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京国子监位于南京城西北七里的鸡鸣山南面。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在当时,它离城市比较远,建校地址在鸡鸣山附近。国子监始建于明朝的同龄年。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明理:以武得天下,以文治天下的道理,非常重视教育,刚刚定鼎南京,就亲自过问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建设。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京师另建国子监,南京国子监仍然保留,从此有了南监、北监之分。南监又称为南雍或陪雍。
吴梅村初来之时,也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南京国子监”,就非常喜欢上了这所学校,这块琳琅满目的风水宝地。站在这个底蕴浑厚、文经武纬的历史高点,环望四周,前面是碧波荡漾、风景秀丽的玄武湖,背后是万木葱翠的鸡鸣山。特别是玄武湖的景致让吴梅村流连忘返。漫步湖畔,心情无比的愉悦,此时的春,此时的雨是多么的妩媚,和那在雪中的梅给人是一种独立和坚强!但它又是多么的热情温润,多么的生气勃勃。湖边的梅花、桃花、垂柳和渲红的月季,在季节的轮番下,展示各异的风采,让人陶醉在花的海洋。山上山下浑然连成一片绿海,错落有致地闪露着彰显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强大魅力。那有序的建筑,黄色的墙面或者绿色的琉璃瓦顶至今还是保存完好的状态,说明当时建设的用苦良心。院内,也是绿树成荫,树影婆娑,初建时植下的松、柏、桧、杉以人为伴也走过了历时二百多年了,已经长成十围粗的参天大木。晨曦暮霭中,学校内的钟管之音在山林间袅袅飘荡,余音在山中回旋、缠耳,听之似有些焦虑之感!催人奋进之意……
吴梅村在这么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界给与的良好条件,在中国文学的历史宝库里留下了不可忘却的文学作品。给世人称道!
自那天在以后的日子里,吴梅村收到了卞玉京的书简,信中还是洋溢着热情的爱意和满满地自信。同时含沙射影的谈及相关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使吴梅村感到极其的意外和无比的困惑,她又是那样执着,吴梅村的心里就越是放心不下。但事在人为,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想立即去和她碰头把真实的原委跟她说个清楚,让她知道并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田弘遇例入名单了,事出有因我吴梅村何尚不喜欢美人呢?想到这里吴梅村的心情又一次悲凉起来。学校方面上课还是在继续,这也是他不能脱身的具体情况。
如果说(1642年)是明朝末期的风雨飘摇和日落稀薄的年代在乱世中挣扎,那么转过年来的(1643年),更像是无可挽回的山崩地裂……
(二)
这一年(1643年),是吴梅村在个人才能的社交和官宦事务中在事业上的集中体现,吴梅村被任命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乖职(这是学校教导处主任一职)。但他对此时的任职很是看淡,并没有前往掌印。在这个非常年代里,风雨飘摇的时局和党派分争的旋涡,外患和内因时有发生不祥的事由,令他心事浩茫,忧思万千。尤其是他的启蒙恩师:东林、复社的前辈--张溥和他的填满坎坷人生的挚友宋玫(一代诗人)的相继去世,使他陷入了孤独和悲凉的困苦之中。仕宦之道已开始成为他生命中并非靓丽的风景和看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情感之路卞玉京的闯入,使他对自己事务的忙碌在个人仕途中难以分身。
不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同处的室友,带入了两位看望吴梅村的朋友,一个是江左三大家的要人钱谦益,还有一个是苏州拙政园园主也是吴梅村的亲家陈之遴,三位老友相见,彼此都年长许多,他们都是东林、复社的元老级人物。在这乱世纷争的年代,各自对时事的看法都有着不一样的主见。
钱谦益,他官至礼部侍郎,是东林党领袖之一,主持江左三大家的事务,可谓当时是一个文坛大家,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陈之遴他现在是赋闲在家,为父亲一事,被崇祯帝贬为永不续用。二人看着当前的时局变化多端,势有大厦轰然倒下之势,大明皇朝走向很难预测,结伴来南京拜会老友共商大计?
吴梅村对二位知己到访,心里也很清楚为何而来,但学校方面已有明确规定:学校以学为本,莫谈国事!考虑方便在吴梅村的引领下到学校隔壁的玄武湖,观景叙情。时间正是阳春三月,玄武湖的湖面碧波四起,阳光在晨曦旖旎过后显得尤为灿烂。
美好的景色没有给三位当朝大学士带来及大的兴趣。反而在当今的局势下对美好的未来从何说起……在局势的危机下,各自都背上了不同程度的包袱,这个包袱来自于多种原因?因人而异……
(待续)2020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