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的对手宋金刚却和他恰恰相反,战斗资历像秋后的南瓜,老到掐不动。当他发现裴寂在度索原扎营后,立刻喜上眉梢,想出了一条制服唐军的妙计。
唐军在度索原安营扎寨,不光是觉得这里地形上具有战略优势,也是因为看上了这里方便实用的涧水和溪水,山水甘冽、泉水叮咚,不管它含不含矿物质、维生素,反正兵员、马匹饮水方便。可是,裴寂和他的部队只想到了水,却没想到这水源自哪里,从哪里淌来。而宋金刚想到了。他派出一支特战队秘密潜入山中,在流往唐军驻地的水源上方堵疏结合,改变了溪水的流向,一举切断了唐军赖以生存的液体命脉。
昨天还欢快流淌的溪水今天却突然间枯竭断流,这事发生在尔虞我诈的两军对垒战场上,本身就贴上了蹊跷的标签。可是,愚蠢到完全丧失警惕性的裴寂还蒙在鼓里,他丝毫想不到这是定杨军在捣鬼。
军队在缺水的情况下还在原地坚持了几天,但情况越来越严重。没有米,还可以挖点野菜,搞点野味填填肚子,但没有水那是一点辙都没有。按照“人是铁,饭是钢”的俗语,水应该是比饭分量更重的“金钢”。在干渴的威胁下,裴寂决定移营就水,将军队调拔到距度索原三十里外的汾河岸边。于是,唐军开始拆除军帐,装运物资,数万人的军营一派乱糟糟的繁忙景象。
就在嗓子干得冒烟的唐军忙着搬家去汾河寻找“金钢”的时候,宋金刚出现了。只是此“金刚”非彼“金钢”,他不是来送水的,而是来要唐军送命的。
宋金刚早就在默默等待唐军的阵地迁移,他提前派出猛将寻相率领几千精骑绕行到唐军大营的侧翼,要求他们趁唐军拔营的混乱之际,快速冲入营内砍杀。正是这支出其不意的骑兵让数万唐军遭受了灭顶之灾。因为裴寂就是再没有实战经验,他也会想到对手可能会趁拔营之机实施偷袭。在介休正面位置,他布下了警卫兵力,用以随时阻击出城进攻的定杨军。他的战术思想太简单了,犯了小学生常犯的顾头不顾腚的错误(可爱的小学生们看了可千万不要生气哦)。
唐军收拾营帐的时候,宋金刚果然率军出城向裴寂发起了攻击。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殷开山凭借有利地形和定杨军展开了激烈厮杀。
也许裴寂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得意自己的“料敌如神”吧:小样,早就知道你要玩这一手!可是,人家宋金刚玩的不只是一手,而是两手。其实此时定杨军发动正面进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唐军的注意力,以利于侧翼寻相的偷袭。就在唐军和定杨军胶着于正面战场时,埋伏已久的寻相率领精骑快马,旋风般地冲进唐军大本营。
准确地说,此时的唐军大营已经不能叫“营”了,因为营房周围必备的基本防御设施已全部拆除,壕沟被填平,栅栏被拔除,帐篷物资很多都已进入打包装运程序,没有任何人会想到,此时此刻,在前线后方会出现大批全副武装的敌人。
一边是有备而来、磨刀霍霍的骑兵;一边是毫不设防、埋头搬家的步卒。想想吧,这会出现多么惨烈的屠杀情景!定杨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大营内左冲右突,见人就杀,唐军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几万人如遇猛兽毒蛇,以各种方式惊慌失措地躲藏逃命。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感觉有点迷惑:为什么唐军大营里的几万人却被几千人给杀得四散逃窜呢?难道他们不会组织抵抗吗?
要知道,在短兵交接的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光在人数多寡,军心和气势占了很大比例。特别是正在进行的战斗,如果军心一散、气势一落,任何人都无力回天。此时的唐军大营虽然有好几万军队,但这几万人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的人在看到马刀闪闪的敌人向自己扑来时,第一反应都是逃跑保命。而每个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看见别人跑,自己也赶紧跑,谁还有革命自觉性去想到组织抵抗?再说,好几万人的大营占地很广,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喊的年代,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召集士兵组织有效还击。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基本上都属于这类情况。淝水之战中,争相逃命的前秦士兵就是这种“一散、一落”下的牺牲品,和此时度索原的唐军的心理完全相同。
大营内四处逃命的士兵很快波及到在正面战场上和宋金刚决战的唐军,他们不知道身后的大营来了多少定杨军,见营内不断有受伤哭喊的大批士兵涌出,一下子慌了神,也开始边战边退,加入了逃跑的阵营。几万人为了躲避追杀,在漫山遍野间发疯般地狂奔,那场面,虽然残酷,却也不失壮观吧。
跑、快跑、没命地跑。
大唐的显赫权臣裴寂的八万救援太原的大军,还没到达太原就全面崩溃。所有的军兵都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裴寂也是一样,但他比普通士兵多了四条腿,他骑着李渊赏赐给他的大宛纯种千里马,来了个“便宜行事”,催马向南狂逃,“昼夜驰抵平阳”。
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裴寂就从介休跑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介休到临汾的距离可是不近,在一比五百九十万比例尺的地图上,两者之间的距离是一点八厘米,实距超过一百公里。这只是比空中航线还直的直线距离,真实的七弯八拐的地面里程应该不少于两三百公里。
五六百里地,裴寂十二个时辰就跑到了,其中还包括吃饭、喂马、上厕所的时间,佩服佩服。
同样是逃命,在裴寂面前,仅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范跑跑”就不值一提了。裴寂跑出了风格,跑出了水平,跑出了纪录,甚至跑出了“震中”。如果把裴寂称为“裴跑跑”,应该没有持反对意见的吧。
度索原之败后,唐朝晋州以北郡县全部丧失,此后,唐军无力抵挡刘武周定杨军的攻击,军事上全线溃败,黄河以东地区除李仲文死守的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外,其他地区的大片土地全被刘武周收入囊中。此时,西北重镇太原已接近于一座孤城,陷入多面包围之中,危在旦夕。
度索原之战中,二次随军的李仲文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他拼死保住了河西不失,为唐朝在河东留下了一块重要根据地。这个地方后来牵制了宋金刚的众多主力部队,为李世民最终消灭刘武周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李仲文和姜宝谊都是再次北上,这一次李仲文自己立了功,而姜宝谊却让宋金刚立了功,他再一次在战斗中被俘虏。
李渊听说姜宝谊遭俘后,流着眼泪说:“彼烈士,必不下贼,死矣!”
李渊真是个英明识人的领导,对每个部下将领的个性都了如指掌,他断定姜宝谊必定不会投降刘武周。
果然,姜宝谊还想跟上次一样,来个“逃声依旧”。不过,对于他这个“二进宫”的老客户,宋金刚进行了重点防范,当发现他再次谋还时,立即将其斩杀。不枉李渊在得知其被俘后“赐其家物千段,米三百斛”的慷慨。姜宝谊对李渊忠心耿耿,临死前,他面向长安所在的西方怆然大呼:“臣无状,负陛下。”
真是忠诚良将,都为主人献出青春和生命了,还满腹愧疚地进行自我检讨。后来刘武周被消灭后,李渊给了姜宝谊很高的烈士待遇:“诏迎其柩,赠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还封给了他一个“刚”的谥号。由此可见,李渊对军烈士的抚恤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这让其他活着的将士感受到了最高领导的良心和真诚,对国家和军队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在人情世故的处理方面,李渊特别精明,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情商很高。对一个把握宏观全局的领导而言,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李渊天生的高情商和他能顺利抢到天下并迅速安定天下具有不可割裂的关联性。
“裴跑跑”惨败之后,马上向李渊上表谢罪,请求组织处分。但即便是一战损失了那么多唐军主力,李渊也没有深究他的领导责任,《新唐书》说“高祖薄其过,下诏慰谕”,并“复使镇抚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