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侄不愧是王师高徒,实乃我辈楷模,坐下说话,不必拘礼。‘’
蔡邕既然发话,东方楚歌也就顺势与诸位大儒并列而坐。
王允见此笑道:“王师一生未收一名弟子,却收下此人,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
众位大儒们纷纷点头称善,看向东方楚歌的眼神和缓许多,这是真正认同他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他是王旭的弟子。
卫仲道之事仅仅是一个插曲,此事过后,众人便开始了一通经义论谈,东方楚歌对它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而坐在边角的孔融长出口气,忽然开口说道:“我等难得有此一会,若是只是谈论经义到是缺少一些韵味,不如来谈《论语》如何?”
‘’文举所言甚是,吾等儒家子弟自当要通晓《论语》了。“孔融的话音刚落,太傅袁魄就发表自己的意见,似乎要针对某人。
只见袁魄突然说道:‘’不知道东方公子可读过论语?”
“到是读过一些,只是难登大雅之堂,不足以与诸位相比。‘’东方楚歌的话很谦虚,不过到也没有说错。
在穿越东汉末年前,他到是在后世读过几句论语而已,不过这样的水平想跟这些人较量还是洗洗睡吧!
《论语》,乃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或许说,在这个时代,《论语》则是世家大族的一种比较通俗的书籍。
而东方楚歌乃是天下之师王旭的唯一弟子(另一个属于正在隐藏中),怎么可能只会一些论语,因此孔融认为他这是自谦。
只见孔融举起手中的酒杯,朝东方楚歌一揖,笑问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道东方公子怎么理解呢?”
东方楚歌一愣,想不到孔融居然此时就考究自己来了,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起来,还好孔融问的是《论语》这种在现世中家喻户晓的东西,不然的话,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孔大人乃孔圣人之后,楚歌怎敢班门弄斧在面前。”东方楚歌赶忙回礼道。
孔融满意地看了东方楚歌一眼,笑道:“东方公子谦逊过人,不愧是王师高徒,按照辈分你我乃是平辈,不必拘泥。”
或许孔融本就是豁达之人,加之东方楚歌乃是王旭的弟子,因此他对他格外看重,想要看看他对论语的认识,是否有一些新奇之处。
“这是论语开篇的章节,叙述的是一个理想学者的毕生经历。”东方楚歌笑了笑,慢慢说来。
“哦?毕生经历?”
听到东方楚歌的话,孔融顿时来了兴趣,这种学者的毕生经历之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其实,这章一共分为三层意境,而且一层一层意境是在不断加深。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
东方楚歌一字一句慢慢道来。
这不过是东方楚歌引申后世初中课本中的翻译词句,在后世中几乎是人人得知,可是在此时的孔融听来,却是在心中翻起了惊天骇浪。
不愧是王师高徒,孔融心里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这般赞叹东方楚歌了,原本他就对王旭有一个弟子存有疑虑,但现在亲眼见到,他越发感觉此子不简单。
何止是不简单啊,简直就是妖孽之才。
“孔文举愿闻东方公子详解。”孔融从震惊中缓了过来,忙追问道。
“孔大人乃是孔圣人之后,想必曾听过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李哲不解释反而反问道。
“民为重,君为轻,此乃孟子所言。”孔融再一次愣住了,这是孟子说的一句最为经典的话语,只见孔融笑着说道:“当年你的老师王师,可是用此语规劝过先皇啊。”
听到孔融的话,东方楚歌笑了笑道:“其实孔孟之道却是相通,孟子重民,孔夫子重人。以人为本的天下,必须要注意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
东方楚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考虑,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继续说道:‘’天下,是人的社会;人,是天下的人。若要冲破混沌,摆脱蒙昧,则必须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东方楚歌的话,说的朗朗有声,却是把周围的人都给吸引了过来,或许这是他们第一次听人这么评论《论语》,似乎觉得有些牵强,但是却又拿不住主意来反驳。
“不过,这仅仅是‘人’而已,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国家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夫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夫子的人才观,这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
东方楚歌顿了顿,接着道:“这一章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这也就是每个学者的毕生经历了。”
“妙,妙,实在是妙。”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儒郑玄和水镜司马徽已经走了出来,正好听到了东方楚歌的言论,不禁大赞起来。
“不知道东方公子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郑玄听到东方楚歌的话微微动容,看着他问道。
“楚歌不才,可是也愿以毕生所学,为天下人谋福,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天下百姓的人。”
轻轻改动了开国太祖的话语,使得东方楚歌此时的形象却突然高大了起来,就连藏在屏风后面的蔡琰看他的眼神中,也透出了一丝异样。
“不知道东方小子如何让自己有益于天下百姓呢?”
这时,一个声音不失适宜的响了起来,却是太傅袁魄看到东方楚歌出尽了风头,心中极为不爽,这才质问道。
“楚歌自知实力有限,不过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定然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此刻,东方楚歌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自从他来到了东汉就是在为这句话努力,而且此时他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出这句话来。
他来到洛阳这几个月里,他帮助了不少人,虽说这里有打名气的成分。但他的目的很纯粹,一统华夏天下,阻止五胡乱华这样的灭绝惨案,实现名族大融合。
东方楚歌知道这条路必充满荆棘,但他毅然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