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下):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曹操平并州,至此,袁绍势力彻底消灭。接着,十二年平定乌桓,十三年进兵荆州,刘琮降,刘备惨败。
经过征讨乌桓的势如破竹,经过肃清袁绍余党的不费吹灰之力,经过江夏一役俘获了刘表的精锐水师,经过襄阳追击战,将刘备打得屁滚尿流,面对激流汹涌的长江,这个骑在马上厮杀半生的曹操,也想在波涛中、浪花里,做一回弄潮儿,过一把指挥水战的瘾。便促成了他不可抑制的战争冲动。
胜利接着胜利,在乘胜追击途中,从统帅到士兵最易出现的倾向,一是急躁情绪,二是轻敌思想,三是由急躁、轻敌而形成的迷恋武力解决问题,但求速战速决,对于武力以外的克敌取胜之法,往往被急功近利者因其不能立见成效而疏忽,以致求快不快,反而有失。这就是所谓的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看来曹操患的这种病,就叫“胜利综合征”。
但是,战争是复杂多端、变化万千的以生命为赌注的游戏,即使在冷兵器时代,也没有永远不败的长胜将军。因为每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必受其时间、空间、对手、实力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而这些外部因素又受主、客双方部队物质和精神状态制约,赢的会输,输的会赢,强的会弱,弱的会强,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预见和不断适应的过程。
因此,害上“胜利综合征”的曹操,急于想统一中国,拍脑袋打这一仗,就难免赤壁之败了。
郭嘉的死,对曹操确是个重大损失。在官渡战役之后,对袁谭、袁尚兄弟所采取的急则相济、缓则相争,促使他们内部生变,然后逐个击破的方针,事实证明是正确的。然后克服艰难险阻,付出重大代价,取得击其不备,打败乌桓,也使袁尚、袁熙和外境勾结,骚扰中原的计划破产,从而统一了北方,使三分之二的中国归于曹操手中。所以曹操痛心郭嘉之死,决非作伪;甚至死后很久,还给他的儿子追赠官爵,可知感念之深。
所以,曹操大军进驻荆州后,荀攸力主在政治上采取恫吓手段,在军事上采取重兵压境的方针,迫使江东就范,无疑是受郭嘉北征乌桓的启发。但是,一个成功的谋略,在其第二次、第三次的运用中,会不会取得同样成功,是值得怀疑的。没有办法,连续的胜利,会对军事统帅产生极大的冒险诱惑,滋生再赌一把的勇气。经过官渡大战的得心遂意,经过征讨乌桓的势如破竹,经过江夏一役俘获了刘表的水师,这个骑在马上、厮杀半生的曹操,也要过一下在水战中指挥千船万舰的瘾。所以,曹操拍板这场赤壁大战,简直不费思量。
现在,弄不懂曹操为什么那样执迷于一举而下江东的雄图大略。一个领袖人物,他的性格因素,感情作用,常常左右他的决策。一个太相信自己的领袖,最怕脑袋发热,自信自尊加之自执,无不给国家人民造成灾难。而在历史上,功高之主,容易发热,功并不高的主,也同样发热,甚至有的其实无功,只不过是虚火,照样热得发昏章第十一。热的结果,便是胡来,胡来的结果,便是老百姓遭殃。这些发热的领袖们,一是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二是把以前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弃之不顾;三是偏执到病态的程度,错了不认错;四是输不起,输了还要找个替罪羊,替他搪灾。
很可能曹操在拿下荆州以后,功成业就,心满意足,开始头脑膨胀。置酒汉水之滨,庆祝克捷大会,那个说服刘表之子刘琮降操的文人王粲,捧起酒来,吹捧曹操:“海内归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一般说,失败的后遗症,是畏缩;胜利的后遗症,是狂躁。此刻的曹操,比在渤海边、碣石旁,更不可一世了。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他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夙愿,立万世基业了。
有什么办法呢?曹操磨刀,孙、刘自然也要磨刀,总不能伸长脖子等着挨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