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四天的时间看完了四书,温婉清并没有急着去看五经,而是看起了经注。
毕竟科举显然不可能只考简单的默写和翻译,那样的话也太过简单了。
温婉清花了四天的时间将经注全都读了一遍,其实她看一遍就能记住了,之前又是抄写又是默写,只不过是怕忘记,顺便练字而已。
但是这两天,温婉清发现自己记得很牢,轻易不会忘记。于是她便加快了学习的速度。
四书还好,只花了八天就看完了并记下了经注,五经可不同。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之后,温婉清便开始了真正苦读的日子。她必须在一个月里熟记五经,并且能做到一字不错的默写,这样剩下的两个月她才能从容的去写策论和历代的考题。
虽然看起来三个月的时间很长,但其实,留给她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要知道,其他的举子大都寒窗苦读十于载,而温婉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就这一点上来看,温婉清已经是绝对的不利了。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温婉清勉强背完了四书五经的全部内容,并且总算是坐到了一字不错的默写和翻译。
之后,温婉清翻出了历代的考题,开始慢慢翻看。
她之所以要从五年前的考题买起,其实是为了从考题中窥探出政治风向的变化。
策论通常都跟朝堂的政治风向有关。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集思广益。
温婉清仔细阅读了之前五年的策论题目,她隐约得出了一个结论,朝廷可能想要进行税法改革。
虽然之前的考题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但是温婉清通过历代甲榜士子的答卷里看出了这一点迹象。
去年甲榜士子的卷子的策论无一不是跟税赋有关的。
温婉清看了那些卷子,又让妙灵给她召来过去她买的律法书籍,找出关于税法的条目开始翻看。
其实她这样临阵抱佛脚可能已经迟了,但是温婉清也没办法,毕竟,她时间不多,现在只有两个月了,没时间让她再温习一遍所有的律法条目,只能先猜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来复习。
温婉清看完所有的律法条目,接着开始默写,顺便在在心里一条条的印证在实际运用上。
温婉清并非正常举子,她弄不到官府案卷的卷宗,只能在心里将之跟听说来的案件互相印证。
将税法全部记忆下来之后,温婉清并没有急着下笔写策论,而是先开始看历代甲榜举子的策论卷子。她从未系统的学习过,也从未关注过策论的写法。因而她要先看一看历代三甲和进士的策论是怎么写的,好取长补短,从中提炼出独属于自己的策论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