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气魄!”在李野和小胖子正望景生情之时,白塔的楼梯间却是传来一声惊叹。
李野和小胖子闻言望去,只见两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缓缓出现在两人面前,两人皆是身着明朝文人的典型长衫,只不过用料皆为上乘,明显出生富贵人家,而那身影略微靠后些的却正是几天前于他们有过冲突的吴宇,至于先前赞叹李野诗句的则是他身边的英俊青年。
李野知晓此时此地能碰上两人绝非巧合,又朝着一旁的“导游”僧人望去,那眼神似乎在质问“尼玛不是说好一次只能上来两人吗?”。
不过导游却是眼观鼻,鼻观心,根本就没有理会李野的目光。
“喂,老弟,上次斗诗没斗过,这次还找来了帮手?”小胖子见吴宇出现在面前,知道来者不善,习惯先发制人的他自然不会好言相向,讥讽过吴宇后又转身对着身旁另外的青年道,“看来你就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了吧。”
“……”听着小胖子的话,两位青年面面相觑,眉宇间皆有些尴尬,不过那为首的英俊青年也仅仅是略微失态,便神色如常,
“方才我与吴宇兄也在这塔中游玩,听闻这位兄台的诗句颇为豪迈,又不知是哪位才子在上面,便冒昧上来一观,有心结交二位。”
“真的吗?”小胖子不屑道,“前几日才与这位吴宇兄有过过节,没想到今日又在这白塔之上相聚,这世间的事可还真的是巧啊,永野兄,你说是不是?”
小胖子难得没有再叫李野二狗子,倒不是生疏,而是因为有外人在场,他也想讥讽讥讽眼前这明显来找他么麻烦的两人。
“那便是我们与两位仁兄的缘分吧!”李野轻笑,不过却隐隐觉得眼前两人似乎并不一定是来找麻烦的,或许真是偶然?李野摇了摇头,略微思考便又道,
“相聚是缘,既然两位兄台已经上来,何不一起观看观看我顺庆府的大好美景!”
“甚好甚好!”英俊青年率先应承,吴宇也是跟了上来,几人便在塔顶的一处供游客累了休息的桌凳上做了下来,而那原本充着“导游”的僧人也顺势退到了白塔的下面一层,一时间,诺大的白塔塔顶仅剩下李野小胖子以及吴宇和那英俊青年四人。
随着几人落座,吴宇便率先开口,
“前几日醉仙楼一事,确实是在下孟浪了,两位皆是文采斐然的少年才俊,在下先向二位赔个不是。”吴宇率说话说得坦然,随即又向指着一旁的英俊青年向李野和小胖子介绍道,
“这位是成都府的杨奇正,杨公子,在下吴宇,想必二位也是知晓,就是不知两位兄台尊姓大名?”
见吴宇和杨奇正还真没有唇枪舌帮咄咄逼人,又问及两人姓名,李野和小胖子对视一眼,然后便据实回答,
“青牛村,李永野。”
“赵家庄,赵有才。”
由于吴宇和他们一样皆是顺庆人氏,自报家门之时也不好说什么顺庆府XXX,便直接报出了户籍地址,同时表明自己二人皆是乡下来的,看看两人反应如何。
“永野兄、有才兄,幸会幸会。”听闻两人道出出身,那英俊青年并未露出嫌弃之色,随即抱拳起身,李野和小胖子见他们如此客气,也明白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随即也是抱拳起身。
几人一番客套,李野和小胖子弄清了两人来此的原因。
其实他们在白塔相遇还真的是属于巧合,杨正奇本是成都人氏,在天启元年的童生试中就通过了院试,中了秀才,但随后恰逢奢崇明之乱,也就没有乡试的机会,而此次则是前来顺庆府本是走亲访友,也有为明年的乡试放松放松心情的意思,至于来这白塔寺的原因也和李野一样,就是来见识见识响誉顺庆的无量宝塔。
其实仅仅几句话聊下来,李野和小胖子的心中也是波澜起伏,这杨奇正应该也就是十七八岁,天启元年,也就是五年前便中了秀才,那岂不是和自己一般大小,虽然他们自信自己也能通过童生试,但毕竟人家可已经切切实实是有秀才功名了,都快赶上传说十二岁中秀才的杨庭和这样的神童了。
而杨奇正和吴宇也心中同样对二人惊叹不已,特别是在得知两人竟然十三岁不到,尤其是吴宇,如果说在醉仙楼他或许还有些不服气,但方才听到李野吟诵的诗句,便也明白自己于诗词一道上的确不是他的对手。
双方都有心结交,于是聊天也畅快起来,四人一番谈天说地,从诗词到四书五经,亦或者聊一些天文地理及杂学,李野和小胖子本来学习的知识就杂,样样都懂,一时间几人也是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几人聊着聊着,话题便转到了四川的壮美,皆是赞叹四川之美,不料吴宇却是突然一声感叹,“我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大好河山,只不过却是遭逢大难,也不知道这乱子何时能够结束。”
场中四人除却吴宇可能没有遭受这次四川动乱的影响,其他三人皆是深受其害,场面不自觉竟然冷了下来。
“不会太久了。”李野也是想起了四年前自己家中的变故,不过随即反应过来,沉声而又坚定地回答道。
“永野兄为何如此确定?”杨奇正似也明白些什么,不过却有些好奇李野的反应。
“战争打到最后不过是财力而已,反贼奢崇明本就不是什么大贼,若是有兵有粮早就已经扑灭叛乱了,只是成都府府库空虚才让他蹦跶了这么久,但自从四川动乱之后,圣上免了四川的赋税,经过六年的休养生息,我川军早已经兵精粮足,如今总督大人亲自坐镇重庆府,聚集精兵两万,粮草军械无数,那奢崇明、安邦彦不过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谈论国家大事李野倒是不怎么怕,他也是有所了解,明朝的读书人谈论这些东西那是天经地义,而且通过他对四川局势的了解,这场波及四川、重庆、贵州的动乱结束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