可以赏赐他们。
但实际上,只有李斯赵高等少数近臣,以及上古神物派方士们才知道,
秦始皇南征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