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孟星渊在粥厂,看着大家喝完粥,要回家的时候。王梦儿走了过来。
她说:“孟大哥,家父请你今天晚上到我家里去一趟,说有事要和你商量。”
“有什么事情吗?”孟星渊问。
“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吧。”王梦儿热辣辣地看着孟星渊,“家父不单单请你过去,还请了普渡法师和其他人。”
“好,我一定去的。”见王大人邀请了这些人,孟星渊爽快地答应了。
“那你一定要早点来哦!”王梦儿兴奋地说。
王梦儿离开后,阿凤说:“就凭刚刚她看你的眼神,我王可以肯定,王梦儿是喜欢上你了。”
“你又来了,”孟星渊无奈地说,“咱们现在的处境,会允许我恋爱吗?先不说那些道士是不是会追查到我们,就是现在粥厂的事情,也叫每天都头大呀……”
“你说的这些都是你的事。喜欢上了你,却是她的事。”
“我们还是先说说今天晚上的事吧。”孟星渊转移了话题,“你说王大人邀请我们,会是为了什么?”
“我估计会是穷人们怎么过冬的事吧,连你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更不要说他们的父母官了。”
孟星渊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会是这个事情。”
到了晚上,孟星渊到王家的时候,普渡和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小民来晚了,叫各位就等,惭愧,惭愧。”孟星渊红着脸给大家致歉。
“孟大善人事务众多,我们几个闲人等一下,也是应该的。哈哈。”说话的是一位面白无须,声音尖细的人。
王涣介绍说:“这一位是蔡伦蔡公公。蔡公公铲除窦氏,匡扶朝纲,是当年圣上的红人。蔡公公现在在宫里任尚方令,主管御用手工作坊和宫内御用器物。二位多亲近亲近。“
孟星渊心中一沉:原来这位就是革新造纸工艺,对人类发展影响巨大的蔡伦。只见他满脸微笑,慈眉善目,和印象里的那些目光阴毒、神色狡诈的太监形象一点也不一样。
“草民拜见蔡大人。”孟星渊心中对这位造纸术的发明人十分钦佩,纳头便拜。
“快快请起。”蔡伦笑眯眯地扶起了孟星渊,“孟公子为国分忧,施粥于民,就连当今圣上都知道了你这位’孟大善人‘的。哈哈。”
“不敢,不敢。”孟星渊说,“这一点小事,怎么胆敢惊动了圣上。”
“大家先别说了,快入席吧。”王涣笑着催促了一下。
众人谦让着坐了下来。蔡伦坐在了主位,孟星渊在王涣一再坚持下,只得坐了副主位,王涣坐在了主陪位置上,其他人也都一一坐下了。
酒菜很快地上来了。这是孟星渊第一次参加汉朝贵族的宴会,所以有几分好奇。平时,孟星渊一个人的时候,他想吃什么,阿凤就可以施展法术,无中生有地变出来给他,因此他对别人的饮食,知之甚少。偷偷地观察了桌面上的食物,孟星渊只见都是煮熟的蔬菜和烤熟的肉类。孟星渊心想:堂堂的洛阳最高行政长官,怎么连几份炒菜都没有?他后来才知道,炒菜是明代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酒倒是有好几大坛子,是女佣帮大家一一倒上的。王涣举起了酒碗,说:“今晚,有蔡大人、孟公子,和几位洛阳乡绅光临寒舍,真是叫寒舍蓬荜生辉呀。来,来,这是小女亲自酿造的米酒。我敬大家!”
大家一起举碗。入口之后,孟星渊觉得这种颜色偏黄的酒,和自己在21世纪喝的白酒差不多,只是度数不高,味道淡了一些。他猜应该是因为技术不纯熟的原因,颜色偏黄也可能是因为含有的农作物杂质比较多吧。
酒过三巡后,王涣清了清嗓子:“我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有三件事和大家商量,有官事也有私事。我给大家说一下,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王兄不必客气,尽管说好了。”蔡伦始终都是挂着微笑,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第一件事,就是那些穷苦人们的过冬问题。虽然孟公子现在每天都有俩次施粥,暂时保障了他们的食物问题。可是,等到了寒冬,他们的住处和棉衣、煤炭等御寒之物,还是没有着落的。所以,请大家有计出计,有力出力。”
“阿弥陀佛。大人考虑的如此周全,实在是我等百姓的福分呀。”首先开口的是普渡大师,“一心为善,是出家人的本分,所以贫僧代表白马寺空出房舍,为部分百姓居住,也算是为蔡大人和王大人分忧了。”
“多谢大师了!”王涣激动地说,“大师有这样的善心,我等俗人可是比不了了。”
“二位大人,”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说,“小人可以说几句吗?”
王涣介绍说:“这位是‘稻花村’米庄的戚掌柜。戚掌柜在洛阳城一共有六家米庄,也是心地善良之人,经常施舍米粮给穷人的。”
“王大人说重了。”戚掌柜微微一笑,“小人就是一个卖米的,也帮不上多大的忙。以后只要是孟公子粥厂的人来小店里买米,小人就只收九成的米钱。”
“这真是太好了!多谢戚大哥!”这几句话叫孟星渊喜出望外了。
接着,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绸缎庄的何掌柜捐赠出一批粗布,来给穷人们制作棉衣。曾在朝廷做到二品高官,现在告老还乡的段姓老人,捐赠了三百俩黄金。
孟星渊找了一个无人开口的空子,“二位大人,几位乡绅。我想斗胆说上几句话,不知可不可以。“
“孟公子,直言无妨。”王涣一边命女佣倒酒一边说,“我们也听一下孟公子的高见。”
这是关系到全国百姓的大事,孟星渊不敢再谦虚了。他说:“即使我们现在解决了穷苦人们的过冬问题,也是‘一时之计’,也不过是解决了洛阳城一地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怎么解决全国的所有老百姓的问题呢?”
蔡伦皱眉思考了好久:“孟公子眼光高深,看到大局,不错!可是,国家很难拿出这么多的钱,来解决所有穷苦百姓的困难呀。”
“要想叫所有的人都‘老有所依’,就不能仅仅只靠国家了。”孟星渊继续分析说,“我的想法是:每一个人在有劳动能力和收入的时候,从自己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来上交给国家,等到他没有了劳动能力时,国家就要帮他解决衣食、医药、住所等问题了。”
“高见!这个想法大胆又新颖。”蔡伦居然叫人拿来了纸笔,“孟公子,请再详细说一下吧。我要记录下来,报告给圣上的。”
“蔡大人,这只是小民荒谬的想法,千万别记录,免得被圣上和各位大人们耻笑。”虽然孟星渊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是乐开了花。他心想:这套措施可是21世纪的,比你们领先了俩千多年呢,当然是“高见”了。
“孟公子谦虚了,你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我一定要详细记录下来,禀告给圣上的。你就说说吧。”蔡伦握着笔,坚持要记录。
这下,孟星渊可是慌了神了。他对“养老保险”的事情只是知道一点皮毛,再说了,一个惠及亿万人的“国策”,怎么可能在酒桌上,几句话就会说明白呢?
“这样吧,蔡大人。小人回去以后,好好把思路整理一下,写下来给大人呈上去。可以吗?”孟星渊不得不使了一个缓兵之计。
“也好。”蔡伦有些可惜地说,“孟公子,请务必写清楚些。”
孟星渊心里松了一口气:“大人放心,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