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67300000008

第8章 禅学

“拈花微笑”[1]是禅宗最古老的公案,是人间最美丽的传说,两千多年来,禅的智慧流传在人间,开启了世人的眼目,照亮了万古长夜。

禅学渊源于印度,盛兴在中国。禅学可概分为两类:广义的禅学是指公元前5世纪佛陀创立佛教开始,发展至8世纪的大、小乘印度禅,即所谓的“禅那”[2]之禅;狭义的禅学则指发端于中国隋唐时代,而后开演为“五家七宗”[3]的“禅宗”[4]。

印度“禅那”,意译为“静虑”,或“思惟修习”,即: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其目的是藉由“四禅八定”[5]的禅定基础,禅观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以达到涅槃清净的圣果。中国“禅宗”的禅又称“宗门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6],直指人心[7],见性成佛”为宗旨。

印度禅法早在东汉时就已传入中国,并于魏晋南北朝盛极一时,只是当时并未开宗立派。当时“禅”与“定”被视为是一体的,参禅就离不开打坐,此所谓“以定摄禅”。到了魏晋时期,般若学盛行,禅学经过离言扫相的般若学的洗礼,禅的修持逐渐由打坐参禅,转向对宇宙实相的证悟。南北朝佛性论的兴起,更使中国禅宗融和“般若实相说”与“涅槃佛性论”为一体,奠定了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般若学与佛性论于是成为中国禅学的两大理论基石,进一步把中国的禅学带向自性自悟的最高禅修境地。

禅,是佛教的主要修行之一,佛教重视行证,透过禅的思惟实践,佛教的思想、信仰得以具体的实证、体验。禅,并非禅宗专属,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在教理或实践法门上,皆与禅有密切关系。例如:无四禅八定的修持,则无俱舍宗;无五重唯识观[8]的实践,则无法相宗;无般若空观的中道实修,则无三论宗;不实修止观[9],则天台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乃至净土宗的行者念佛求生净土,亦须修十六观[10]及念佛三昧[11]、般舟三昧[12];甚至四谛、十二因缘、四念处等佛陀一代时教,都是透过禅观而证悟。禅的“止观双修”为修证之要、定学之门,居三学之枢纽,禅学之于佛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然而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并非不依经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于文字、经教。须知文字、经教是“标月指”,其目的在引导学人见自本心,悟自本性。因此,从初祖达摩以至五祖弘忍,皆以《楞伽经》[13]为禅宗印心的典据。到了六祖惠能,由于闻说《金刚经》[14],当下茅塞顿开;及至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为其印心,终于“漆桶脱落”,亲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的自家面目,于是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从此取代了达摩东来以“《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的传统地位,并为中国禅学开启了历久不衰的黄金时代。

六祖大师见性开悟后所宣讲的《六祖法宝坛经》[15],更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此外,《永嘉证道歌》[16]、《景德传灯录》[17]、《五灯会元》[18]、《禅源诸诠集都序》[19]、《古尊宿语录》[20]、《无门关》[21]、《碧岩录》[22]等,无一不是禅门骊珠。

禅,是佛法的核心,是中国佛学的骨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禅,不但是中国唐宋以来学术思想的根本精神之一,尤其宋朝以后的孔、孟、老、庄各家学者,无不学禅、研禅。“禅解儒道”[23]、“禅儒相融”[24]的结果,佛教不但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融和了中国文化,并且孕育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佛学精髓——禅学。

近代由于敦煌禅籍的发现,学术界对禅宗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所以有胡适、吕澄等国际知名学者投入禅学研究,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禅学研究的热潮,甚至席卷欧美,形成一股禅学热。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禅,能帮助人类寻得失落的自我,转化二元世界观的谬见,因此一直深受知识分子的青睐、共鸣,并且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发挥影响力,所以,21世纪将是佛教的世纪,更是禅学的世纪。

【注解】

[1]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所说:一日,佛陀在灵鹫山,时有大梵天王,为令今世、后世众生获得利益,以金婆罗华献佛,舍身为床座,恭请佛陀为众生说法。佛陀登座拈花示众,与会百万人天大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惟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通,破颜而笑,于是佛陀开口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如是,禅在“拈花微笑”——师徒心意刹那交会之间传了下来。因此,禅宗的传承,是以灵鹫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为滥觞。

[2]在佛陀之前,印度就有以“生天”为目的的坐禅思想;到佛陀时,才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的禅。因此,禅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对象则各异。禅及其他诸定,泛称为禅定;又或以禅为一种定,故将修禅沉思称为禅思。禅,非知识,不用述说,无法言传,故历代祖师皆以“直指人心”、“以心传心”的方式,世代相传。

[3]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惠能二派。北宗主“渐悟”,行于北地,并无分派;南宗主“顿悟”,行于南方,盛于中唐以后。尤以惠能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支,为唐末以降禅宗的主流。南岳门下出沩仰宗、临济宗;青原门下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是为五家。临济门下又分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七宗。于是,“五家七宗”各立门户,各有家风。宋朝以后,惟临济、曹洞盛行于世。

[4]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乃探究心性本源,以“见性成佛”为主旨的大乘宗派。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摩宗。唐中叶以降,达摩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摩宗而言,习惯上称“宗下”。

[5]四禅,是指色界天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种禅定境界。色界天的四禅境界与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等四无色定境界,合称为八定。所以,八定其实包括了四禅。四与八的法数之所以并举,是因为色界与无色界是相对的,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如果以色界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的“散”心,则色界和无色界都称为“定”。

[6]指超脱传统依据经教、拘泥于形式的坐禅冥思,及凝心入定的固定修习方式,而另行开辟一种“以心传心”的禅法。六祖之后,禅宗大都不据经教,不立文字,只以拈提话头、参公案,以期直指自心、自悟自性、见性成佛的祖师禅化世,即谓教外别传。

[7]是指以般若正观直接开发自心潜能,如实悟见本来自性,体现出生死不二、物我一如的本然禅心。

[8]乃唯识宗的修行,略说有观境与修行两种法门,观境其实也是修行中的一部分。观境就是唯识三性观,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修习唯识三性观,乃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的渐修,其渐修层次有五,称为“五重唯识观”,分别是:遣虚存实识、舍滥留纯识、摄末归本识、隐劣显胜识、遣相证性识。

[9]止观的“止”,是停止、止息,即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于无念之中,摒除一切的妄想,令生正定智慧。“观”,是观想、贯穿,即止息散乱的妄想之后,进一步观想诸法,以发真智,彻悟诸法实相的本体。止为静态消极的不造作,也就是“禅定门”;观要观想缘境、光明,为动态积极的再用功,属“智慧门”。天台宗的修行方法,就是三种止观: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

[10]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像想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往生观、杂想观、上品生观、中品生观、下品生观。

[11]是以念佛为观想内容的一种禅定,也就是忆念佛德或称念佛名的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

[12]为定行的一种。在一特定期间内(七日至九十日),常行无休息,除用食外,均须经行,不得休息,步步声声,念念惟在阿弥陀佛,得见诸佛现前,故又作常行三昧、佛立三昧、诸佛现前三昧。

[13]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共四卷,宋代求那跋陀罗(394—468)译,禅宗所宗第一部经典。全经记录大乘佛教多种重要教义,内容主要是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四种法要,不外就是“心”法。并说明“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相结合的法义。此经是《起信论》建立“真如缘起”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代表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也是法相宗所依六经之一。

[14]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译,本经于五祖弘忍之后,取代《楞伽经》而为禅宗所依的根本经典之一。原因除了六祖惠能早年依止五祖弘忍座下之前,已因听闻《金刚经》而有所悟,更重要的是,《楞伽经》偏讲法相唯识,《金刚经》偏说无相性空,由法相而进入法性,是渐非顿,《金刚经》从缘起性空以明法性,以金刚无相为顿悟之门,阐扬心要,正与禅宗讲明心见性的宗义相契,所谓“理之参究,识取本心,方可证得本性”。

[15]又称《六祖坛经》、《法宝坛经》、《坛经》。一卷,唐代六祖惠能大师(638—713)讲,弟子法海等记录。本经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近代的国学大师钱穆博士尤其认为,《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经典作品,同时也是探索中国文化必读典籍之一。自唐以来,本经即受人推崇、重视,在中国佛学思想史上,确有承先启后的力量,是禅宗行者不可不读的宝典。

[16]唐代永嘉玄觉(665—713)撰,一卷。以古体诗的体裁,或四句、或六句一偈,揭示其悟境及禅宗真髓,文简意赅,是一篇弘扬禅法的杰出作品,也是禅文学的绝唱,故广受文人雅士、禅行者的喜爱。

[17]原题《佛祖同参集》,略称《传灯录》。宋代道原禅师纂,三十卷,收录印度、中国历代祖师名号,并一一列其法系,说明禅门传灯相承次第,载明祖师之籍贯、修行经历、住地、示寂年代、世寿、法腊等。此外,更传述各祖师“师资证契”的机缘语句、接化语句及悟道偈语等,号称“一千七百则公案”,即出自此书。

[18]南宋僧普济撰,凡二十卷。系取自《景德传灯录》以下之五灯录,即于《景德传灯录》、《广灯录》、《续灯录》、《联灯会要》、《普灯录》等,撮要会为一书,故称《五灯会元》。内容收录过去七佛、西天廿七祖,东土六祖以下至南岳下十七世德山子涓嫡传付法禅师之行历、机缘。

[19]唐代宗密(780—841)著,二卷或四卷。宗密收录禅宗诸家的言词偈颂,撰成《禅源诸诠集》一书,别称《禅源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年)及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存《禅源诸诠集都序》。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与华严宗,力主禅教合一,本书即是提倡此一主张的代表作,是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文中将一切众生的根源称之为“本觉”、“真性”、“佛性”、“心地”,故称“禅源”。以“本觉真性”为主题而开展理论,即是教义;依之修证开悟,便是禅法。

[20]宋代赜藏主集,四十八卷。系收集晚唐至南宋初,南岳怀让以下,如马祖、百丈、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等四十多家禅宗名德语录,多为《景德传灯录》所未载者,是研究南岳以下各家禅风的主要典籍,特别是研究临济宗一系的思想要典。

[21]全称《禅宗无门关》,宋代无门慧开撰,全一卷,弥衍宗绍编。本书抄录古来闻名之公案四十八则,再加颂与评唱而成。全书旨在阐明“无”之境地,同时,悟入应以“无”为“门”,“无门”即是“门”。古来即与《碧岩录》、《从容录》广行于禅林间,惟临济宗特以其属于正系,故最重用之。

[22]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宋代圆悟克勤编,十卷。初为雪窦重显自《景德传灯录》中选择最重要之百则公案,附以颂文;其后,克勤复加垂示、评唱、著语,于宣和七年(1125年)完成。

[23]禅具有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之风格、内涵。儒家孔子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止”与“虑”,即是佛教的“止观”法门;定、静、安、虑,便是“定慧”的意思。孟子的“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之心性论,颇能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相通。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少欲寡私”与“致虚守静”;庄子的“心斋”、“坐忘”、“游心”、“凝神”,亦能与禅宗的“修心”相通。

[24]禅学与儒学的相融,既有禅学家以禅解儒,又有理学家爰禅入儒。北宋著名禅师契嵩曾赞《中庸》为“天下之至道”,又提出“中庸几于吾道”;大慧宗果亦云:“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强调:“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蕅益大师也大力融会佛儒思想,他以佛理注解四书,著有《四书蕅益解》,也以禅解《易》,著有《周易禅解》。此外,道家谈“有无”,佛教亦说“空有”;儒家谈“中庸”,佛教亦说“中道”,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般人多半认为儒道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殊不知从东晋到唐末的五百年间,佛学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尤其禅学的影响更广。尤以明代的儒学,更是直认“圣人之学,心学也”,此即“禅儒相融”的最佳明证。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热门推荐
  • 一个音符的跳动

    一个音符的跳动

    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坎坷,但还是要继续。
  • 奇葩姐妹闹翻天

    奇葩姐妹闹翻天

    沐小墨,陌萦木,苏若璃,千雪璃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坠机,四人分别穿越到四个不同的国家白陌国,黑冥国,蓝郁国,紫熠国,然而陌萦木和千雪璃的容貌改变,她们到底能不能相遇。。-“好痒,谁挠我的手,好讨厌”沐小墨说着便一爪纸拍过去,一旁的兜兜(白貂)看着不醒的主人,挠了挠主人的手,希望主人醒过来,却不想被主人一爪纸拍到了床下。兜兜还是不死心,又爬到了床上,对着沐小墨的手就是一口,“啊·····兜兜!”沐小墨猛地醒了,咬牙切齿的看着兜兜。。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缠妻

    缠妻

    这年头找个合心意的妻主不容易啊……所以他在看见这个样貌过的去,脾气不算坏,武功不算差的女子后就急忙缠上去了……只是未来妻主好象有点不开窍,难道他明示的还不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电竞之神

    我的电竞之神

    初次相遇,她是他的指路人,再次相遇,他是她游戏中的指路人,尽然我们互为指路人,那就凑合着在一起吧!番外,将来的某一天,林岸锦作为主持人采访陆司白时,陆司白只是对着镜头说:老婆,你什么时候回家,众人才知道,陆神的老婆竟然是一个古风届的大神,前期可能会有点慢,后期就很甜的,准备好接受甜蜜炮弹了吗?,本文就一个字,甜甜甜!!!我是在迷路的时候遇见你的,那么你愿意一辈子为我指点迷路吗?–by陆司白【高冷的电竞之神VS软萌软萌的小姑娘】(本文,打游戏的情节不会很多,要是游戏方面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方便改正!)
  • 穿越之吾家有徒初修仙

    穿越之吾家有徒初修仙

    苏朵朵因为心脏病死亡,意外穿越到异时空。好吧,别人都是遛狗遛猫,最牛逼的也就是遛溜马。苏朵朵倒是牛逼无比,牵着一头金龙遛了起来,这一遛就是七年!金龙为宠,只为报恩?没想到金龙消失,她顿时变成“俘虏”,成为了一个修仙门派岳云宗的内门弟子!五灵废体?不能修仙,那掠我做虾米?唔,听说五灵废体能卖两块下品灵石。丫丫愤怒......苏朵朵不能忍受他人的鄙夷目光,更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堕落下去!好在老金龙厚道,丢了个破布袋,还将自己捡来的手链留给自己。殊知道手链之中自成天地,五灵根也能变废为宝。哇哈哈……看我苏朵朵如何虐爆你们的眼珠子,让你们匍匐在我的石榴裙下吧!
  • 90后麻辣女天师

    90后麻辣女天师

    她天生命骨轻贱,多灾多厄,却死不认输!她桀骜执拗,但为了好友,明知是龙潭虎穴,却敢只身独闯,将自己深陷死地也无怨无悔!她不解风情,却可以为了那个爱着自己的男人,独闯无间地狱!她真诚热情,她乐天达观,她勇敢坚韧,她无惧无畏!她有点萌,有点虎,有点傻,还有点......真!她叫苏花雨,梨花带雨,这是她的故事。
  • 最熟悉的陌路人

    最熟悉的陌路人

    四年,花掉的到底是时间还是幸福,灼伤了眼,划伤了心
  • 得仙录

    得仙录

    褚容予,名容予,字琳琅,号琼芳剑仙,以剑入道,世人都道在这灵气枯竭时期,她是唯一一个有可能成功得道飞升的人,而她却也成功的做到了,不过…——糖葫芦哎!糖葫芦,两文钱一个喽!哎哎!这位公子要不要来一个尝尝…——豆腐嘞!好吃又软乎的豆腐嘞!——买煤了!买煤了!……这里真的是飞升之后的仙界?
  • 倪文僖集

    倪文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