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下):何国舅谋诛宦竖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有帝王,虽然他自称孤家寡人,其实,他既不孤,也不寡,至少他的身边永远有着一群宦官。而且身处深宫的皇帝,别看有三宫六院,有东宫太子,有文武百官,有将帅臣僚,有优伶乐工,有御用文人,在其左右,随叫随到,但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与陛下保持着零距离接触的,还是大大小小的宦官。这些蔑称之为寺人,俗称之为太监的人,连皇帝行幸的时候,也须臾不离的。
因为后宫,只有一个男性,那就是帝王,剩下的全是女性,所以要成为宦官,必须被劁,必须去势,必须要成为一个不男不女之人,才能进入后宫。于是,这班刑余之徒,阘茸之辈,乃封建王朝中最污秽、最卑贱、最肮脏,也是最阴暗的一群。作为宦官,不知是付出代价太大,求偿之心过甚;还是由于性器官的阉割,形成心理变态?不知是身处权力中心,产生染指欲望;还是由于出身贫贱,对于财富的病态渴求?宦官一旦得势,得志,得意,就会陷入罪恶的渊薮而不拔。宫闱斗争,是帝国最高统治层面中,最见不得天日的。由于一些性苦闷的女人,和一群无性能力的奴隶的深深卷入,互相争宠,彼此倾轧,煽动仇恨,疯狂报复,所达到的残忍程度,罔顾人性,虽亲子也恨不能食肉寝皮。这种无声的罪恶,乃是黑暗中之至暗者。
后宫里那些宦竖,不男不女,不阴不阳,必定是一个心理变态者,也必定裹乱添烦。由于他不能人道,全部的歇斯底里,就表现在对于所有正常人的仇恨上。有些嬖幸的近侍宠臣,虽然“那话儿”还在,可能由于和这班阉人接触太多的缘故,也会熏染出可怕的太监心理。
汉末的十常侍之乱,就是汉灵帝身边的十个太监,对国政民生的祸害。常侍,即太监中的官。这些人掌握朝政,滥权肆虐,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举国同仇的程度,然而在汉灵帝刘宏的庇护下,两次诛宦,俱告失败,因为这位皇帝,驾驴车,好嬉闹,开宫市,做买卖,兴裸游,好淫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堕落分子,片刻离不开太监。甚至将十常侍之张让、赵忠,比作自己的父母。刘宏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这些全天候包围着你,蒙蔽着你,困惑着你,麻醉着你,窒息着你,扼杀着你的宦官,一直到你失去使用价值后,既能够软刀子割肉不觉痛地消遣着你,也能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结果了你,这就是历代宦祸的实质。为帝王者一旦成为宦官手中予取予弃的玩偶,玩转于股掌之上,这个王朝也会随之覆亡。东汉后期如此,唐代后期如此,明代的中后期当然也不能不如此。宦官之可畏可怕,就在于他们以唯唯诺诺的谦卑姿态,讨好主子,以低三下四的绵软身段,固宠求荣;以心领神会的马屁哲学,拓展实力;以言听计从的奴才精神,坐大成势;以混淆视听的蒙蔽手段,插足权力;以挑拨离间的卑鄙伎俩,干预朝政;以严酷刻毒的报复心理,左右大局;以欲壑难填的贪得无厌,影响决策。
历史,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了,宦官,早已成为历史学上的一个名词;皇帝,也只是在电视连续剧露脸的主角;宫廷,也只是百家讲坛那些名嘴们天花乱坠的谈资。但是,历史也是一面镜子,永远有着借鉴的作用。因此,在握权者的周围,在掌政者的身边,在肩挑重担的负责人的左右,在有钱有势的实力派的前后,会不会有类似宦官性质的小人,在巧言令色地加油添醋,在心怀鬼蜮地煽风点火,在居心叵测地施展阴谋,在处心积虑地唯利是图,倒是值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严于律己,防患于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