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权力是区分敌我利益
权力是什么?其实权力就是区分敌我利益,并占有全部利益的行为和活动,而一切政治权力的应用只在区分敌我之上。儒学之所以反动就在于儒学敌我不分。儒学占领政治意识形态之后,儒学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成了政治权利的最大敌人。
元朝的内部斗争就与儒学在政治上的应用有关。元朝本身是外民族通过侵略占有手段建立的国家,国家政治充满外缘政治色彩,它是从敌人转换为自己的政治运化过程,并最终又被当地政治思想同化的过程。而身在中原的儒学文化又是以阴阳文化为基点,敌我不分的文化。文化基调完全不同,自然政治矛盾也就难以避免了。丞相脱脱当政后全面推行儒家政治,搞仁政,加强阶级分化,加强集权和公权应用,排除外缘政治、分权政治对朝廷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中原文化与外缘文化的对抗,形成权力分化,权力漩流。而权力的本质是区分敌我利益并占有全部利益的行为和活动,这就与中原文化形成了对抗。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易经》阴阳太极文化,是不分敌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文化核心本身就与权力本质形成悖论,这就加大了元朝朝廷的政治盲点,导致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在政治方向上都处在一片迷茫之中,不知道该怎么是从。所以你看元顺帝执政前期他尚且雄心勃勃,但当身处新旧政治势力的夹击之后,干脆放弃朝政,大玩女人去了。
这就是权力在政治应用中的盲点,而这个盲点又来自文化冲突。
那么政治是什么?政治说白了就是权力应用。而权力应用的目的就是分清敌我,而分清敌我的目的又是打败对手拥有全部的权力。而拥有权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获得全部利益。由此可知,古代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概念,也不是在应用政治、应用权力,而完全是在自欺欺人,愚弄百姓,而这一切仍然与《易经》思想有关。也可以说中国古代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根本就没有正确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体系,其政治体系完全来自阴阳太极理论,来自敌我不分原则,来自自然法则,来自原始宗教的自然意识形态,说白了中国古代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政治体系只是原始社会形成的酋长政治的延续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文明进步。
原因仍旧是儒家文化和《易经》思想。为什么有人说孔家是“七十二家奴,二十五朝贰臣”呢?因为儒家文化来源于《易经》阴阳太极文化,而《易经》阴阳太极文化的核心就是阴阳互存,你我不分,事实上这个思想与真正的政治主张是背道而驰的,特别是被尊为儒学经典的《中庸》和《论语》,其思想内容完全与实际的政治权力概念相悖。
政治是什么?政治是权力斗争。而权力是什么?权力是区分敌我,是敌死我活的斗争。这里首先强调的就是区分敌我,划清界线,杜绝敌我往来,并在斗争中占有全部利益。而儒家文化则不分敌我,敌我一家,太极思想,混沌一团。在这样的思想左右下的孔家又怎能不做“七十二家奴,二十五朝贰臣”呢?朝廷又怎么不政治首脑迷惘,皇帝又怎么不弃政呢?
由此可见,丞相脱脱才是导致元末政局混乱,起义不断的罪魁祸首。
人类天性就具备“公匀、公正、公平”之心,这是公权产生的起点。同样人类天生也具有“自我、自利、自私”之心,这是私权产生的基石。人类具备公心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获得帮助,得到安全,所以才产生公权、产生机构、社会和国家。而具备私心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息繁衍,获取自由,放飞自我,所以才产生单位、个体和家庭。而这一切又是通过政治权力来平衡来获得的,而政治权力的概念非常明确清晰,就是区分你我,界定敌我,划分公权与私权,正确应用人类的公私之心,并最大程度的平衡公权与私权,监督公权泛滥,限制私权膨胀,让政治更清明,权力更主张,来造福民众。但决不能不知权力的真正概念,将敌我混为一谈,将公心和私心混为一谈,不分敌我,不分公私,混淆政治,盲目集中权力,制造敌对紧张气氛,愚弄民心,而导致政局混乱。这就是元末政治混乱,国家动荡的症结,儒学盲目上位,挤压外缘分权政治的生存空间,导致政治首脑出现意识分裂,自然国家航船也就失去了前进方向。
由此可见,区分你我,界定敌我,划分公权与私权,并平衡公权与私权将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