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哙歪过他一脸天真的肥脸,好奇地追问下去:那禹为什么又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鹿毛寿一声叹息:禹也很伟大啊,他当初是想把天下让给益的,可问题的关键是,他心太软,心太软,没有把太子废掉。结果等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太子启夺了益的天下。
燕王哙沉默了。鹿毛寿则在他的沉默中静静地等待。
毫无疑问,这是影响燕国历史的沉默。
因为几分钟后,燕王哙作出了导致这个国家在今后几年内兵祸不断的决定。燕王哙悍然决定,他要做一把尧舜,把燕国王位让给子之来坐。
燕王哙作出这个决定时如释重负,同时他的脸上浮出一丝“我不为明君谁为明君”的微笑。
鹿毛寿流泪了。他边流泪边奋力欢呼:向当代尧舜燕王哙学习!向当代尧舜燕王哙致敬!
子之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王位。
哙也如愿以偿,不再坐王位,而是开始专心致志地享受人生。
他们都不再是面具人了。
只是这两个非面具人谁也没想到——燕国将军市被也不愿意做面具人——他发飙了。
市被之所以会发飙是因为他不理解这事,昨天他跟子之还是同事,今天自己就成他的手下了。
他不愿意听这个鸟人发号施令。
当然这些还在其次。他最想不通的问题是,燕王哙为什么突然神经搭牢,不肯做国君了。
国君是世界上多么好的一个职务啊,不仅终身制,还世袭。但是燕王哙把这两条都打破了。所以市被要讨一个说法。
市被讨说法的举动不黄,很暴力。他集合了手下的士兵,去攻子之所在的王宫。
很多老百姓也跟着他参加这次暴力行动。
当然老百姓这么做并不是说哙以前做国王做得有多好,而是他们不适应这种变化——以前一直被一个人领导惯了,现在突然中途换人——你谁啊?凭什么啊?
市被的暴力行动有了结果。
他的人头落地了。
子之结果了他的性命,同时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燕国人民,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与时俱进,别神经搭牢,想不开。
一时万籁俱寂。
但是鹿毛寿却在这万籁俱寂中隐隐感受到了杀机,
杀机来自太子平。
不错,现在燕国的天下是子之的,但也可能是太子平的。
只要他没死。
只要他欲望还在。
鹿毛寿建议:斩草必须除根,杀伐必须决断,太子平不能继续呼吸下去。
子之却拿不定主意。这王位是哙让给自己的,现在不让他的儿子继续呼吸下去,自己会不会有什么报应?
鹿毛寿笑了。因为他第一次感觉到,一向老奸巨猾的子之现在变得好傻,好天真。
子之很快回归了老奸巨猾。
因为阶级斗争是很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不是太子平死,就是他子之死,这个道理,燕国人民都知道。
不错,王位是哙让给自己的,但自己也没逼着他让啊,所以对哙这个人,子之自认不存在道义上的负罪感。
太子平却没有死成。他还在继续呼吸。
太子平之所以还能继续呼吸是因为他的一双腿。
这双腿跑得快啊。就在子之的屠刀马上要落到他头上的时候,太子平狂奔出都城。
和他一起狂奔的还有他的老师——郭隗。
郭隗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
但这不影响他的奔跑。
因为他有信念。
他相信一个成语,叫东山再起。正是在东山再起的信念之下,郭隗奇迹般地跟上了太子平。史书上说,他们一同逃到了无终山,在那儿苟延残喘。
在这个非常时期,同样苟延残喘的人还包括太子平的弟弟公子职。
公子职逃到了韩国,寻求政治庇护。
事实上,公子职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
他的人生理想只是寿终正寝。
但是王家子弟的身份让他成了子之的目标。
斩草必须除根,杀伐必须决断,公子职的人生也注定了是东奔西跑的人生。
这是他的宿命。
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只是因为肉眼凡胎的缘故,很多人看不清自己的命运罢了。
燕国内乱,很多人鬼哭狼嚎。
有一个人却笑了。
齐泯王。
齐泯王不仅笑了,还笑得很矜持。
这样的笑容,在他的父亲齐宣王脸上也浮现过。
那是燕易王刚即位时,正深切缅怀先王的丰功伟绩呢,齐宣王就下令拿下燕国10城,以为齐地。
齐宣王这一趁火打劫的行动给当时还是太子的齐泯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由此悟出一个道理:马无夜草不肥,国家不趁火打劫不富。
现如今,趁火打劫的机会又来了,因为燕国人心思乱。燕国人民需要一支正义之师进驻该国去主持公道。
齐泯王决定做一回正义的化身。他拜匡章为大将,领10万人马,从渤海进兵。
齐泯王发誓,没有收获,决不收兵。
燕国人民载歌载舞欢迎齐兵的到来。
匡章由此经历了他人军旅生涯中最轻松的一场战争——路狂飙突进,几乎遇不到抵抗者。
真正的抵抗者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子之。
还有一人是鹿毛寿。他们是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是他们的抵抗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因为没有人帮他们。
得民心者得天下,哪怕这天下是别人送上门来的——子之在临死前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他明白得太晚了。
哙没有抵抗,而是在思考。
这位燕国的前国君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效法尧舜,立志做一代明君的举动为何换来了国破家亡的下场。
但最终他没有想明白。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这位前国君在匡章的大部队到来之前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至此,燕国终于尘埃落定。
他愿意做马骨
尘埃落定的燕国一片死寂。
但是燕国人民隐约觉得,这里面有些不对头。
因为齐国的正义之师在帮助燕国平乱后没有凯旋,反而驻扎了下来。
燕地三千余里,都被齐军军管了。
最要命的是燕国现在群龙无首,竟然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出来领导大家。
这样下去,不是要做亡国奴吗?
燕国人民终于醒过神来——他奶奶的,敢情忙乎半天,是在引狼入室啊?!
于是,在无终山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太子平被隆重发掘出来,燕国人民拥戴他为昭王,立志复国。
与此同时,赵国的赵武灵王也开始行动起来,把待在韩国寻求政治庇护的公子职引渡出来,准备轰轰烈烈杀到燕国去。
一时间,燕国又变得风生水起。
匡章是在昭王发布复国令之后带兵回国的。
因为形势已然不可控制了。一方面,燕昭王复国令一下,燕国各地纷起响应,另一方面,赵武灵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冲进燕国和他分一杯羹。匡章权衡利弊,觉得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齐军全身而退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这是胜利的撤退。
齐军胜在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气势。
打出了在国际社会上的知名度。
不错,获得土地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影响力。
燕昭王此时就为燕国的影响力而苦恼。
不错,国土大部是收复了,但是燕国看上去死气沉沉。
因为没有人来。
燕昭王向国际社会发布招贤令,希望能够吸引人才来燕国,为其繁荣富强效力。
国际型人才却对此反应冷淡。
这是个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时代,燕国给人的印象就是一软弱的国家,没什么发展空间,所以国际型人才对燕昭王的招贤令多持审慎态度。
燕昭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提高燕国的影响力以吸引人才。
他的苦恼难与人言。
但是郭隗不苦恼。
这个相信东山再起的人如今做了相国。
郭相国认为,世界上的问题是复杂的,而要解决它,方法不一定只有一个。
不错,燕国的空间是不大,但正因为其不大,才有把它搞大的可能。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昭王是不是真心求贤?
燕昭王口吃了:我……我不真……真……真心求求贤,天打五雷……轰轰轰……
郭隗笑了。
郭隗之所以会笑是因为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有两样:一是合同;二是誓言。
他只相信行动。
他要燕昭王立刻就行动起来,让天下人才都知道昭王是真心求贤。
但燕昭王却一副鸭听天雷的表情。
郭隗开始讲故事。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鸭听天雷的时候,郭隗就要讲故事给他听。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说的是涓人买千里马的故事。
涓人之所以要买千里马是因为受某国君之托。那国君爱千里马爱到了心里头,他委托涓人千金求马。
但涓人没替他花出千金,只花了一半——五百金。买的也不是活的千里马,而是一匹死去多日的千里马马骨。
国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涓人却一脸笑意。
因为他觉得后果很美好。
后果的确很美好。天下的千里马随后蜂拥而至。
天下的千里马之所以蜂拥而至是因为一个传说在到处流传:国君为买千里马马骨都能花五百金,那咱们这些活的千里马还不价值千金啊?!
燕昭王不再是一副鸭听天雷的表情了。
而是一副思考者的表情。
不错,他是可以千金买马。但问题是,谁做那马骨呢?
郭隗又站出来了。
郭隗总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替主分忧。
郭隗说,他愿意做那马骨。
燕昭王从此以后对郭隗执弟子礼,毕恭毕敬。
当然这都是表演给其他千里马们看的,为的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燕王好士。
表演很成功。
因为国际上的千里马们纷至沓来。
剧辛从赵国赶来了,苏代从周国都赶来了,邹衍从齐国赶来了,屈景从卫国赶来了。这些人都是当时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都被燕昭王的真诚打动了。
燕昭王也不含糊,把他们都拜为客卿。一时间,燕国的人才储备居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