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直接开更,但是有一些变故要回去了,所以再存两天稿定时发送~
1837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三年,正四品官员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喜获一女。
她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
咸丰登基第二年,她被封为贞嫔,一个月后,晋升贞贵妃,又过了四个多月,就被立为了皇后。
如此快速的晋升,史上堪为少见。
咸丰帝从小患有腿疾,才智上又不如弟弟恭亲王奕?聪明。
他的皇位得来全得益于道光帝面前表演出来的“忠厚仁义”之道。
但他心里很清楚,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
咸丰帝的自卑一直深埋在心底。
这一点,后宫的那些嫔妃个个都无法体察,她们每日都在忙着给自己占取皇帝利益的份额。
可是皇后看出来了,皇帝的风流成性,不务政事,都是想给自己一个逃避的空间,摆脱心中那份对局势无能为力的痛苦。
咸丰帝身边的宫嫔已成百上千,他还是觉得不够,慈安作为皇后,便向他推荐身边的宫女以解其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前,咸丰帝逃往热河避难,慈安和慈禧都随之前往。
那段时间,咸丰帝的脾气特别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拿身边的宫女太监打骂出气。
慈禧早已被咸丰冷落一旁,只有慈安尚且能安慰皇帝少许。
《崇陵传信录》记载:
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
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此记载虽属野史未可全信,但慈禧对权势的野心在咸丰帝看来必定已是昭然若揭。
他于热河弥留之际,唯召慈安一人至床前,授予皇后“御赏”大印。
八大顾命大臣的政令需同时盖上皇后的“御赏”印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才能生效。
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由慈禧代为保管。
由此看来,无论是顾命大臣还是慈禧,一切代为执行的权力都必须先经由慈安的认可。
咸丰可谓是把后来由慈禧夺取的摄政大权一手交予了慈安。
《后宫甄嬛传》中惠贵人说:
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
若是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存长久之道啊。
慈安身为皇后,从不存就一颗贪婪的心,她想要的,不过是一点安稳平常的日子。
皇帝于她而言,与其说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不若说是她爱而敬的丈夫。
联合慈禧垂帘听政:诛乱臣深谋远虑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
历史把毫无野心的慈安推上了政治舞台。
慈安原意只想协助咸丰帝任命的八大顾命臣辅佐同治帝治理朝政,待到皇帝亲政日,再将政权归还于他。
却未料先帝尸骨未寒,热河这边的内政局面已让她不寒而栗,义愤填膺。
《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有载,这几位赞襄王大臣平日里跋扈不臣,悖逆狂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
面对他们如此的挑衅皇权,肆意妄为,慈安尽管娴静贞淑,也无法容忍皇帝的权威遭到践踏。
慈禧来找她提出翦除顾命八大臣时,慈安一口答应了。
慈安当时掌握着清朝政权天秤的两端平衡,无论她往哪边稍加倾斜,另一边必成危如累卵之势。
慈禧是为着谋取私利来求助于慈安的合作,相比之下,慈安却看得更远更深。
她对慈禧说:
吾两寡妇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
她邀来慈禧在养心殿同住,只为两宫团结一致对外,以稳定清朝摇摇欲坠的局势。
《清宫遗闻》中又有记载说:“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
慈安优势在于其德,因其有德,才主掌了朝中大诛赏大举措的政令大要。
她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但实际上少闻外事,并不争权,慈安心里甚是明白,在处理政事这点才能上,她不如慈禧,所以她愿意放手让慈禧去做,自己乐于管辖后宫。
慈安深知攘外安内的道理,而在这一点上,两人倒又恰如其分。
《延禧攻略》富察皇后扮演者秦岚有一句座右铭:
无论谁喜不喜欢,我只是那个自己!无论谁在不在意,我还是那个自己!不争,不夺!不急,不燥!永远做最真实的我!
做真实的自己不容易,尤其是活在宫中的女子,还是宫中女子的后宫之主。
慈安非但做到了真实的自己,更把那一份真实诠释成了后宫难能可贵的生存之道:大智若愚。
立斩安德海:打压慈禧一手遮天权势
然而,慈安的谦让并非是无底线的一度的忍让。
安德海是慈禧最早受到宠幸的太监,当时,慈禧已掌控了朝中大部分的权势。
这种主子一手遮天的权势为身为主子红人的奴才提供了一顶巨大的保护伞。
自此,安德海卖官鬻爵,抢夺民女,勾结官商,可谓无恶不作。
如果说这一切恶行在慈安那里还算不上罪恶滔天,那么有一件事,却让慈安再也不能心慈手软。
安德海终究还是踩到了她的底线。
同治八年,他自称“有密遣”,乘船招摇南下,招纳权贿,一发不可收拾。
山东巡抚丁宝桢上奏慈安东太后。
清朝祖制: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
慈安一生都在维护清朝皇权的制度权威,前次她不惜联合慈禧杀了八大臣把朝权转让给慈禧,这一次,对这个奴才太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她未通过慈禧,立刻下令将其就地诛杀。
有智慧的头脑总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守住自己设立的那条底线。
不是要跟你对着干,而是你越得太过,到了该收敛收敛的时候了。
慈安把这个意思通过安德海传递给了慈禧。
同时联合同治帝、恭亲王以及朝中众多大臣压制慈禧权势,逼得慈禧不得不同下一道懿旨诛连安德海随从及家人坐罪。
这一招,慈安实在打得漂亮。
在无声无息中,将权欲越烧越旺的慈禧打了当头一棒。
老子《道德经》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生活中往往就是那些看似笨拙的人,口讷的人,才能真正笑到最后,获得人生的成就。
然而,笨拙口讷多半也是生活中默默无闻,刷不出存在感的人。
但是要知道,存在感是别人给的,成就才是属于自己最实在的东西。
慈安的“愚”,就在于她知道这能给她带来她想要的那种实在。
太后之死:慈禧奕?裂痕弥深
可惜的是,在四十五那年,她暴病而亡。
慈安的死,使朝中的平衡局势陡然一变。
慈禧借此大肆打压异己势力,独揽了朝政大权。
当年慈禧借助恭亲王奕?的力量诛杀八大臣,他们之间的联合靠的却是慈安的调解。
慈禧权欲极强,奕?也是个向往权力的人。
强强联合在灭了共同的政敌之后,必定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之局面。
慈安便成了他们之间的安抚剂。
她一死,仅过三年,奕?就被免去一切职务,成了空头亲王。
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此开始了卖国的步伐。
有历史学者说,慈安的思想格局让她成为近代史上的一位清朝“未亡人”。
可见她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她的一生没有多少壮阔的波澜,即便是那点微末的光芒也被掩盖在光华四射的慈禧背后。
然而正是她那份安于幕后的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后宫最高位的女子怎样主导了那一段时期历史的走向。
没有她,相信也不会有慈禧后来的光华四射。
没有她,咸丰以后的清朝历史也许会全部改写。
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得到了她本就期待不多的全部生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唯愿以淡与宁,收获人生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