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尽管于明朝时风景秀丽,在当时并没有做旅游开发项目,但地瘠民贫,物产也不丰饶。此地只出产茶叶、竹子、杉树、柏树等,土豪劣绅大肆掠夺土地田产,且瞒报土地,将很大一部分土地税转嫁给百姓,民众苦不堪言,相继逃亡。淳安县位于新安江下游,官船往来频繁,徭役杂税日益增多,劳苦大众饥寒交迫。人们是多么盼望救星的出现,恰在此时,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海瑞因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公正,被朝廷任命为淳安县令,属于海瑞的时代到来了!
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海瑞在任教谕期间的业绩,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很有帮助。
海瑞是位少说多做的实干家,他和那些只靠耍嘴皮子混饭吃的言官有天壤之别。这让我联想到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在一次飞行成功后举办的宴会上,莱特兄发表了简洁而生动的演讲:“据我所知,在鸟类中,会说人话的只有鹦鹉,但它却飞不高。”这位仁兄意在告诫我们:“只说不做,就会一事无成。”
他接任县学后积极倡导“博学、审问(审慎的求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儒家精神,使学风得到了根本好转,生员的学业水平迅速提高。在海瑞的高效管理下,淳安县学闻名遐迩,有志于为国效力的生员纷纷慕名而来,学校名声大振,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海瑞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政治眼光、以及执拗的性格贯穿了他整个为人为官生涯。他顺利地实现了从教向从政的转变。
据史料记载,海瑞一不怕丟官,二不怕坐牢,三不怕丟命。我认为,这是他对“无欲则刚“最好的诠释。
海瑞在广泛调研后,决定不畏强权,在淳安县进行一系列改革,力争挖去百姓的穷根,只要能减轻人民的负担,哪怕是触动朝廷权贵的利益也无丝毫畏惧。
我国古代就有“拨开云雾而睹青天”之说。宋代的包拯因执法公正无私,为民办实事,使民众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明朝的海瑞也像包拯那样“拨开云雾“,让广大人民群众见到澄彻透明的天空。担任淳安知县的海瑞不是在衙门听取手下人的工作汇报,而是穿着粗布衣服,翻山涉水,走村串户,甚至深入田间田头与农民交谈,详细地了解了当时农村的现状和他们悲惨的命运。“富豪享田产三四百亩,而户无分厘产税,贫者无一粒之收,而虚出百十亩之差。“富豪占有大量田地而不纳税,贫苦农民即使颗粒无收,也要交税纳粮。海瑞对此痛心疾首,他下决心要还劳苦大众一个公道。他命人重新清丈土地,按实有田亩数均摊赋税,平反冤假错案,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海瑞为官一任,造福四方。他决心革除吏治时弊,让人民安居乐业,制定了著名的《兴革条例》。其具体内容:严格规范管理官吏。规定知县上任不准下属迎接,不准设宴招待,也不得吃请送礼。
它还革除在知县进京朝觐(臣子朝见皇上)时,搜刮民财以奉京官的陈规陋习。它要求县丞、主簿官员恪尽职守,一心为公,不畏仕途。它要求推官(法院院长)秉公办案,不徇私情,襟怀坦荡,作风严谨,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对于阴阳官私医官应选用有专业素养者担任。海知县针对吏员、杂役出工不出力的情形,遂规定每房办事人员由三人减为一人,裁撤冗员,提高了办事效率,节减了开支,从而减轻了百姓负担。
海瑞要求教官做全县读书人的楷模,拒收财货,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大胆革除常例。常例指没有明文规定而按惯例所派差役、征收银两的做法。明朝官员的薪俸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政府发行钞票、纸币贬值,其实际所得更少,为了维持生计,各级官吏把手伸向了穷苦百姓,征收常例。有些百姓害怕官府,也贿赂官吏,这促成了明朝常例的形成。常例的收取,加剧了百姓的贫困,海瑞于是将常例全部取消,用来解除人民的困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海瑞在《兴革条例》中规定实行“先用后偿”原则,如县衙各部门书写公文按规定,本县在自理词讼时,只用两分钱的纸张。这些举措减少了纸笔的浪费,海瑞还对官员的日用家具配置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淳安县衙经过海知县的整治取得了重大成功。
明代人何乔远评价海瑞“其治县精详,凌杂烦屑,无不明清。”大意是,海瑞治理县衙,卓有成效,事无巨细,都能亲力亲为,淳安县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海知县上任时,淳安县积案如山,治安状况无不令人忧心忡忡。然而海瑞果敢刚毅,明察秋毫,如同包公再世。海瑞大人带领下属日以继夜,打开封存的案卷,明察暗访,搜集证据。他对大案、要案非常审慎,倾尽心力,向恶人重拳出击,不给其喘息的机会,从重从快,严厉惩处。该抓的抓,该关的关,该放的放。对于那些在证据面前百般抵赖的嫌犯,海瑞在审案时除了将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外,这比当今社会法官的鼓槌敲击的力度要大得多,他还发扬了亲自动手的作风,会武功的人就是不一样,请注意这一点,直打得嫌犯交代为止。
当年明太祖不也在朝堂上亲手鞭打永嘉侯朱亮祖吗?因为朱亮祖公报私仇,冤杀广州番禺县令道同。朱皇帝事必躬亲的精神鼓舞了海瑞。海瑞秉承“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原则,以《大明律》为准绳,重事实,轻口供,用今天的法律专业术语说“不作有罪推定“,运用智慧巧断疑案。由于海瑞审案严肃认真,在破案过程中,广泛收集证据,所收集的证人证言和痕迹物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共同指向嫌犯,海瑞据此判定嫌疑人有罪或无罪。
因海瑞执法严明,断案公正,并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明朝时淳安县受严州府管辖,也因海瑞能伸张正义,为民除害,故在严州府一带颇负盛名,有“海青天“之美誉,严州府各县遇有疑难离奇案件,往往送至淳安县衙处理。清官海瑞断案如神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
一天,海瑞正在县衙处理公文,忽然,有村民报案,说是淳安郊外马家村发生一起离奇命案。海瑞立即带领随从急匆匆赶往案发现场,等赶到出事地点,海瑞发现发生命案的那户人家的房屋已被大火烧得精光,瓦砾间散发出呛人的烟雾。只见一名三十几岁的中年妇女放声大哭,海瑞连忙上前询问,并命主簿做详细笔录。那妇女赶忙跪下给海知县磕头,海瑞示意她起来说话。她擦干了眼泪,说起了事情的原委。她自我介绍说,她名叫沈翠翠,被火烧死的名叫马宝祥是其丈夫。马宝祥是一名秀才,昨晚他在书房读书到深夜,不知什么缘故,书房竟燃起了大火,听到此情形,海知县想到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坤宁宫的那场火,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嘉靖帝曾阻止宦官抢救说:“就让它烧去吧。”这很有可能是喜新厌旧的嘉靖皇上为冤屈而死的曹端妃报仇。这时,海瑞突然打断沈翠翠的话问道:“你确定火是从书房而起?“那妇女面带悲戚地说:“回大人,草民确定。我从睡梦中惊醒后,火势已经很大了。”之后,她赶紧大声呼救,闻讯前来的邻居们拿着桶端着盆用水灭火,经一两个时辰的扑救,火最终被扑灭。可是马宝祥没能跑出来,不幸被火烧死在屋里。
海瑞听罢妇人的陈述,眉头紧锁,此案必有隐情,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让逝者瞑目!
海瑞又仔细地勘验了火灾现场,书房已是断壁残垣,屋里的家具陈设、书籍早已成了灰烬。现场惨不忍睹,一个黑糊糊的人形还伏在桌上,如同焦炭一般,令人不寒而栗。海瑞命仵作(法医)将死者的尸体轻轻地平放在地上,将外表情状详细记录下来,他又令仵作切开死者咽喉,仵作一一照办。海瑞上前凝神细看,其咽喉并无发现异常,只剩下火灼伤的痕迹。海知县兼探长据此初步推定,死者并非中毒身亡,而是被火烧死。
此时此刻,海瑞心里很悲愤,在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情景:马秀才为了考取功名而伴随一盏孤灯于深夜手不释卷,后因倦意阵阵袭来,他下意识地用胳膊蹭翻孤灯,之后引燃了书卷,火势开始蔓延,秀才的衣服也被烧着,从而引发了此次悲剧。
马秀才,一路走好,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念书了!
海瑞命主簿做如下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秀才马宝祥遭火焚致死一案,系意外事故。他当众宣布即日结案。
海瑞是个思维缜密并喜刨根问底的人,今日马家村案发现场的一幕幕总在脑海中闪现。晚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去书房夜读。忽然,他突发奇想,欲来一次类似今人的案情推演。
海瑞很快找来了包公断案的书,读得兴致很高。他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和五百年前的包青天作心灵对话,不经意间,时辰已过半夜,倦意袭遍全身,海瑞竟伏在书桌上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海瑞遇见了一伙歹徒,他挥起拳头冲了过去。不料海瑞却碰倒了油灯,灯火引燃了他的袖口,这时,他猛然惊醒,一跃而起,迅速将火扑灭。
海瑞收拾好书房,然后离开。在回房休息的路上,他想到马宝祥一案,自言自语道:此案当事人沈氏难脱干系。
第二天天一亮,海知县就命衙役传唤沈翠翠。衙役带沈氏上,沈翠翠跪在地下。海大人下令升堂,列队两旁的衙役齐声道:“威一一武!“只见身穿官服端坐在上面的海瑞威风凛凛。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怒视着沈氏喝斥道:“大胆刁民,是你纵火烧死亲夫,还不从实招来!“沈氏听后并无一丝慌乱,她镇定地答道:“海大人,这火不是我放的。小民冤枉呀,望大人明察!“海大人说:“一个大活人遇到火起,定会逃生,怎么可能端坐在那里任由火烧?!“
沈氏辩解道:“海大人容禀,先夫前一阵子染上风寒,我去街上药铺帮他抓药,风寒药里有安眠成分,故前天夜间,先夫服药后就昏睡过去,火起时,他浑然不知……“
海瑞见庭审已成僵局,只得宣布退堂,令暂时将沈氏关进大牢,改日再审。
海瑞离开县衙后,径直微服来到沈氏所说的那家药铺。
海瑞不久就见到了药铺老板,寒暄之后,海瑞提出要买一些治风寒的药,很快钱、药两清。临走的时候,海瑞随口问了问,是否有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在几天前来此抓过药?老板点头道:“有这么个妇人来我这里买过治疗风寒的药,过了一天,她告诉我,说此药效果不错,但晚上服用后病人会犯困,昏昏沉沉直睡到天明。“海瑞对药铺老板谎称他一直失眠,这药有双重功效,正好试用。谢过老板,海瑞又回到了县衙。
海瑞又派手下走访了那家药铺附近的居民,发现二人关系一般属正常交往。海瑞对马秀才一案存有疑问,他不肯善罢甘休。他突然决定释放沈氏,派出两名胆大心细的衙役暗中监视其一举一动。
作为一县之长的海大人,管农管商还要管教育,中间再管个救济什么的,审判更是重中之重。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我们的模范县长也患上了严重的风寒。晚饭后,海瑞服药后就卧床休息,一夜醒来两三回,并未一直昏睡到天亮。因明代的科技欠发达,无法检测治疗药物的性状,故给海瑞知县办案带来巨大挑战。
经过连续的跟踪,两名衙役终于有了新的发现,沈氏和一名男子往来密切。由于两名公差在暗处,且隐蔽地抵近侦查,所以能听清他们的谈话。那名男子说:“哈哈,你挖的曼陀罗花真管用!可是我不放火又能怎样?“女的接下去说道:“你得意什么呀?要不是我把曼陀罗花放进风寒药里,那死鬼就不会昏睡过去。“他们又一阵冷笑:“任他是包公还是海瑞,此案变成无头案了。“听完此话,两名衙役大喝一声:“好一个不打自招!快随我们到县衙走一趟!“奸夫**听到怒喝如晴天霹雳,早已是魂飞魄散,只好束手就擒,公差押着凶犯回县衙复命。
海瑞当众表扬了衙役并给予奖励,一时间,全县上下人人争当先进。
海瑞又派人去淳安县及邻近各县药铺查找曼陀罗花,访查结果:无一药铺出售该药。海瑞为此特意向药农请教,逐步弄清了曼陀罗花的“庐山真面目“。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被称为“天使(魔鬼)的号角“,传说它生长在断头台下,当有人被杀时,会发出恐怖的尖叫声,令在场所有的植物死亡。它被引种到我国,只是一种普通植物,其花为白色或淡黄绿色,单瓣。
其实它的名字又叫“洋金花“等,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多野生于山坡、沟边,河岸旁。
曼陀罗虽妖饶美艳,它的根、茎、叶、花均有毒,如果配制成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若误食其任何部分,就会导致人的神经麻痹,头痛,甚至痉挛,昏迷。
经过艰辛走访,海瑞终于找到了沈翠翠进山采曼陀罗的目击证人。
终审如期举行,证人当堂指认了凶犯沈翠翠。沈氏在事实面前,低下了头并如实作了供述。
原来,沈翠翠与前夫不和,当初碍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草率结婚,婚后她的夫君马秀才是个读书狂,从未对妻子说过一句温存的话。沈氏于是心生怨恨,慢慢地移情别恋。后来她偶遇了一名心仪的男子,日久生情,他们图谋做长久夫妻,就心生恶念。她还交代,风寒药里的曼陀罗是她亲手所放,火是由奸夫所纵。海知县当堂讯问了男嫌犯,他也供认不讳,甘愿伏法。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海瑞即日宣判,他们二人均受到了应有的严厉惩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意是孔圣人站在黄河岸边感叹道,时间就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海瑞任知县已有两年。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海瑞派人去广东琼山县老家,把老母亲接来浙江淳安居住。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银发,海母年届古稀,母亲曾经的青丝如今变成白发,系岁月的辛劳所染!海瑞望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就知道她所遭受的艰难困苦,不禁潸然泪下。
母子团聚,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快乐。海母谢氏深情地看着儿子,满是欢喜,这天夜里她兴奋地回忆着过往。海瑞心想,从今往后他能亲手侍奉母亲了,再也不让她老人家吃苦。母子俩总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东方出现了鱼肚白。
海母尽管年事已高,但她总也闲不下来。她招呼从家乡带来的几个男仆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菜。这年正值清明,海母让仆人买了一些瓜果、蔬菜种籽,准备播种。海母谢氏是种菜的好手,在她的带领下,仆人们深挖土地,改良土壤,并开辟出整齐而美观的菜畦。谚语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海母和仆人在菜地撒下菜种,播下黄瓜、西红柿等,这样在夏季就有所收获,从而减少了家庭的开销。这令我想到了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
“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而是陕北的好江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看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不会过时,它在齐家、治国方面意义重大。
海瑞在处理公务之余,脱下官服,亲自挑河泥给菜地施肥,除草,浇水等,忙得不亦乐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得好,就会收茯得好。
这年夏末,海母谢氏迎来了七十华诞。海瑞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母亲,这正如一首歌的歌词:“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海瑞要给母亲贺寿,事先他封锁了消息,一概不准他人前来祝寿,海母对儿子的做法很赞同。海母高兴地说:“儿子,今天是我的生日,难为你有如此的孝心,咱们用自己收获的瓜果、蔬菜来庆贺不是很好吗?”海瑞听罢心里愧疚,觉得自己实在委屈了母亲。他点点头说:“妈,就照您说的办。“
海瑞瞒着母亲,只身来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屠夫又惊又喜地说:“海大人能照顾我的生意,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直浙总督胡宗宪听说后,把海瑞为母亲贺寿买二斤肉的事当做头条新闻传播,许多官员说:“不可能,海瑞连菜都自己种,怎么可能舍得花钱买肉?“
海瑞当天亲自下厨为母亲做了几样她爱吃的菜,全家人(含仆人)在一起聚餐,其乐融融,,欢欢喜喜,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