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新月如银钩,斜挂在天际,寒星零落,令整个天空显得幽暗而神秘。
夜风轻抚,并不浓烈,却吹走了人们白日的燥意,带来了黑夜的宁静。不远处的簌簌打叶声清晰可闻,给小院平添了几分惬意。
数支火把分别安插在小院的四周,在夜风吹拂下,不停的左右晃动,把幽暗的小院都染成了一片暗黄色。
一个十四五岁的布衣少年正在足有丈许宽大的青金岩上练功。他的动作很是怪异,不是大周王朝中最流行的盘坐,而是贴身趴在这块大石头上,双手箕张,五指分开如璞,稍屈的双腿在轻微的颤抖着,嘴里不停的发出“咕咕”的叫声,这让他的国字脸变成一张圆脸。
随着呼吸的深入,少年的手脚上下滑动的速度正在变快,他的脸也开始红了起来。
如果在远处看,少年的样子十分不雅观,也显得很滑稽,像一只人形的蛤蟆,一只趴在石间乞食的蛤蟆。
随着少年纯熟的动作,嘴里的“咕咕”声越来越响,不远处的池塘也响起了蛙鸣,开始只是零星的叫声,然后变成了整片蛙鸣,渐渐的彼此叫声的节奏开始一致起来。
清冷的小院蛙声一片,好不热闹。
这种修行的功法叫《青蟾法》,是少年楚熙成为岐山派外门弟子后,在岐山外院的角楼中无偿得到的。这也是岐山外门弟子为数不多的福利之一,新晋的外门弟子可以在外院的角楼任意挑选两门功法。
当时他在角楼里看到了《青蟾法》时,大吃一惊,因为他在成为岐山弟子之前,便修行过《青蟾法》,是父亲手把手教的。
不过想到某日父亲醉酒后的言语,便释然了。一位曾经的外门弟子,自然希望他的儿子可以超越自己,成为门派的内门弟子,而不是像他一样,只在外门熬日子,然后便灰溜溜的离开,连个黑衣执事都没混上。
这门《青蟾法》据他父亲讲,是一个叫青蟾门的镇派功法,只是后来不知何故,门派再无像样的高手支撑,渐渐衰落消亡了。其门下的弟子也是散落各地,让这门功法逐渐的流传出来。
据传,这门功法是青蟾门的祖师爷,偶然看到妖蟾吞吐月华的景象,又结合自身修行功法而悟得的一门呼吸法。具体的故事究竟如何,早已无人知晓。
在仔细的追问下,楚熙在角楼的执事口中得知,这门功法在基础功法里很有名,大多数西幽门派都有收录。
经过仔细对比,楚熙发现门派这本《青蟾法》比父亲教给他的要高明一些。
稍加思索,楚熙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外门角楼这些修炼法门,都是经过门派高阶玄武者定时修整的,自然比一位外门弟子自行领悟的要强的多。
同一门功法,后者的修行境界、知识经验以及对功法的理解,是远远不如前者的。这样想来,角楼这本《青蟾法》比父亲教给他的更高明,也更完整,就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楚熙果断选择了《青蟾法》,又在角楼长老的推荐下,选择了一门拳法《力骨拳》。
得到功法后,他勤加练习。而《力骨拳》与《青蟾法》的契合度非常高,这让楚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是可惜的是,从两个月前,楚熙便感觉到他的进步已经十分微小,似乎是到了一个瓶颈,怎么修行都难以破壁入关,更进一步。
不过楚熙没有心急,仍然按部就班的坚持着,他相信水到自然渠成。所以他每一天修行都很认真,这次也一样。
忘我的修行,让他额头上慢慢的沁出几缕汗珠,肌肉的酸涩感也是越来越强,手脚已经开始发抖,这让他的动作变得缓慢起来。
还能再坚持一下,楚熙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时辰就在少年笨拙的坚持下,慢慢的过去。感觉到难以继续,楚熙才缓缓站起身子,努力的活动着不停发抖的手脚,一拳一脚的打起《力骨拳》来。
《力骨拳》也是低阶玄武者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拳法。这门拳法招式简单古朴,却能很好的锤炼玄武者自身体魄,是门十分不错的基础拳法。
他的拳势古拙,劲力内敛,随着拳法招式的缓缓展开,隐约可见少年发抖的身体开始变得协调起来,动作也越来越流畅。
一遍又一遍,少年不断重复着《力骨拳》。虽然是不断重复,却又不是机械式复制,如果仔细观察,便可发现他的拳势每一遍都有着极其细微的变化,拳势在变得更为合理,也更有韵味。
楚熙慢慢的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身体的每一处变化,体味着拳法的奥义,不由的开心起来,他的身体正在变的结实、匀称、强壮,这种变化并不是单一的血肉变强,而是身体血肉筋骨全方位的改变。
更让人称奇的是,虽然闭着眼睛,但楚熙的动作并没有走形,亦如他睁眼时那般古朴、流畅。
不知是不是错觉,楚熙的心里隐隐觉得今天的状态非常好,异常的好。
很快,他的“眼”前忽然一亮,随后便见到了他一直以来魂牵梦绕的景象。
红色的山脉,白色的大地,清澈的小溪,以及那个幽深的峡谷。
红色的山脉,是他的血肉;’白色的大地,是他的筋骨;透明而清澈的河流,是他的经络;而那个幽深蜿蜒的峡谷,是他的气海丹田。峡谷的最深处,他看见了一只蟾蜍,一只正在呼吸的蟾蜍。
这一刻,楚熙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他成功了,成功的破壁纳气,成为一名通脉境的玄武者,距离真正的玄武者又进一步。
自今日起,他终于可以内视自观,进行真正的修行,再不是盲人摸象那样,小心翼翼凭着感觉去体会自身上的修行成果。
一个月后,岐山派的一个外门小院里。
一位桃花眼的华服少年和一位身着皮甲的壮硕青年,两人齐齐的盯着楚熙上下打量,仿佛他身上突然长出一朵花来。
“通脉?”华服少年邹百里感受着楚熙的气息,试探着问道。
楚熙有些矜持的点了点头。不过心头的愉悦还是让他的眉眼多了几分喜意。
在静室的一个月,他再也没有见到破境时的那只蟾蜍,但他身体里的那道峡谷却在不停的扩大,现在比初见时足足大了一倍,而且它还在缓慢的扩张中。
气海丹田的大小、高低、深浅都直接影响着一个玄武者所能容纳天地元气多少。通常一个玄武者的丹田如果十分宽阔,广大,那么他以后修行的路就能走得更远,修成更高的境界。
简而言之,气海丹田是一个修行者的根基,根基越深,越大,越宽,他能盖的房子也就越大,越高。
“进步神速啊,看来你这‘蛤蟆功’没白练啊。”邹百里点着手指,调侃道。
“不是‘蛤蟆功’,是《青蟾法》。”每次听有人说《青蟾法》是蛤蟆功,楚熙都会感到不舒服,然后努力的去更正别人的说法,可这样做似乎并没有什么用,人家该怎么说,还怎么说,丝毫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中品,还是上品?”邹百里一脸好奇的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一旁的皮甲青年大牛也竖起了耳朵,满是期待的神情。
楚熙淡淡一笑,老邹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技巧,没有问自己几条经脉是通的,而是问的几品,既满足了好奇心,又给留了几分余地,不经意间,透漏出达练的人情世故,让人羡慕。
“勉强算上品吧。”
“啊?”听了楚熙的话,邹百里有些吃惊,所谓资质,便是通脉者在突破之初,看到自身的经脉有几条是通着的。玄武者经脉畅通的数量越少,那么他在通脉境所停留的时间便越长,反之亦然。
因为那些闭塞不畅的经脉会随着玄武者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加封闭,所以通脉境玄武者越到后来越难突破。
不过自从通脉丹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种情况。然而,有利亦有弊,虽然服用通脉丹,可以加速玄武者打通体内闭塞经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着玄武者的修行潜力。
无数的玄武者都曾证明过,没有服用通脉丹的人比服用过通脉丹的走得更远,境界更高。
所以,在大周王朝,很多门派都是更加看重玄武者自身资质多一点。
有人甚至为此划分了品阶,三者为下,六者为中,九者为上,十二脉皆通的者,那是万里挑一的天才人物。
至于十二脉以上,通脉即通桥的人物,那是传说,离得太远,不用在意。
缓了缓神,邹百里嘴角露出几分笑意,也替自家兄弟高兴。语气中的调侃味道更浓了,“上品资质,看来你还真是条大腿,来,大牛,抱一抱,以后我们就靠二哥照着了。”
听了邹百里的话,旁边的大牛立刻憨笑一声,就要上前拥抱楚熙。
看着前来拥抱他的大牛,楚熙赶忙摆手告饶,“别,别,还是别抱了,你在给我抱残了。”
听到这话,邹百里侧目看了一眼比两人都高出一头的大牛,又想起他的天生神力,觉得楚熙的担心,还是有点道理的。
大牛的大饼脸露出一抹尴尬,憨笑道,“俺会轻点的哩。”
气氛有些尴尬,随即三人面面相觑,然后大笑起来。
笑了好一会,楚熙才开口说道,“大牛,你也得快些破壁明窍,到时三个月后,咱们三个一起参加入门试,成为内门弟子,岂不更好。”
“嗯,那是一定的。”大牛边说边举起拳头给自己鼓劲。
“对了,老邹,我从静室回来,发现有不少外门弟子都结伴出去了,发生什么事?”
“嘿嘿,你还真错过了一场大热闹。”说完,他与大牛相视一笑,露出得意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