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略有遗憾的将《易天决》放入小木箱里,盖好盖子,重新将它放回柜子上。
沈宁环视四周,目光聚焦在书柜上那一排排的医书上。
这一柜子的医书是老道士几十年来的心血之作,老道士对它们视若珍宝。
沈宁从书柜上取出一本医书,仔细的翻阅起来。
沈宁没有上过学,文化知识都是老道士传授的。除了识字和算术外,像古文和天文地理沈宁都有涉猎。而且跟在老道士身边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沈宁对医术也略知一二。所以看懂这些医书没有任何障碍。
就这样,除了吃饭睡觉,沈宁夜以继日的翻看医书,将书中所记载的医术一一铭记在心。虽然在外人看来很是枯燥,但是沈宁却乐在其中。
这是他的梦想,像老道士这样悬壶济世,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很快,五年时间过去了。
这五年间,山下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医病,沈宁从一开始紧张的手忙脚乱,惹出不少笑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宁逐步的熟练起来,村民也渐渐开始接受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
后来沈宁将一位大出血的孕妇成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村民们纷纷交口称赞,沈宁的名气从此叫响。
附近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岐甲山上有位小神医,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从此慕名来找沈宁医病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当然,这仅限于周边这几个村子,其他地方的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后也是半信半疑。那里交通方便,人们生病通常都会去医院,而不是翻过一座山来找沈宁这个“小神医”。
这天,沈宁正半仰着坐在椅子上,一手边看着书,一边津津有味的喝着茶。前两年沈宁把老道士留下来的茶叶全部喝完后便喜欢上了喝茶。
今天是个大晴天,透过窗户洒进来的几缕阳光照在沈宁身上,令他感觉暖洋洋的。于是沈宁挪动挪动身子,让自己感觉更舒服一些。
沈宁将书扣在脸上,闭上双眼,准备小憩一会儿。
“沈大夫,沈大夫!”
就在沈宁半睡半醒的时候,从门外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使得沈宁一下子惊醒过来。
沈宁站起身来,将掉落在地上的书捡起放好。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沈宁抬眼一看,原来是山下村庄里的屠户张二牛。
张二牛之前宰牛的时候不小心被牛撞了一下,摔伤了腿。沈宁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甚至动用了老道士留下的很多珍稀的药材才将他治好,没有留下任何的后遗症。
这张二牛也是个灵醒人,打那以后逢年过节便给沈宁送来一些牛肉。
不过张二牛这次可不是给沈宁送牛肉来的,只见他喘着粗气,满身大汗,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神色焦急的说道:“沈大夫,救…..救我孩……孩子。”
想必张二牛这一路上是用跑着来的,在断断续续的说完这句话后,便剧烈的咳嗽起来。
沈宁连忙拿起一杯水,递给张二牛,询问道:“二牛哥,别着急,先喝口水慢慢说。”
张二牛接过杯子后一饮而尽,随后焦急的说道:“救救我儿子,他被蛇咬了。”
沈宁连忙看向张二牛怀里抱着的孩子,只见这孩子双眼紧闭,脸色苍白,不住的出着虚汗,小腿处有很明显的毒牙咬过的伤口。伤口处乌黑肿胀,还不时的流出脓液。
“二牛哥,你把孩子放到床上,然后帮我打一盆清水来,要快。”沈宁毫不犹豫的命令道。
张二牛把孩子小心的放到床上,然后迅速跑去准备清水。
沈宁则拿出银针,迅速的封住孩子小腿附近的几处经络,不让蛇毒继续蔓延至全身。
不一会儿,张二牛将清水取来,沈宁令他放在一旁后,便叫张二牛在门外等待。沈宁治病有个习惯,从不留闲人在旁观看。
因为老道士之前医病时除了沈宁之外,病人家属也都是在外面等待。沈宁曾经问过老道士原由,老道士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直到沈宁学会医术后方才明白老道士的医术有多么惊世骇俗。
只见沈宁从药箱里拿出一贴膏药,用火加热后,贴在小孩的伤口处。随后取出一粒药丸混在水中,一点一点倒入孩子口中。
过了一会儿,只见小孩的伤口处越肿越大,最后经形成了馒头似的一个大包。沈宁见状,点了点头,露出一丝微笑。
沈宁拿起一根银针,在火苗前晃了晃,随后揭开膏药贴,对着这个大包就扎进去,
只听得噗呲一声,一股股脓血从里面喷射出来,正好流入沈宁身旁的盆里。这脓血呈黑褐色,散发着浓浓的腥臭之气。
不多时,从伤口处流出来的血渐渐变得鲜红,也没有先前的腥臭之气。沈宁拿出一粒药丸碾碎后敷在伤口上,用棉布包裹好。只见孩子的小脸上渐渐有了红润之色,而且呼吸均匀,想来已无大碍。
沈宁洗漱完毕后,并没有去叫张二牛进来,而是坐在椅子上继续看书。
这是他行医以来的习惯,毕竟如此轻松便治好一名病人,传出去太过惊世骇俗。沈宁回想起老道士之前医病也是不慌不忙甚至有些磨蹭。
这种轻松惬意的日子才是沈宁需要的,他可不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沈宁估算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去门外把张二牛叫进来。
张二牛在门外正不停的来回行走,脸色十分焦急,见沈宁从门内走出来,他立马扔掉了手中的烟头,快步迎了过来。
当听说孩子已经平安无事,张二牛激动万分,这个不善表达的汉子当场便要给沈宁下跪,沈宁连忙拉起他来,好说歹说的将张二牛迎进了屋内。
进得屋内,眼前的一幕使得沈宁愣在了原地,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