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土地与命运不济被处理成了一种因果关系,我却觉得这纯粹是一种矫情。人类与土地的关联是客观的也是深层次的,可提出“大地的意义”(如尼采,即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序篇中倡言:“忠实于大地、为大地牺牲”,“超人是大地的意义”。)、“土地意识”是哲学家们的事,本身就是泥土一部分的简乾和们连自己都无法拯救,哪里有心思去“拯救大地”呢!那块土地真的是简乾和的牵挂吗?他真的那般迷恋农事吗?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简乾和是夫子大人眼中的小人,除了土地,他还能依靠什么?可那又是谁的土地啊,他不过是租种了亲戚家的两亩三分地而已。若说失去,也只是失去了劳作的权力,失去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那么简乾和的不幸究竟缘何而来?
三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中曾指出,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决定革命性最强的是贫农中那些“极艰苦者”,简乾和理应如毛先生所说“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可他却成了那个年代的唯一。
简乾和是简家唯一对当兵无动于衷的人。(而那个年代,“简家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参加到土地革命中去了”。)
简乾和是简家唯一被迫参加革命的人。(如果不是父亲那个饱含“绝望的希望”的耳光,他可能死也要死在自己的麦田里。)
简乾和是简家唯一带着耻辱的人。(“老简家那些男性先辈,是传统意义上的光荣军人”,他们或建立了功勋,或为国捐躯了。)
假如简乾和从未离开家园,他会受那么多创伤吗?
假如简乾和离开家园后没受过那么多创伤,他还会怀念故土吗?
关键还是在于:简乾和是一个罪人。一个人被俘三次竟活了下来该是多么幸运;一个人被俘了三次竟活了下来又是多么不幸!战俘的悲剧就在于他们没有壮烈地死去也没有英勇地活下来,他们是被战争抛弃的人,他们生命的存留最终成为莫大的罪过。人类从来就没有公允地正视战争。人类造就了战争又被战争造就着,战争观念早已内化于人类的血肉灵魂之中,“英雄原型”成了跨越种族、亘古不变的集体无意识。无论正义非正义,战争双方要求的都是最后的结果,是最后的光荣。战争只能是流血、伤亡和胜利,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样,人类的战争观念就留下了一个盲点:忽视了战俘作为战争必然产物的客观存在,从而无法正视战俘。
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有的战俘连自杀的可能都失去了,他还能做什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有什么资格嘲笑他们?换了你,又能怎样。我曾就此问过很多人,他们几乎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死。可是我又有疑问:在于事无补时走向壮烈与侥幸生还有多大差距?那种情形只能死吗?人们心中只给英雄留下了位置。而且,“战俘”并不只是局外人的态度问题,更主要的,“战俘”还是羞辱的自我确认。虽是“被”俘,被俘者仍难摆脱内心的负罪感。战俘往往把自己推向了绝境。毕飞宇小说《雨天的棉花糖》(参见:毕飞宇:《慌乱的指头》,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里那个叫红豆的青年不是在被俘归来后终于不堪重负,终于自我了断了吗?
简乾和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他果然如故事叙述者说的把自己“结束掉了”吗?我看未必。我反觉得简乾和一直在坚守生命,他顺应着、忍受着。他能安稳活下来绝不只是偶然。一个人命运中的隐秘连他本人都不曾察觉,我却想去寻找。简乾和接连遭难又相继化解,不和之中实在有“和”。半生苦厄之后又沉静地活着,简乾和的一生就这样分成明显的两段,似乎格格不入,实则紧密相连……
四
《易·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我不知简乾和的名字是不是径从《易经》拈出,反正他已身体力行地印证了这句话。简乾和不正是顺应着客观条件(道)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正)着自己吗?当他不适应那种社会规范时,干脆把自己隐忍、退守于孤独之中:“有呼吸没呼吸有样子,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有点像失去了活动环境和欲望的老棕熊,把自己深深蜷缩在洞穴里,终年的,一动不动。”简乾和把元阳留给了故乡,却带走了土地的含章之气,于是乾减坤增——他逐渐失去阳刚之气,守雌、贵柔,以“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保全自己。这样就得“道”了?且看他的表现。
刚入伍时,“他不热情、不激动、不张扬,甚至有些拘谨”;“老是坐在那里发呆”;在黑夜里“叹息”;上了战场又被“恐惧”包围;受伤后则感到“恐慌”、“悲哀”,还在被单里悄悄哭泣。
敌人屠杀战友时,他“把脸蒙了起来”,“在整个屠杀过程中呆若木鸡”。
第二次被俘时,他“很平静”,“脸色苍白,他感到一种阉割的疼痛越来越强烈地从下身传来”。
我没有把这些看成怯懦。我在这里看到一条缝隙,简乾和的生命像刀锋一样倏忽而过,竟然没有受到损伤。也许稍微有些偏差,他就可能碰得粉身碎骨,简乾和却一一躲过了杀身之祸。他以他的“一言不发”幸存(第一次被俘),以他的“漠然”、“昏然”逃脱(第二次被俘),甚至以他绝望的哭喊惊愕了敌人的坦克群(第三次被俘)。“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乎?”(《庄子·天运》)简乾和正是这样。他不是总那么死气沉沉,而是时有激愤,甚或迷狂。比如:他在被美军围困时举着瘦骨嶙峋的石头发疯地奔突;在极有可能成为自己妻子的女人面前把头重重地撞在墙上。简乾和用疯狂释放了痛苦和绝望,然后以龙蛇之蛰存身。
简乾和近乎枯竭近乎停滞的生命为何如此坚韧如此顽强?现在我追溯到他的姓氏上来了:简。孔夫子曾说过“可也简”(《论语·雍也》)。《庄子·天运》也说“苟简,易养也”。《易·系辞》则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天下之理得矣。”儒家之简的前提是“居敬”,目的是“临其民”;道家之简则是假托仁义而作“采真之游”。一向外一向内,简乾和当属后者。如果他把前两次被俘的秘密深藏心底,以后的遭际表面上可能会好一些,可那样他心里的负重该多大?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倾吐了,他排出了内心的重压换成了外界的重压。他把所有的屈辱都交付出去反而落个轻松。简乾和把名字交给了别人,把姓氏留给了自己。他在向公众意志靠拢的中途被排斥了,只得退守到内心深处。
简乾和其实很会调整自己,而且很容易稳固下来。当兵,终于成为最勇敢的一个;做军工,则培育出最棒的长绒棉和小矮种马;住侄子家,是他最温馨的一段时光;在奶牛场,他与奶牛相依为命;进了疗养院,他一下子就沉默了十八年!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作为把握世界本质的要领,“简”不露声色不留痕迹。简乾和简得不易又坦然,一步一步走向了性别和年龄的反面。他没有妻子,却有女性的温柔;他老了老了,却有儿童的天真。道家经典把无知的婴孩看作宇宙精华,视玄牝(母性)为天地之根。简乾和不知不觉中已修炼出世,再不问人间纷扰,以他的温柔和天真生存下来。这是“德”不成而向“道”的升华过程?还是人格萎缩、蜕变的过程?简乾和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世说新语》言语第二:“高坐道人(西域和尚)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晋简文帝)曰:‘以简应对之烦。’”《高坐别传》载:“(高坐)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简是对世俗拒绝的一种方式,不语是简的极端,一个人若连话语权都放弃了,还有什么不可放弃?或者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说话,根本不需要外界的理解。)
五
以简乾和的名字追索他的一生多少有点勉强。简为姓,属于祖先;乾为辈,属于命;和为名,属于他自己。简乾和继承了什么,承担了什么,规避了什么?我煞有其事地考究、征引,说到底还是故作高妙,这三个字很可能是作者随意确定的一个语言符号。
换一个角度,我又想到了荣格所说的那种“在现实中隐遁”的人:将世界关闭在心灵之外——如果是极端的、持久的,即患孤独紧张症(cataonia,又名我向思维孤独症,autism)。这样的人对任何外界刺激都无动于衷,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接近完全“熵”的状态——这种稳定的心境使其感到安全而舒适(参见:[美]卡尔文·S·霍尔、[美]沃农·J·诺德拜:《荣格心理学纲要》(张月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简乾和处于这种状态吗,尤其在他进入荣誉军人疗养院之后。荣格认为人类对自我和外界的适应是相互的,但简乾和无法两全,他最多只能独守内心的和谐。“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形篇》)。他封闭就让他封闭吧,我们谁也没有理由闯入。
简乾和沉没在无意识里,最终会消逝其中。可他是一个默无声息的巨大存在。就算从未遭受如许磨难,他也未必就会大福大贵。像那个开小差的七爷,回家后还不是邋遢龌龊了一辈子?(邓一光:《父亲是个兵》,首发于《上海文学》1995年第8期。)即使像顾准、季羡林那样的思想先驱、学界巨子,不也难逃被扭曲的劫数吗?(可参看《顾准日记》、《牛棚杂忆》)“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法]帕斯卡尔:《思想录》,第101页。)帕斯卡尔有科学和宗教的护佑还如此无助,简乾和,一个没有识见的农民,反倒特立独行起来,这是福祉还是悲哀?
有的人一出生就被排除在主流和文明之外,他们注定了要拼命挣扎或忍辱偷生。这就是他们的身份。他们自称“受苦人”(这一说法见于陕北高原。《读书》1999年第9期郭于华《田野札记》:“不知自何时,人们对庄稼人的称谓就是‘受苦人’,在当地的语言中,‘受苦人’专指种田人,这是约定俗成,不会产生任何歧义的定义。”《咬文嚼字》1999年第11期骆守中《说“苦学”》:“在保留古词语较多的延安山区,至今仍有人把下地劳动叫‘受苦’,‘苦’即劳动,并无痛苦之意。”“苦”本为草名,指甘草、苦菜,引伸为:苦味、劳苦、困苦/痛苦、勤劳/刻苦等意。《商君书·外内》说:“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苦”在这里即为“劳苦”,它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若解释为中性的“劳动”,似难达意,而“受苦”之为农活,解为“痛苦”又恐怕言重了。农业劳动的“苦”味渐渐淡化了,那些以“受苦人”自称的人想必早已不在意其中甘苦。),他们认为“贱”就是福(可参阅韩少功《马桥词典》中“贱、贵生”等词条。)。他们根本无法效仿显贵或追赶特权,他们只是享用着自己的命运而已。他们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谁能冲破它、打乱它?我只能对此感到虔敬。有些敏感你不能触动,有些稳秘你不能探寻,有些沉睡你不能惊醒。你以为你逃脱了,其实你正在其中。我看到很多很多人,他们勉力活着,根本来不及怨恨。他们草芥般自生自灭,他们承受、吸纳着,人类因此蓬蓬勃勃。
简乾和本是一个卑贱的人,是我把他看得过于玄远了,我执意认为人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秘码,生,还是死,如何选择,只有天知道!
我敬畏:那些不避人也不避世,却在天地间隐没得无声无息的人。他来,地不会浊重;他去,天不会清轻。可是你能说他们无足轻重吗?地下有沉默的岩石,天边有模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