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被《三国演义》糟蹋了一个够,实际上他并不全然如此。文学这东西的渲染力量,就是厉害,给曹操抹了这张大白脸后,千秋万代也洗不清了,这种后人强加的色彩,成为定论,也真是让统治者寒心。也许因为这个曹操的教训,历代的皇帝不怎么喜欢文人;有的还挺能作贱文人,可能和这种对于文人的忌畏心理有关。与其让你在朕驾薨后数落朕,就不如在朕生前让你永远闭了这张嘴。历代的文字狱,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总是文人转弯抹角先菲薄了皇帝,皇帝才板起面孔来收拾文人的。其实,曹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行列里,不算很坏的一个。首先,他是大文学家,他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一个搞文学评论,一个写诗,天份都是非常高的。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诗文写得如曹操这样出色的,还不多。清代的乾隆,一生写下了四万首诗,到处题词写诗,接近《全唐诗》的总量,可谓高产,但他没有一句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样至今还在传诵。虽然他是文学家,但他更是统治者,因此,他对待同行,包括他的儿子,还是“政治第一”,并不那么感情用事的。不过,曹操的高明,就在于不像他以前的秦始皇不问好歹地焚书坑儒,而是有选择地加以杀头,不搞扩大化;比之他以后的朱元璋那种歇斯底里的迫害狂,乱杀无辜,又不显得那么暴虐。这就很不容易了!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的这段繁荣时期,和曹氏父子的倡导是大有关系的。他能花很多金璧把流落匈奴的蔡文姬赎回来,很能表现他诗人的浪漫性格。但《三国演义》的宗旨是拥刘贬曹,就把他不好的一面强度夸张而扭曲了。不错,孔融是他杀的,崔琰是他杀的,杨修也死在他手下,但这些人是政治上的公开或隐蔽的反对派,不除掉的话,对他的政权来说,是不安定因素,他当然要下令处决。但从祢衡和陈琳的例子看,不影响他的统治,也是能不杀就不杀的。这两位都著文立说骂过曹操的,要是换秦始皇和朱元璋,早没命了。曹操俘虏陈琳以后,并没有杀掉他,也不过批评两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你在文章里声讨我,干嘛连我祖宗三代都咒骂呢?”陈琳也还实在,说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耳!”表明他只不过是件工具,被人当枪使了。于是,一笑,免死,还赏给了他一份书记官的差使干。祢衡之死,倒霉在孔融,年青人不知天高地厚,被孔融扇动起来,大放厥词,从曹操起把许都的人士全骂了个遍。因为孔融的府上是当时许都反对派的一个裴多菲俱乐部,他是首要人物。祢衡搅进这个政治背景复杂的人群里,曹操自然要收拾的,不过也未亲手杀他。而是把这个傻狂的青年作家送去荆州,由别人处置去了。后来祢衡得罪了黄祖,掉了脑袋,账算在曹操头上,未必是十分公正的。那个爱学驴叫的王粲,由于劝说刘琮投降有功,封了他一个很大的官。从这些事实来看,曹操对这些同行,予取予夺,挥洒自如,是个极其自信而且自视甚高的人,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他从不把他们引为文学上的知音。他儿子曹丕就不一样,和这些文人过从甚密,还写过一篇《典论》,把这些同行的长短优劣,进行评论。现在来看,在所有文人中,曹操也就对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的才华稍稍中意。曹植在建安诸子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曹操甚至说过:“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后来,“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欣赏他的文学家曹操,就不得不让位于政治家曹操了。所以从曹操的《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作品中,慷慨豪迈以外,也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悲凉感。这和他在政治上那种强者的孤独,是一致的。虽然他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他压根儿没把刘备当一回事的。只不过作为一个谈话对手,顺水人情的客气话而已。当董卓擅权,荼毒生灵,只有他敢登高一呼,会盟讨卓。然而,兵马集结之后,便你争我夺,互相掣肘,结果荥阳一战,独力追击董卓的曹操,败退河内,这时,他说的那句“竖子不足与谋”,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里那种孤独的愤慨。这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骁雄,已经意识到汉室凌迟,朝廷衰落,日暮途穷,无力中兴。同时,那些诸侯领袖人物,所谓的四世三公名门之后、有相当号召力的袁绍、袁术,只是庸碌无能之辈。其它如刘表、孙坚、公孙瓒、韩馥等,则更等而下之,不屑一提。如同拳击场上,已是不等量级的拳手,也就无法对阵了。这是曹操一生中重要的思想转折点,他在《蒿里行》一诗中这样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这种处于孤独状态中的蔑视,说明他开始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审视自己在历史的这一页中该扮演什么角色了。他不再寄托于这些诸侯,正如他不把文人当回事一样。虽然寂寞,但遍顾宇内,有大志向有大作为者,舍我其谁?于是,他要独立特行,走他自己的路,他不以作一个兵强马壮、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在逐鹿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盟主,代替袁绍的位置就满足的。他的力量,他的雄心,他面临的大好机遇,和董卓挟天子威令不臣的启示,他把他的目光注视到一个新的高度,身在山东,西望洛阳,问鼎九五,已不是什么非份之想了。曹操这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实践了自己,在政治上、在文学上都同样卓尔不凡的英雄人物。
同类推荐
蒙马特遗书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月下的回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TFBOYS王俊凯之花开半夏
她是一朵成仙的可怜昙花,因为成了花仙的原因,她不知道什么是昙花一现。她羡慕人间所谓的爱情……他好不容易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却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一个在历史上都不曾有记载的国家……他们因为赐婚相许,相知,但却唯独不能相守……(本文引导:文章主角,王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