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即将落成的佛寺想要雕刻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于是,僧众找来了两块非常有灵性的大石头。这两块石头的质地都差不多,但其中有一块略为好一点,所以雕刻师就拿这块较好的石头先刻。
在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常常抱怨道:“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让你刻了。”雕刻师好言相劝:“你再忍一下,再过两个星期就好了,你能忍得下来,就将成为万人膜拜的释迦牟尼佛像。”它听了后说:“好吧,我再忍两天。”结果在这两天中,它还是拼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师的心都快碎了,最后只好说:“好吧,那你就先歇一会儿。”就把它放在了一旁,然后对另外一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了,你可不能喊痛。”这块石头说:“我绝对一声都不吭,你大可放手来雕刻,来磨炼我。”雕刻师因为受第一块石头的影响,边雕刻还会边问它痛不痛,但这第二块石头由此至始都没有过任何怨言。
两个星期过去了,非常庄严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像终于雕出来了。因为雕得很庄严,所以令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膜拜。因为来膜拜的人太多了,踩得地上尘土飞扬,必须得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佛寺主持看到旁边的第一块大石头,便让大家把它打碎,然后铺在了地上。就这样,第二块石头成为了万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块石头则成为了万人践踏的碎石。
忍受雕刻和磨炼的苦因,才有万人膜拜的甜果;抱怨和逃避被雕琢的痛,最后只能接受被万人踩踏的苦果。
人世间所有甜蜜的果实,皆要通过风吹雨打的考验和苦难的磨炼,才能品尝得到。
故此,佛陀开示众生:先吃苦,后尝甜。
正确面对负担,所以可靠稳妥。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两个一胖一瘦的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叫两个小和尚到附近的镇上去化缘。
从寺庙到镇里有两条路。一条是近路,要经过一片浅溪和一座独木桥;一条是远路,之所以远,是因为要绕过一座山。胖和尚每次都走近路,总是稳重地过独木桥,小心翼翼地蹚过小溪,然后到镇上化缘。化了缘,他一刻也不逗留地沿着原路早早地回到庙里。瘦和尚每次都走远路,总是一路上游山玩水,采花弄石;化缘的时候,也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回到寺庙的时候,太阳总是快要落山了。
老和尚渐渐老了,他决定在这两个小和尚里选出一个接班人。胖和尚很老实,做事总是中规中矩,稳妥可靠;瘦和尚虽然贪玩好动,但是很聪明,有时能独辟蹊径,事半功倍。老和尚反复思量,还是拿不定主意。
这一天,老和尚叫这两个小和尚化了缘后各买一袋大米回来。胖和尚先化了缘,然后买了一袋大米就往回赶。但他并没有像平常那样走近路,而是选择了远路。因为背着一袋米,身体移动受限,他怕淌水和过桥的时候,脚下不稳,不如走远路踏实。而瘦和尚背着一袋米却选择了走近路,因为他觉得负担在身,走远路将会更苦更累,不如走近路,虽然有危险,但是可以节省许多体力。结果,胖和尚虽然显得很累,但却稳稳当当地回到了寺庙,而瘦和尚却在过桥的时候,一不小心,身体失去平衡,掉进了水里,人虽然游上了岸,但米却被流水冲走了。最终,老和尚选择了胖和尚来接管寺庙。
后来,寺庙所在的州县发生了一次大干旱,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饥荒。由于没有人进香,很多寺庙都没能维持下去,而胖和尚管理的寺庙却渡过了难关。
面对负担和压力时,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表现。有的人会因为负担而脚踏实地,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有的人却因为负担而挖空心思,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甚至铤而走险,最后往往逃不脱失败的结局,吃尽苦头,尝尽苦果。
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则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回应道:“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后,便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要长成美丽的珍珠,痛苦是必不可少的养份。先吃苦,后尝甜。如果蚌身体里没有承受过极大的痛苦,根本不可能结出美丽的珍珠。
你愿意成为神像还是木鱼。
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
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一尊神像。
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捡起一块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了一个木鱼。
安置在庙里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享受着香火和供奉,身份地位尊荣备至。而那个木鱼则被放在神桌前,随着和尚早课晚课的诵经声,不断地被敲打着……
一天夜里,木鱼问神像道:“我们来自同一块木头,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却每天要被人打,难过死了。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大呢?”
神像说:“当初你不肯接受刀斧加身,而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因此,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当然会有天壤之别了。”
“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所有加诸于我们身上的磨练,都是上天为了提升我们将来的功业而特别准备的。愿意塑造神像,或者塑造木鱼,决定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先付出,后回报。
无论你想获得什么回报,都必定需要先付出。你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给树浇水、施肥;你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就必须先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要去帮助别人;你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先去爱别人。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里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着纸条上说的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个地方!到底要不要冒险呢?
最后,他还是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到了这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然后他以颤抖的手汲水,没想到,水真的大量地涌了出来!
他喝足水后,将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上了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纸条上说的是真的。
春天播种,秋天才能够收获。同理,欲得到善果,必须先培植善因;欲遇到福缘,必须先广种福田;欲收获福报,必须先学会付出。
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吧,只有种下“付出”的因,才会收获“回报”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