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阳光火辣辣地照射在西南大地上,却穿不透青牛山浓密的树林。
青牛观内修建时就保留下来的一片稀疏树林中,虚风子站在一棵大树下,他的正前方分别站着三个七八岁的小孩,却正是刚入门的李野、小胖子、徐立轩三人。
此时,三人都换上道童的精小道袍,对此李野本来是拒绝的,但看着道袍做工比自己的农家衣裳要好的多,而且宽松通风,抱着“在山上穿哈,不穿下山就行了吧!况且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想法李野也就欣然接受了。
“武学,强身健体,克敌制胜也。君子六艺,射、御皆为武学。”虚风子缓缓道,接着又说,“练武,一练体,二练气,三练神,体强则气盛,气盛则神盈,神盈则体强,体、气、神三者相辅相成。”
“体者,身体也,为习武基本,习武者必须讲究下盘稳固,争斗中任何情况下双腿不要同时离地,今天你们先从最基本的扎马步练起。”吩咐完任务后,虚风子先示范了一个马步的标准动作,然后示意三人照做。
马步全称“拒马步”,又名打马桩,本是古代步兵持长枪的抵抗骑兵冲击的战术步法,要求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李野想要学习的是高深武功,并不想学这些没用的木桩动作,不过心里也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特别是习武,必须吃得苦,夯实基础,又见两个小伙伴已经开始像模像样地练习起来,无奈也就跟着练习这古代的“站军姿”。
练武是枯燥的,一下午的时间虚风子只是让三人练习扎马步,累了就休息会,渴了就喝点水,并没有再教授其他东西,一直到日落西山,三人都是累得站都站不稳了,这才带着三人一起来到书房不远的房间吃饭。
李野一边喘气,一边想要打量一下这个作为自己三人的“学校食堂”,不过当他的眼睛瞥到桌子上的饭菜后就再也挪不开了,又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看上去就十分香甜可口。
饭后,虚风子带着三人又回到了树林,此时正值月末,月黑风高,只有树上挂着的几个灯笼散发出微微光亮,好在正是初夏,倒不至于冷。
“外练筋骨皮,内敛一口气,我再传你们一套道家的练气功法--《黄庭经》。”虚风子知李野对习武感兴趣,便先教物,再授文,又道,
“此功法强调吐纳行气,勤于咽津、滓海,时时保精、固精;永持恬淡无欲,固元守一。”
“等等。”李野下意识举手,不过却又想起这并不是后世的学校,随即开口打断了虚风子的话,不待虚风子发问又继续道,“我不想学这什么黄庭经,无欲无求,跟太监有什么区别.....
“所谓无欲无求也是相对的,在聚气入星位之后,只要不过于执念,纵欲过度,此法修炼并不会受到影响。”压抑住想要掐死李野的冲动后,虚风子深吸了几口气后,又继续他的教学大典。
“肝开窍于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关镜。脾为仓廪之本,为下黄庭宫、人之根本、五脏之要枢。肺为气之本,开窍于鼻,布气于七窍,主耳目聪明。肾者精之处,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胆主决断,为六腑之精…”
简短介绍之后,虚风子又细心传授三人黄庭经的吐纳之法,并嘱咐他们不得外泄。
知道不会修炼成太监,李野也就放下心了,随即又听取了虚风子教授的吐纳行气之法,随即便照着做了起来,初始并无异样,反复几次后,突觉丹田有一阵暖流划过,这感觉和上次打太极拳时的颇为相似。
李野随即大喜,想要再次体验那种感觉,却依旧无法触碰,不过这次李野并没有失望,因为他知道那就是“气”,只要自己勤加练习,一定就能够成功。
自第一天教授三人练武之后,第二天上午虚风子就开始讲授四书五经,和周老夫子这样的老学究不一样,虚风子既不要求三人背诵,也不让他们抄写,更不会打手板,只是简单地给三人解释书中内容的意思,也不管三人是否理解,颇有不求甚解的感觉。
三人中李野和徐立轩倒还好,徐立轩出身于真正的书香门第,自小耳濡目染,基本能听懂虚风子的意思,而李野就不用多说,本就有着一世的经历,思维成熟,自然不难理解,不过可就苦了小胖子,以前被娇养惯了,字都认不全,若不是虚风子经常照料(比如,有才你懂了吗,你起来重复一遍为师刚才说的话,你…),加之李野也不愿自己的小伙伴拖自己的后腿多加辅导讲解,非得成为留级生不可。
就这样,李野三人便开始了上午习文、下午练武、月假回家休息、开学再三点一线的“青牛文武学院”的学校生活,他在大明朝的生活由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变成了苦逼上早晚自习的高中生,不过充实的生活将他宅男习性洗得面目全非,也让他更加融入这个身份。
秋去春至,暑往寒来,时光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两年过去,又一春夏交接之时。
青牛村后青牛山,青牛山上青牛观,青牛观中三稚子,正值幼儿顽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