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个定,早点把心定下来,就能比别人节约更多时间,获得更多可能的机会。
晓丽研究生毕业快两年了,这期间她换了五个单位,她的同学大部分都已经稳定下来并且不少人还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时,她还在试用期。
原来,第一个单位试用期三个月刚满,她就辞职了,原因是忍受不了单位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二个单位又试用了三个月,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她又辞职了;第三个单位还不错,可是经常要出差,所以试用期刚满她又辞职了;第四个单位她干了五个月,转正才两个月又辞职了,这次是因为她感觉没有发展空间;第五个单位要求应届毕业生试用期是六个月,并且试用期的薪水只有正式薪水的三分之一,晓丽只能很不情愿地接受了。
半年的试用期终于结束了,刚转正,晓丽又开始心神不定地抱怨这抱怨那,又动了跳槽的心思。但这次她不敢随便跳了,因为她已经27岁了,准备明年结婚,后年要孩子,她担心继续跳槽下去,工作无法稳定,会影响到后面的结婚与生育计划。
其实晓丽在她的研究生同学里成绩算是优秀的,通过了英语八级,还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合资企业,她也是那家企业当年在当地录取的唯一一名研究生。按道理,晓丽当初是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招进去的,但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她一气之下辞了职,后来晓丽也有些后悔,但再想回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到底怎么办?晓丽陷入了迷茫。
晓丽因为没有客观地分析一份工作的价值与机会,最后换来换去,在基层白白浪费了近两年时间,两年过去了,脑袋和口袋都没有实质性提升,当初的英语和注册会计师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不复存在,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她踏踏实实沉下心去,估计早就已经升职加薪了。
从25岁到35岁是职业生涯的明天,明天是成长期,十年磨一剑,你的主要任务是埋头做好一件事--打造个人品牌。
在明天,你的个人品牌会有两个不同的成长方向:一个是管理方向,一个是专业方向。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管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不断成长。
先来看看管理方向,如果你销售做得很好,服务做得很好,并且对管理有热情有潜质,那么可以考虑往管理方向去提升,从专业到管理,可以去争取主管位置,然后逐步往经理、总监、副总甚至总裁等更高的职位上去发展。
另外一个是专业方向,注意这里的专业指的不仅仅是技术,比如销售、服务、财务等,只要是术业有专攻,都可以往专业方向提升。这样一来,就会越老越值钱,越老越吃香,越做越轻松。比如做销售,资历越深做得越久,积累的人脉跟经验就会越广,当你积累了一个又一个大客户时,销售工作一定会越来越轻松。
不要以为只有做管理者才有发展,根据自己的个性,到底是喜欢自己管自己,还是喜欢管理其他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是平衡现实的选择。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问,为什么选择在35岁?难道40岁就不行吗?因为中国人讲究三十而立,35岁已经不早了,而且这个指标主要是针对男性而言,如果是女性,建议提前到30岁。因为女性人生的时间段跟男性不太一样,大多数女性可能都需要考虑30岁前结婚生子,如果结婚生子后三十多岁重返职场,却仍旧和一群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去争抢基层岗位,很明显是没什么竞争优势的。
为什么没有竞争优势?很简单,年轻人大多像一张白纸,有激情,愿意学习和改变,对薪水的欲望也不会太高;而一个三十多岁已经定型的人往往已经养成了很多固有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不太愿意改变,激情也大多趋于平淡,因为还要养家糊口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因而对薪水的要求却会比较高,这样一来,同样的基层岗位,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把机会给更年轻的新人。
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还在基层找工作,会非常痛苦,根本就没有竞争优势。这样看来,35岁其实是个分水岭,有点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变成了龙可以飞得更高,跳不过去就会摔下来跌得很惨,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35岁之后开始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后天,后天是收获期,如果个人品牌这个龙门跳过去了,后天就会很美好,将享受到今天和明天辛苦付出所带来的更多突破性回报,无论是薪水还是地位都会获得突破性提升。到了后天,你不用再去辛辛苦苦找工作,好工作自然会来找你。事实上,真正的好工作不是你找出来的,而是工作主动来找你的。
范女士已经48岁了,还在做销售,现在是公司级别最高的销售人员,是“专家级”。她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公司对她没有特别严格的考勤要求,主要靠业绩说话,她手头有好几十个核心大客户,所以每天只要打打电话,找客户吃吃饭,偶尔出个差就可以。
虽然她的工作没有什么管理职能,但她在公司很受尊重,而且她自己也更喜欢这种管好自己就行的简单状态,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她想,自己就算做到58岁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几年,“逃离北上广”的现象越来越多,毫无疑问,这些逃离的人,就是“死在明天晚上”的人。试问,你才二十多岁,会逃离吗?一定不会逃离,因为你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还有时间可以继续拼搏和奋斗。而那些工作了八年十年还是不上不下没法突破的人,最后发现已经越来越不太可能实现自己最初的目标,房子、车子、票子,现实的压力一个都解决不了,怎么办?最后只好打道回府,到一个竞争压力小的地方去,到一个生活成本相对更低的地方去,这就是为什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在街头看到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总是年轻面孔居多。
在这些城市里,每天有多少年轻人抱着梦想来,每天又有多少人到了三四十岁不得不在无奈中打道回府。真正扎根留下来的人的比例是很低的。
如果你想要“活着”看到后天的太阳,不想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从现在开始,向种子学习成长的秘密吧。
一颗种子的一生,要经历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的过程,如果播种或耕耘不当,到了秋天就只能颗粒无收。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跟种子一样,也有着春夏秋冬的过程。从播种到收获,中间一定是有时间差的,记住人生的播种与耕耘的道理--付出一定有回报。
很多年轻人经常恨不得今天播种明天就有收获,无疑,这是不符合生命自然规律的。你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播下正确的种子,用心耕耘,多浇水、多施肥、多锄草、多松土,做好耕耘,自然不愁收获的那天不到来。
反之,那些回报快的人,反倒不一定能得到真正好的回报与幸福。
回报周期与人生结果
计时工资:1天--临时工
月薪:1月--打工者
年薪:1年--职业经理人
3年以上--老板
100年--仙人
3000年--圣人
计时工资是回报最快的,但这种回报方式是临时工的工作回报,最大的风险是不稳定,种子播得太浅,风一吹就没了。基层的打工者们只能忍受一个月的回报周期,到期不发薪水估计大多就会开始坐立不安,所以稳定性不如能忍受一年的回报周期的职业经理人。老板得忍受三年以上的回报周期,所以老板们通常只关注回报周期和回报率。能忍受100年的回报周期的人都成仙了,100年后自己已经作古了。3000年的回报周期最长,这种人是“圣人”,因为种子播得足够深,所以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中国自古以来也就只出了一个圣人孔子。
孔子一生诸多不顺,亲人弟子相继亡故,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现,晚年在几个国家间颠沛流离。
孔子之伟大正在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希望于后世,在回到鲁国后他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地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孔子教授的弟子有三千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二人。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也是在实践他所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一生不求个人回报,但求经世济民。但正是这个不求回报的人,最后获得了最大的回报,历朝历代都把他尊为圣人,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
综上所述,工作虽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幸福生活一定来源于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快乐的工作,你付出了自己的“剩余价值”,就要想办法经营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更多无形薪酬的回报。
脑袋决定口袋,在35岁以前,个人品牌比薪水更重要,少谈价格多谈价值,努力提升脑袋,修炼个人品牌,必将迎来美好的、收获的后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