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则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不可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则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不可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
只有心田似海,不与下属计较的领导者,才会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在关键时刻才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然而,不分轻重,事事宽容,下属也会觉得领导软弱好欺,不把领导当回事,使领导的威信大打折扣。所以,宽容也要讲究原则和尺度。
一次,楚庄王大摆宴席,邀请朝中文武大臣赴宴。席间,楚庄王又令自己貌美如花的爱姬向各位大臣敬酒,君臣一时间喝得酒酣耳热。这一席从白天喝到夜里,仍然余兴未尽,于是点上蜡烛继续喝。
这时,突然一阵风起,将堂内蜡烛吹灭,顿时一片漆黑,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这时,楚庄王的爱姬突然感觉到一只手伸过来,抓住她的衣襟,顺着她的衣襟向上摸,她十分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自己的衣袖被扯断。这时候她反而镇定下来,机警地抓住那人的帽缨,并用力拽了下来,那人才惊慌地溜掉。爱姬摸索到楚庄王身边,把这事告诉了他,让楚庄王严加查办那个色胆包天的失礼者。
不料楚庄王知道事情真相后,并未暴跳如雷,沉吟片刻后,反而令下人先不要点亮蜡烛,并对大臣说:“今天我们尽兴而饮,请大家把自己的帽缨都拔下来,不拘小节,放开胸怀痛饮吧。”于是大臣们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摘下扔到地上,继续畅饮。楚庄王这才令人点明烛火,就像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与诸臣接着饮酒作乐。在烛光之下,只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出谁的帽缨被爱姬扯断了。酒宴结束后,爱姬埋怨楚庄王不为她出口气。楚庄王说:“酒后一时失礼,岂可认真惩处?”遂不再提此事。
几年之后,楚晋相争,双方军队战于沙场,楚庄王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部属商讨作战方略。其部将唐狡主动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誓不返营。于是襄老令其带领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唐狡冲锋陷阵,不吝生命,骁勇善战,勇猛异常,先后几次冲入敌阵,俘获晋军首领,为取得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庆功宴上,楚庄王召见唐狡,论功行赏时,唐狡反而跪在地上叩头谢罪,说:“臣蒙大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里再敢领赏呢?”楚庄王十分惊讶,说:“寡人在这之前好像没有召见过你啊,怎么说曾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满面愧色,低声谢罪:“拔缨夜宴上扯大王爱姬衣袖的就是我。大王那时没有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很感激您,没有一天敢忘记这事。所以这次我主动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大王的不杀之恩。”原来唐狡就是在酒席上冒犯楚庄王爱姬的人。
领导者有一颗宽容的心,凡事留有余地,不把事做绝,这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领导方法。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当时楚庄王为何命令大家拔缨解帽,对楚庄王的做法,都非常钦佩。
领导者有一颗宽容的心,凡事留有余地,不把事做绝,这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领导方法。试想,当初如果楚庄王闻言即怒,追究下去,杀掉了唐狡,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大臣们会觉得国君是一个重女色而轻大臣的暴君,势必导致大臣们离心离德。
历史上也有因小失大的例子。西汉初,淮南王英布因宠姬与中大夫贲赫一起饮过酒,并对贲赫称赞有加,就怀疑宠姬与贲赫有染,要逮捕贲赫。贲赫因而逃往长安,上书告发英布有谋反之心,给早就想消灭英布的刘邦提供了借口,遂派兵灭了英布。
相似的事情,不同的结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领导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相似的事情,不同的结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领导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楚庄王能明辨是非,知道孰轻孰重,给予下属补过的机会。而英布则过于意气用事,对下属过于苛求,最终,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取灭亡。
楚庄王是一位懂得正确处理下属过错的领导者。他给下属留有余地,给予补偿的机会,而最终为自己江山社稷的稳定凝聚了人心。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下属的竭心辅佐,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宽容终须有度,否则,会使得有些人觉得领导好说话,越来越有恃无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然而,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领导者如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话,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宽容终须有度,否则,会使得有些人觉得领导好说话,越来越有恃无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