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武则天得以登基,得从唐太宗朝开说——虽说终太宗一朝,武则天并没占到太大的恩宠。
且说太宗自己玄武门得了天下,给儿子们立了个不算好的榜样,后来自己的太子承乾与魏王李泰夺嫡,搞到两败俱伤。到太子与魏王同归于尽时,太宗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与背后的关陇集团,赞成拥立晋王李治。当日《旧唐书》里,唐太宗与长孙无忌讨论时,以李治为“仁懦”,太宗颇以此为忧,长孙无忌倒挺支持。我私下阴暗地想:大概君臣关系里,宰相素来不怕君王软弱。这不,为了巩固李治的地位,长孙无忌后来还搞斗争扩大化,收拾了吴王李恪呢。
如此,太宗驾崩,李治登基,长孙无忌作为国舅,百官之首,一时风光无二,他背后的关陇集团也得其所哉。李治的王皇后,背景联系到太原王氏与柳家;李治宠爱的萧淑妃偏一点儿,也能跟南朝萧家攀亲戚。于是李治一时被贵族血统包围了。
他近前唯一不那么高贵的血统,来自于武则天:一个并州木材商人之女。
李治跟武则天的绯闻不消多提。且说李治当日要立武则天为后,被长孙无忌多番阻挠。之后李治提拔了李义府、许敬宗等中级官僚。这老几位背景并不算硬,得蒙圣恩,自然以死报效李治。李治又依样画葫芦,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长孙无忌当年搞斗争扩大化处理吴王的方式,收拾了长孙无忌。如此差不多到公元7世纪60年代,李治把舅舅按住,掌握了天子应有的权力。
此后李治身体不好:风眩。李唐王朝历代君王心血管好像都不大好,不知道是遗传还是饮食结构问题。可是李治好容易得来的权,不想放给旁人。于是宰相任免权握在手里——在他过世前一年,还授郭正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许多日常工作,就让武则天去办了。
至此到公元683年前后,长孙无忌那一脉关陇老臣早没势了,唐朝皇权集中在二圣李治与武则天之手。李治临终,位子传给李显,再托付宰相裴炎等,留给武则天一个诏书,大致是留给了老婆一个顾问权:《新唐书》所谓“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关键时刻来了。
李显登基,发现自己要被宰相与老娘掣肘,于是大放厥词,甚至口不择言,要让自己岳父韦玄贞老爷子当国——没基础的年轻天子,都爱这么折腾。裴炎大概想贪个拥立之功,武则天也不想放弃权力。于是两位老人家一拍即合,加上将军程务挺等人一起发力。武则天与裴炎当着百官,废了李显,扶李旦登基。武裴组合,平安掌权。
然而裴炎想得简单了:武则天怎会容他分享权力呢?
此后徐敬业叛乱,骆宾王写了传奇的檄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可惜从三国时陈琳到唐初骆宾王,檄文好文笔,抵不过对方的兵力。武则天派了魏元忠辅佐李唐宗亲,灭了徐敬业。裴炎又犯傻,《旧唐书·裴炎传》里,居然冒出了“若太后返政,则此贼不讨而解矣”的昏话,请武则天归政。武则天自然不会放过他,一个裴炎欲反的帽子扣上。于是裴炎辅佐武则天推倒李显一年后,自己也完了。
此后,武则天大搞酷吏政治,用著名拷打能手来俊臣与周兴,把李唐宗室清洗了一遍。洗完了,再利用来俊臣与周兴狗咬狗,对付掉彼此,所谓“请君入瓮”典出于此。自古酷吏大多没好下场,酷吏们也明白,所以案子老也审不完——他们知道兔死狗烹,没有兔子就得制造兔子,不然早晚是请君入瓮嘛。
到公元690年前后,李旦已成武则天的傀儡,朝廷被李治与武则天收拾得了无权臣,所有官员,都是看着过去三十年武则天执政过来的。
此时武则天称帝,顺理成章,轻而易举。连李家的皇子皇女李旦和太平公主都没法不支持武则天为天子:毕竟武则天登基的话,作为子女的自己还能是继承人;不支持她,难道支持李唐宗族外人?
于是武则天登基啦。
所以您看,武则天这个帝位,并非如许多传说里所言,是靠着妩媚与美貌,骗了李治才得手。她在登基之前的三十年时间,先担当李治的副手,帮他处理日常工作,积累起了威信与人脉。赶上李治排除舅舅的势力,朝廷没有阻挠她的权臣,又给了她顾问遗诏,使她有权左右朝政;李治死时,裴炎和武则天搞定了李显,而裴炎再被武则天拿下;武则天再一修理宗族,天下自然大定。
话说当日狄仁杰们这些贤臣,为何会选择跟随武则天?不是他们不忠于李唐王朝(狄仁杰间接为李唐复国做了巨大贡献),只是凭借自己高超的政治素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从手腕到实力,从智慧到果决,武则天确实了不起呀。
话说则天从垂帘到称帝期间,主要被后世诟病的,无非这几点:
——不择手段,杀人太多,鼓励告密,大用酷吏,“请君入瓮”。
——私生活似乎比较风流。
——对外军事屡有失策。
再便是男权社会天然的偏见:女人何以主政?
然而回头看看,积极面也挺多:
武则天劝农薄赋,对农民颇为宽容,结果是唐武德五年,《通典·食货七》:“至武德有二百余万户。”《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高宗朝,《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三年“即今见有户三百八十万”。到武则天退位那年即神龙元年,《旧唐书》说是六百一十五万户。
在中古,人口增长,说明基层稳定:这就算是老百姓生活水准的基本体现了。且,武则天敢用人,而且推崇文化人。为了对抗长孙无忌,用人不看门第。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这些才子,都在她手下出过力。狄仁杰千古名臣不提,反武则天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唐玄宗后来用好的姚崇,都是武则天提上来用的人。且武则天手下,确实没有过一家独大的权臣——这一点,她跟李治的原则是一样的。大概可以说,武则天垂帘到在位期间,倒霉的是李唐宗室、关陇权贵;得意的是寒门学子、普通百姓,自然也有受她宠爱的美男子们:比如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
唐朝后来是怎么衰落的?王夫之先生总结道:河北强,唐衰;河北弱,唐亡。大概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临朝,这才一日不如一日。
利益集团分立,实是朝代的毒瘤。唐朝开国,关陇权重。武则天与李治临朝,剿灭关陇贵族,提拔平民才子。于是李隆基登基后,不必面对一群已经发展壮大的长孙氏,只需干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让爸爸李旦别掣肘,就能用武则天留给他的姚崇宋璟们治国了。武则天死后,权力基本在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之间转——那都是武则天一脉的孩子们。所以了,长孙氏为首的关陇集团、来俊臣、周兴、王皇后与李唐其他宗室,九泉之下,大可以用无限恶意咒骂武则天,而且甚为合理:确实他们在武则天手下倒了大霉。但唐朝的普通农民、永徽到神龙到开元天宝年间得益的平民文化人,以及李隆基自己,至少在武则天当政期间,没怎么吃亏。
细想来,这中间真正的赢家,是唐高宗李治。
如上所述,许多民间故事,都以果推因,觉得武周代唐,是武则天狡诈狐媚,李治仁懦畏缩。阴盛阳衰,才让武则天夺了天下。可是我们不妨细想一下:
一个懦弱的人,敢在脾气冲动的父亲还活着时,跟庶母私通,搞那传奇的“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
一个懦弱的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娶庶母、立为皇后?
一个懦弱的人,敢不到三十岁,就将舅舅长孙无忌与关陇权贵,一网打尽,自己提拔一堆人,当大权独揽的天子?
论迹不论心,咱们看李治的作为来概括性格,可说是外柔内刚。
从结果上来看,李治登基时,唐朝人口不超过四百万户,高句丽还不安生,朝政被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左右。半个世纪后,他老婆武则天退位时,唐朝人口超过六百万户,高句丽已被拿下,长孙无忌们和李唐宗室被清得七七八八。科举制已经成型,平民才子层出不穷。李白、王维、杜甫们的时代快要到来。且李治在位时,唐的疆域一度达到朝代最大。
明明李治使了那么多手腕,明明坑杀了舅舅、按住了关陇,却不沾一点儿血腥的名声:好像坏事都是他老婆做的。李治+武则天这对完美搭档,表现得着实不错。武则天当然在历史上大出风头,但结果看来,幕后的大赢家,还是李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