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人只该被养在深闺之中,时代变了,现代女性对成功的渴望一点也不比男人少。如何才能更接近成功?只要勤奋就可以了吗?别听你老板所谓的“最看重勤劳的员工”,他只不过是想为公司省去一个勤杂工的开销罢了。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懒惰永远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成功者说,与其东奔西走,不如守株待兔。只要守的有方法,成功就在眼前。没错,勤奋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死胡同,而懒惰才是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拼命女必败”是真理
升职、加薪,是不是非要拼命不可?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显然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女”了。不要盲目地以“拼命女”为荣,因为拼命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恰恰相反,老板往往容易对拼命的员工视而不见,你会发现他们的眼光永远是锁定在那些有想法、有创意的“懒人”身上。
停下你手中那些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吧!冷静地想想,你的“拼命”究竟换来了什么?它究竟是指引人们通往成功彼岸的正确法则,还是将人们推向失败深渊的诡异定律?
财富和成功永远属于少数人,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勤奋的,同时他们也是贫穷的。是谁和我们撒了一个天大的谎,是那些带着太阳镜,在高尔夫球场上潇洒挥杆,尽情享乐的“懒人”们!你越是“拼命”,他们越是“悠闲”。
薇薇是无数勤奋上班的女白领之一,工作看似体面,其实只是人前风光。收入不多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但就是这种情况,她也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没有过任何其他想法。
薇薇的这种乖乖女性格是从小就养成的,小时候被大人们告知“天道酬勤”,不论做什么都要勤奋踏实才可以。工作之后,她也十分努力,不敢有一丝懈怠,只要上司吩咐一句,她就会立刻执行。抱着这种勤奋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信念,她一直坚持着。
薇薇工作的努力是公司所有同事有目共睹的,她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时常还会把工作带回家加班,真可谓是爱岗如家了。拼命地工作,难免会熬夜,造成作息时间紊乱,这些不良的习惯让她的皮肤开始变差,气色也大不如从前了,但是她却依旧执著心里的那份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回报,得到上司的认同。
但薇薇却不知道她的勤奋,在老板的眼中竟然变成了是工作能力有问题。也难怪老板这么认为,试想一下,别人都已经下班回家娱乐了,只有薇薇一个人还在公司挑灯夜战,精明的老板当然会心疼自己的电费,怀疑她的工作能力了。这个时侯,老板是没有心思去调查她是不是因为帮别人才加班,还是她真的有着百年难得一见的好品质。
薇薇有着坚强的信念,但是现实却总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她。算算她来公司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每次有升职的机会时,她想这次总该轮到自己了吧,但是最终落选的总不是她。于是,她开始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
“也许是因为我是女人,职场是个男人的世界,老板对性别有偏见吧。唉,到哪里去都一样,性别歧视到处存在。只要我工作努力,总会被认可的!”
“也许是因为我学历不够高吧,这次提拔的Nat就有很高的学历,即使她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学历确实是她的优势所在。我虽然经验比她丰富,但是我的文凭的确不如人家。”
……
薇薇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执著,相信总有一天,老天会看到她的努力和付出。在这种时候,可怕的不是公司的用人机制和别人对她的评价,真正可怕的是她仍抱着这种错误的观点不肯改变。她始终把问题归结在一些客观因素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而从未想过自己的出发点是否正确。
其实公司里面女中层、高层并不在少数,她们大都没有受到什么歧视而走上了管理层的位置;而文凭也只不过是入职的一块敲门砖罢了,升职加薪更多的还是要看你的工作业绩和实力。
薇薇的问题就在于,自己总是习惯用错误的评判标准去评判所有人的工作表现。薇薇总是天真地认为勤奋是唯一的取胜之道,这就注定她将一输到底。她平时最看不上公司里的王副总,觉得她太懒了,根本没有领导应该有的激情和活力,很少看到她为了什么事情而忙碌,总是慵懒地在办公室里喝茶。就连每次和客户谈大宗的生意时,她的表现也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先听客户的一番“狂轰乱炸”后,才缓缓地开口说出公司的条件和立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她总能很好运地拿到大订单,搞定最难缠的客户,这真让薇薇百思不得其解。
薇薇觉得如果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的话,那么这些人,诸如王副总之类,更不能坐到今天的位置,她们付出的努力在哪里呢?为什么升职的总是别人?
其实只要薇薇不这么执拗地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她就会很容易想通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的弱点只有一个:她太勤劳了!
正是这种被她自己视为美德的勤劳,限制了她的发散思维,她每天的生活就只有常规型的工作,常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没有思考的劳动,就不能创造出爆发式的价值,只能使人变得平庸再平庸。卓别林曾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讽刺过这种不懂得变通,只会一味“勤劳”的人们,他们如同被编辑了程序的机器,只会机械地工作,不懂得创新,不知道灵活应变。
世界在变化发展,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由创新带来的,没有创新的职员对于公司来说,不过是个“机器”,而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有思维、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员工。像薇薇这样的员工,随时都可以被替代,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就要让自己懒一点,留出时间来思考。
流行?——成功女生懒得追!
敢问,哪位姐妹敢对流行说NO?
那边巴黎新款发布会刚刚落下帷幕,这边身处千里之外的女孩们就已经满世界地打探起LV的限量皮包、CUCCI的新款外套的下落。看着她们不遗余力兴奋莫名的样子,你甚至会怀疑这世界是否真的被一种叫做金融危机的东西笼罩着。
有歌说“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在很多事情上,女孩的心思能复杂到让制造核弹的专家都难以揣摩的境地。可这种情况绝不包括直面流行——当女孩的思维中被上帝键入“流行”二字时,她们的心思就变得很单纯很单纯——走在流行的前沿,成为所有男生的焦点和女生羡慕的对象。
“哇噻!你好IN!”一句来自他人的由衷赞叹,对女孩们而言就无异于三伏天的雪糕、冬日里的暖茶。那种感觉,能让人爽到天人合一无以伦比。
当然!要想成为时尚潮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谓代价,就是去追时尚,光追还不行,就算无法站在潮流尖端成为引领流行的第一人,至少要走入时尚阵营,成为引领流行的第一群人。
Janet就是那种以给周围姐妹带来时尚之风为己任的女孩。天生对时尚颇具敏感性的她在成为都市白领后,变得尤其“变本加厉”。任何流行都逃不过Janet的火眼金睛:
波希米亚风萌芽的时候,她就在同事一片诧异的目光中开始自己层层叠叠地穿衣搭配;当简约风吹起,她又开始在别人都还在波希米亚的时候,换上了素雅的正装,顺带把头上蓬松性感的大波浪换成了简单无比的“清汤挂面”……
于是,Janet毫无争议地成为办公室里标准的时尚风向标。当别人看到她穿着夸张的外套出现时,就知道自己也该换季了;当她衣着简单的时候,周围的女同事也会在36小时内悄然去掉身上那些纷繁复杂的配饰;甚至Janet有时上班途中被风吹散了头发,都会刮起一阵办公室里的凌乱风潮。
Janet很享受这种引领小范围时尚的感觉。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大明星,一举一动都能为热爱时尚的姐妹们竞相模仿。
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Janet自然不会例外。对时尚敏感的天赋不能决定一切,为了维持自己时尚潮人的地位,她每月都会买若干本时尚杂志作为穿衣打扮的必备参考书。这对她的生活和工作而言毫无影响,而且对于吸收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时尚理念而言已经足够。
可她万万没有料到,这年头,走在时尚前沿的地位竟然也是要面临竞争上岗的——办公室里新来的两个黄毛丫头成为了Janet的“劲敌”。她们的衣着打扮跟Janet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女人之间的暗自较量往往由此而产生。能量碰撞的结果就是让Janet把每月几本的杂志购买频率提升到了每周几本,信息量猛然增大,要完全吸收当然要花费更多时间。怎么办?上班时间看呗!
Janet觉得这还不够,杂志是有延迟性的,在中国看到的咨讯最快也是欧美时尚界几个月前的东西了。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流行信息,当然还要从网络上获取。时间不够怎么办?还是上班时间看呗!
两个月后,一贯追求时尚的Janet遭遇了一件很恶俗的事件——被老板炒了鱿鱼。原因是上班时间总做别的事情,而且屡禁不止。老板终于怒了,于是让她待业在家潜心研究时尚。
愤怒的不光是老板,Janet也很愤怒,她不是为丢饭碗而怒,是因为自己在走之前,没能把法国最新一季的流行风带到办公室,白白便宜了那两个黄毛丫头。
像Janet这样追流行追到走火入魔的人固然是少数,不过狂追流行的女性则不在少数。
本来,追追流行和打打酱油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很无公害、很绿色环保,可是对于个人而言,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个十分难以调和的矛盾——若追得太松,始终走在别人后边,这种流行就失去了“追”的意义;要是追得太紧,就未免有些太麻烦了,而且到头来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却让自己一不留神在刚刚成为时尚达人的时候就断了财路,那样就很不划算了。
况且,追逐流行,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容易让女生陷入过于执著的狂热境地,从而忘记这东西跟自己、跟环境究竟搭不搭调。
比如,挎上了很牛的LV皮包,却被人当成带着蛇皮口袋出来买白菜的小丫头,那就丢脸丢到西伯利亚了。这当然怨不得LV的设计师们孤陋寡闻,貌似西方世界没有蛇皮口袋这种东西,要怪,也只能怪敢于把它背出来的人太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了。
从这种角度来看,懒女孩就很聪明了。
首先,她们不会去追逐流行,每天盯着乱七八糟的时尚杂志、时尚网站看来看去,因为那太累了!她们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干这些事。于是,省下来时间,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怎样,这样被老板炒鱿鱼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