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62800000003

第3章 人生最可贵是“结缘”

引言

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因缘,是缘起。若我们也能逐步了悟奥妙佛法,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因缘,定也能如佛陀一般,舍下对世间命运浮沉、生命生灭之烦恼,化种种苦乐为丰富生命的幸福力量。

要享有自在亨通的人生,就要广结现世、未来的善因好缘,进而和诸佛菩萨结法缘。能够把握、创造、随顺因缘,必然成佛有分,菩提证成。

佛为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

两千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面的诠释,是名相表解;佛法则注重内涵的透视,是对宇宙人生终极、究竟的探索。以我们的手掌为例,从医学上看,它由许多骨骼、肌肉、神经及细胞所组成;从文学上看,它表现许多风度、姿势及语意;从哲学上看,它蕴含某些命相、情谊;从物理学上看,它的伸缩蜷曲代表许多运动引力……总之,它是个实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佛法则像X光一样把它透视成一个空虚的影像,是一种必然腐烂灰灭的空假之相。

人因为思想观念的狭窄设限,往往阻碍了对事理终极实相的体证。世上的一切苦乐都没有绝对的存在,只是我们的观念与想法有分别而已。我们在接受佛法时,要把一般的观念改一改,由表面的名相,推极究竟到真如实相,开般若光,播菩提种,三昧法水才会流入我们的心田。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有位老太太经常哭泣,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卖面条的。老太太一看到阳光普照,就忧虑得流下眼泪,担心大女儿的雨伞没人买;可是天气不好下雨,她还是要哭,因为她小女儿店里的面条因为没有太阳曝晒,可能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如此每天忧心忡忡,无论晴天雨天,她都在哭,左邻右舍劝不过来,干脆称这位老太太为“哭婆”。

有一天,她遇到一位出家人,就把自己哭泣的原委原原本本讲出来,师父听了蔼然一笑说:“老太太,你不要难过,我告诉你一个解脱法门,你就不会天天哭了。”“哭婆”一听,立刻请问是什么方法。师父说:“你只要把想法改一改:太阳高挂的好天气,不要想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而想到小女儿的面条店可以晒很多面条,生意一定兴旺。遇到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大女儿的雨伞店可以多卖几把雨伞,生意一定好。”老太太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不但不再哭泣,反而天天高兴得笑逐颜开,从“哭婆”一变而为“笑婆”。

我们人人心里都有烦恼的事、困苦的事,然而只要像“哭婆”那样稍微改变一下念头,就可以将种种烦恼、困苦一变而为幸福、快乐。这并不需要什么神通,只要稍微了悟一些佛陀微妙的教法,当下体悟通达,在机锋处一转一破,自然而然能够破愚为明,转痴为悟了。

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觉。当流星灿然划空而过的时候,佛陀到底觉悟了什么呢?

他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陀觉悟的真理又是什么?

是因缘,是缘起。

如果我们能懂得因缘缘起的真理而受用,必定也能像佛陀一般,舍弃这个有漏世间的一切烦恼困苦。

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等种种关系,都是因缘。懂得因缘,可以了悟世间众生的命运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洞然于心,不再烦恼执着。

有因有缘,事情才能成就

世上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

1.无因无缘

很多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完全注定的、宿命的,或是偶然的、神意的,而不是因缘的关系。好像石头本来榨不出油,如果石头竟然能榨出油来,他们不去探索石油层的结构与形成原因,只会认为是偶然如此。小孩子吃得太多太饱而噎死胀死了,他们不去追究饱食的祸因,只会一味地哭喊:“命呀!命呀!”强盗因抢夺不遂而起意杀人,被害人家属也只会归之于宿命如此。那种把一切归之于上帝旨意的人,认为一切都是神吩咐的人,否定了现世人生的自主价值,也否定了一切努力的自我意义,如此彻底抹杀了人生的努力而专讲命运的,都是邪命外道,不是正确的因缘论。

2.无因有缘

这种人认为世界都是现实上的机缘凑合而成,是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论调。例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有的肯争气而成功,有的不争气没出息,就怪罪运气不好,机会太少,而忽略了他们教育过程和心理境界的歧异。同一个老师教导出来的学生,成绩好坏不同,则归咎于他们的努力和程度不够,而忽略了先天聪明才智的不同,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有因无缘

有些人认为因和缘是两回事,认为事出或者有因,却不见得有缘,忽略了因缘生灭的奥义。许多怀才不遇的例子就是这样——年轻时去求职,公司要老成的,好不容易老成了,他们却又要年轻的;到一家公司求职,他们要结过婚的,赶快订婚结婚再去求职,他们却要不结婚的。类似的情形常常发生,有些人会以为因和缘是两回事,有因未必有缘,有缘未必有因,而忽略了因缘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它随时在时间和空间中生生灭灭,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所说的三种因缘都是一偏主见,不是佛教正确的因缘论。在佛法里面,我们相信因缘果报是环环相衔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缘”。

4.有因有缘

佛教认为一切法都由因缘贯穿联结,无论大小乘、性理事相、世出世间,一切有为法必依因缘和合而生。《楞严经疏》云:“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譬如建造一栋房子,一定要砖瓦、木料、水泥……很多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建筑完成;又如同我们请客,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彼此的交情够不够?对方参加有没有困难?此时此地是否适合?……必须各种因缘具足了,这场宴会才能圆满举行,因缘不具备,事情就无法成就。

话说有位富翁请客,宾客来了一半,还有一半未到,厨师问要不要先上菜。富翁说等一等,结果等了半天,看看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还有很多重要的贵宾没来。富翁心里很着急,忍不住埋怨道:

“唉!好不容易请一次客,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

那些围桌而坐的客人一听,顿觉脸上讪讪的有些挂不住,心想:“原来主人并不是真心邀请我的,既然主人已经表示了不欢迎,我还赖在这里做什么?”大家愈坐愈不自在,就一个个悄悄地离席而去。富翁一看客人又走了不少,顺口又说:

“唉!好不容易请一次客,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都走了!”话一说完,那些原先不好意思走的客人,一个个也都满脸怒气地掉头而去。

可见,有因有缘,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自己不能把握因缘,事情也很难圆满了。

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

现在流行讲“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做事便顺利;人际关系不好,麻烦就很多。“力强为因,力弱为缘”,“人际关系”就是一种因缘。

好比做生意要先筹集资本,调查市场潜力,安排投资环境……种种条件规划安排得好,生意就能顺利开展,否则便会失败。这种种企划安排,就是做生意的“因缘”。

对于人我的因缘关系,要懂得感恩因缘,不要斩杀因缘。像梁武帝见达摩的一段史话,就是因缘不投的例子:

禅宗初祖达摩是在梁武帝普通元年从印度航海到广州,由梁武帝派人护送迎请入京的。初见达摩大师,梁武帝便有邀功倨傲之心,开头即问:

“我曾经建造许多寺庙,抄写了许多佛经,供养许多僧尼,大师看我的功德如何?”

达摩大师回答:“无有功德。”

梁武帝有些不高兴,便追问:“明明功德巍巍,怎么说没有功德?”

达摩大师说:“陛下这些功德,不过是人天小果,是有漏之因,如同影随身显,却无实体,只是一种空相。”

“那么,如何才算是有功德呢?”

达摩大师开示:“不可着功德之相。自净其意,自空其体,不着贪相,不以世求。”

梁武帝不能了悟妙义,还存着贡高我慢的私心,急于表现一国之君的智慧,就气焰万丈地继续问道:“天上地下,何谓至圣?”

达摩大师识出梁武帝的私心,更不宽贷地说:“天上地下,无圣无凡。”

梁武帝生气地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达摩大师淡淡一笑,摇头:“不知道。”

梁武帝一向自认为是佛教的大功德主,自以为盛名远播,既怀炫耀之心,又缺乏见道之诚,哪里受得了这番奚落。当下摆出圣明天子的威势,拂袖而去,从此失去了达摩印心的因缘,失去了中国佛教蜕化的契机;后来虽然悔悟改过再度迎请,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由于梁武帝我执太重,名心炽烈,先着功德相,又偏离中道,不能了悟佛法“非真非假,非善非恶”的第一义谛,前因既不善,现缘亦不佳,难免有话不投机的后果。

《华严经》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

六祖惠能向五祖弘忍大师求法时,五祖问:

“你从哪里来,来寻求什么?”

“弟子自岭南来,但求成佛作祖。”

五祖为测试此子夙缘,不假辞色说道:

“你不过是小小一个岭南蛮子,如何敢企求成佛作祖的境界?”

惠能回答:“人有东西南北之分,佛性没有东西南北的分限;因缘和合,人人都能成佛,我为何不能作祖?”

五祖当下深觉契合:“很好,你就留下来,到槽房工作吧!”从此一连八个月,惠能天天拿着柴刀砍柴,天天在腰上绑了石块,踏着石碓舂米。虽然五祖对他不闻不问,不传一句佛法,惠能却无一丝怨咎,一直到五祖在深夜将衣钵传给他时,才用一首偈语道破了这一段公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意思是说:当初你远自岭南来向我求道的时候,你的因虽已成熟,情也恳切,环境的机缘却还不够圆满,所以我必须让你先自我打磨一段时间,等一切因缘具备了,才传法给你。

由此可知,因缘与人我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相当圆满的因缘和合,人际关系会有欠缺、遗憾。任何事都要依因缘成熟的快慢而衍变成就,好比有的花春天播种,秋天就开得灿烂了;有的花今年下种,却要等到明年才能开花;有的花更久,种是种了,却要生长几年才开花结果。

唐代有名的文学家韩愈被贬到潮州当刺史,潮州地处偏远,人文未开,没有谈心论道的对象,听说大颠禅师正在当地弘化,他便立刻整装前去参访。恰巧禅师在打坐,韩愈站在旁边鹄候良久,禅师还是不出定,韩愈久候多时心生厌烦,正要举步离去,守护在禅师身旁的侍者忽然开腔:“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这一声如春雷震耳,铿锵有力,韩愈因为适时适机,终于在侍者处巧遇得度的缘分。

人世间的因缘,忽而邂逅,忽而离散,总有个理则在。“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很多事总要事先有因有缘,才会开花结果。如同石头希迁禅师初见他的老师青原行思禅师的时候,青原禅师问他是否出自曹溪(六祖惠能)门下,拜师之前心里有些什么障碍没有,石头希迁禅师回道:

“我去曹溪求师之前,并不缺少什么。”

“既已圆满,何必更去曹溪参学?”

石头希迁禅师回答:“假如不去曹溪,怎知我什么都不缺,又如何照见身心自在。”

这就是说: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在生活境遇中证悟。时时清凉水,是因缘;处处般若花,是因缘;父母生养我们,是亲情因缘;师长教育我们,是学问因缘;农工商贾供应我们的生活物品,是社会因缘;开车、搭车,是行路因缘;观看电视,是视听的因缘……靠这么多的因缘和合,我们才能过着快乐自由的生活。

对于人我之间的因缘关系,就如弥勒法语所说: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我们怎么确定因缘的存在,如实地去发现它、把握它?这好比工厂的机器正在运转时,忽然停止不动了,技师拆开来一检查,原来是一根小小的螺丝钉断了。这根小螺丝钉就是因,因缘不具备,机器自然动不起来。盖房子要灌水泥,如果少了一根承梁,支撑的力量不够,整个混凝土屋顶都会塌下来。

因缘少一点,境遇的顺遂与否会有很大的差异。花为什么开不出美丽芬芳的花朵?果树为什么长不出硕大甜美的水果?可能是因为少了水分,少了肥料的助缘。美国发射太空梭到太空探测,有时会因为某个零件故障而延迟升空,或因电脑出了毛病而停摆,凡事只要因缘差一点,事物的境相都会层层衍变。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顺利,必须好好反省检讨,看是什么地方缺少了因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例如现在很多青年男女相亲相爱,明明门当户对,可是父母反对他们结婚,缺了因缘的辅助,婚姻就不顺遂,这是无缘。有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闪电式的结婚了,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以然,男的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女的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就是缘分。

《那先比丘经》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弥兰陀王问那先比丘:“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回答:“不是。”

弥兰陀王又问:“耳朵、鼻子、舌头是你吗?”

那先比丘答:“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是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意,是你真正的体?”

“也不是。”

弥兰陀王扬起了脸:“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不能代表你真实自在的本体,那么,你在哪里?”

那先比丘反问:“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愕,回答:“不是。”

“门、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了?”

“也不是。”

那先比丘反问:“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房子要靠各种因缘具备才能完成一栋房子,人也是诸般因缘和合而成为人。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处处种好因,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如诗所云:“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

因缘,有哪几种呢?以下从四个方向来看:

1.有因缘与无因缘

因缘,不是知识上的问题,因此不能靠研究讨论而能得知。因缘的真理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这种经由真实的修行、了悟而体会的因缘,就是“有因缘”。在因缘法里,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懂得因缘。如果只是滞留在表解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则是“无因缘”,是缘木求鱼了。

2.白因缘与黑因缘

因缘,有善有恶,白因缘是善的因缘,黑因缘是恶的因缘。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能明白生灭的终极究竟道理,对因缘只有肤浅的认知,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迁而随波逐流,陷溺在黑暗、恶性的因缘里无法自拔;反过来说,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3.内因缘与外因缘

因缘,有外在与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好像同一块田地,外在的因缘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种子播种下去,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因缘。再举个例子:一样的父母,养出不一样的儿女;一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造诣各殊——外在的一般因缘如父母、老师虽然相同,可是内在的价值因缘如资质、心力却各有千秋。所以说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如果内在因不好,果报就产生种种差异。

4.正因缘与邪因缘

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有的人生病不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到处求神明拜庙,画符、念咒、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很多事或顺利或不顺利,障碍困难或多或少,有时是导因于对因缘的认识不够正确,因此我们要懂得趋正避邪。

因缘,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1.正见:凡夫所能了解的因缘,就是正见。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例如病痛、烦恼、破财等,能知因离苦,得到解脱,这是入世法的因缘。

2.因缘:到了阿罗汉的程度,他了解出世法,能够勘破五蕴皆空,离所知障,把心灵提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知道万事万物无别对待,知道六道众生相互而生,他就懂得“因缘”的真境了。

3.空:空是菩萨的阶段,这时候不但证悟了世间法,也证悟了出世间法,而且能进一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缘,“一色一香无非道,或语或默终是禅”,以空为因为缘,自然能知解成就万事了。

4.般若:这是佛陀的层次,是证悟了自性般若之后,本体与现象不二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缘自来自去,白云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圆满。

换一种说法来了解这四种层次:一切乐器演奏,如笛、箫、提琴、钢琴之类,在刚开始下手学习时,都要从认谱和按键按弦开始,一音一调地练习、摸索,依照乐谱上的记号一个音一个音地弹,直到练熟为止,这是第一阶段。这种必须看谱才能弹的情形,对于外境仍有认识作用,是第一层次的正见。

等到完全练得纯熟流利的时候,乐谱已经铭刻在心板上,不需要看谱就可照弹,这时候不看谱而心中有谱,闭上眼睛,音符自然而然从心中谱出。外表上虽然可以不看谱演奏,可是心里毕竟还是有个谱本的囿限在,还是要依样画葫芦地照谱演奏,不能肆意挥洒,这种内外合一的第二阶段,是第二层次的因缘。

继续用心练下去,可以进入内外相忘的境界,不看谱,心中亦无谱,一阕乐章可以浑然忘我地一气呵成,完全流转无痕,这是第三层次的“空”。心内心外都没有谱,却总还有个谱的因,要照存在的谱弹,不能随手自成乐章。

等到对音韵、乐理两皆圆融无碍了,就可以与大化共流行,随心之所游、神之所驰而挥洒成曲,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这种无内无外、无忘无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层次的“般若因缘”。

可是,一般人连“正见”都还未具备,常常对世间持颠倒的看法。明明是烦恼的名利富贵,却当成快乐的享受;明明是平等一如的真如自性,偏要依阶级划分出高下界限。明明本来是互相关心、互相和合的因缘,却硬要互不信任、互不和爱地弄出是是非非,这真是何苦呢?

只有正确地认识因缘,体证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执滞于人我,才能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游心法界,逍遥自在。

人生最可贵是“结缘”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佛经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所谓结缘,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良好的沟通。

人生最可贵的事就是“结缘”,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愉悦,也为了大家的生命快乐,广结善缘实在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广结善缘呢?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灯和行人结缘,有人做茶亭施茶与人结缘,有人造桥梁衔接两岸与人结缘,有人挖水井供养大众结缘,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善缘。只要有善心,自然善缘处处在,善门处处开。

以下略举几种结缘的方法:

1.经济结缘

有时一块钱也可以跟别人结善缘,不但带给别人亲切感,甚至救人救己。有个年轻军官,看到一位贫困的老婆婆哭着要自杀,原来她家仅有的一块铜板被拐骗,换成了假钱。军官心有不忍,于是拿了一块钱跟她换假钱,随手放在胸口,也就上前线去了。

战场上,一颗子弹正射过来,年轻军官来不及闪躲,只感到胸前震了一下,竟然没有受伤。他惊魂未定,摸摸全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正中央凹下去的铜钱,才明白原来是这块假铜钱救了他一命。这一块钱的结缘,真是功德无量。

2.语言结缘

别人灰心的时候,你鼓励他一句话,对方就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别人失望的时候,你赞美他一句话,他就觉得人生可爱多了。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句好话可以使人我快乐、天地清平。

3.功德结缘

一件小小的善事,一个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荷兰有一个小孩子,傍晚从海边堤防走回家,发现堤防上有一个小洞,海水正慢慢地从洞口流出来,他想,这不得了,要是不赶快把它堵塞起来,明天这堤防就会溃决,海水会淹没整个城市的。这个小孩子一发善心,找不到东西堵塞,就用手指头去堵。整晚他站在风雨中,到了天亮后,才被人发现他僵冷地晕倒在堤防边,手指头还紧紧塞在洞里。他的一根指头,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财产。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善心,能够拯救无量的生命,成就无限的功德。

4.教育结缘

我们也可以用知识或技术与人法布施,往往一句睿智的语言可能影响对方一生,成为他生活的指南和处世的依据;教别人一点知识或技术,他日将成为他人立身处世的本领。

5.服务结缘

在某些事情上给别人一点方便,有时会成为大家钦佩敬爱的对象。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搀扶老婆婆过街,为人民警察树立美好的形象;售货小姐亲切地引导客人买东西,让顾客享受到购买的乐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很有礼貌地让位给老人,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有了信心。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上给人的服务结缘。

6.身体结缘

一个微笑,一个举手,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善缘。曾经有一个失业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车站前,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色发愣,想找一个有钱人的座车撞上去自杀,以便让贫穷的老母亲得到一笔抚恤金过日子。正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有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经过他面前,对他微微一笑点了个头,这个青年一高兴,竟忘了寻死。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养家,更不想死了。可见一个笑容的因缘多么大。

因此,学佛做功德,有时候不一定要入山修行或施舍钱财,不经意间的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知识,都能为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

共成十方事,同结万人缘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各有一个菩萨应世传法,就是我们通常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四位大菩萨各有殊胜的因缘:

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缘,普度众生,在他的慈心悲愿里,一切众生承受了慈悲的法乳,成就了慈悲的心怀。

地藏菩萨以愿力为缘,“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来,地藏菩萨的这四句无量愿偈,为世人指出成佛路,为佛法点出了长明灯。

文殊菩萨以智慧为缘,出广长舌,说无上法,为盲者现光明,为暗者演法音,以他的睿智大慧为中国佛教开创至深至妙的大般若境界。

普贤菩萨以实践为缘,举手投足皆是道,扬眉瞬目无非法,为中国佛学树立了崇朴务实的道范与高风。

除了四大菩萨之外,历代高僧大德,个个都有独到的结缘法门。例如:弘一大师以书法与人结缘,只要是向慕佛法的人,他从不吝惜以笔墨写经句,结法缘。他自己更是严谨修行,坚守戒律,以持戒与人结缘,绝无一言谤法,无一行犯戒,为佛法树立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崇高典范。

虚云老和尚以禅定与人结缘,如如不动,一心不乱,不说法而法音宣流,接万机而不随境转。太虚大师则以说法为缘,或以文字演绎般若,或以讲经启迪迷津,奔走各方,为中国佛教的起死回生打下一剂清凉药方。善导大师以光明和大众结缘,使眼盲者心不盲,使心盲者重现智光,为黑暗污浊的人间带来一片光明。

印光大师以念佛结缘,从念念观佛相续不断,日日持诵佛号不绝的修持中,引导信众对弥陀净土产生坚定的信心,和弥陀世尊结下妙善的因缘。

其他如印度的须达长者以布施结缘,建造了祇园精舍,成为佛陀在印度北方弘化的场所,而受到举国的敬仰。

又如永明延寿禅师以放生结缘,救度了无数水族走兽免受刀俎油锅的灾难。

龙裤国师以奉茶结缘,让饥渴的旅人游子得到甘露的滋润、清凉的庇荫,有力气跋涉更遥远的路途。

个人的生命要依靠六根的配合聚会,才能生活愉快;社会要靠群体的结合营运,才能发挥功能效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要仰仗士农工商的合作无间,搬有运无,才能衣食无缺,免于匮乏。因此我们要感谢因缘,感谢众多的人成就我们。

如果我们想要事业亨通、生活幸福,就要和一切众生结现世好因好缘,甚至结未来善因善缘,乃至和诸佛菩萨结法缘。

能够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随顺因缘,“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必能成佛有分,菩提证成。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以庄子内七篇文章切入,阐释庄子独特的生命哲学。本所呈现的例子,皆是生活中寻常小事,但稍证恬,便会让我们的心离庄子近一些。《禅释庄子》旨在化解现代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助世人修出庄心禅性,让整日奔波的人心生净土,让内心迷惘的人渡过心灵的苦海,回归自性的灵山,教导世人“我执”,从认识生命到改善生命,充分享受庄禅的超出与洒脱。在《禅释庄子》中,作者尝试了从生命哲学解读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感悟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渗透了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的学术作品。
  • 淮南子

    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热门推荐
  • 再世长歌

    再世长歌

    简介:她,一个来路不明的野蛮女子,追寻虚无缥缈的过去踏上权谋之途;他,人族高高在上的帝王,因为太后压迫娶她为妾,为“虚君”……他有自己的理想,解开千百年来的纷争,她有自己的目的,解开记忆的枷锁。她在人世漂泊,不知自己来自何方,又将去向哪里?虚伪的曲殇仙门打破了一切的计划,为她套上了“锁命锁”。世人皆视她为妖女,祸国殃民,与魔族勾结串通,没人知道其中的真相,也没人愿意揭开真相。八年后若再相聚,是否会揭开当年的真相,是否还会有勇气继续前进,承担一切后恶果?天下,以胜者为王,落败者再无资格。
  • 别有洞天洞天有王

    别有洞天洞天有王

    别有洞天天有一王名之王凛可是没有人知道大佬只是一名高中生
  • 秦先生的怀中宝

    秦先生的怀中宝

    (1v1超甜!女主马甲多,男主多重身份,本文架空,虐渣打脸爽文,不喜勿喷)z市,权贵们的生活区,我们的慕星容一生下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两个哥哥把她宠的不要不要的。他做出疯狂的举动,宣示主权。买下S市所有的喇叭,对她说:你能不能嫁给我!不嫁也得嫁!我再最后说一遍!我爱你!慕星容!慕大哥:“星星是我们家的,你不能抢!”某大佬:“明明是我家的!”慕二哥:“我们陪她17年了!你呢?!”某大佬:“我从小就暗恋她,我们还有婚约呢!”慕星容:“......”他从高一就表白她,她也在慢慢接受他,可谁知,高二因为工作匆匆跳级,一别却是两三年,慕星容在创业的时候,却又遇上了秦易川。那个让慕星容爱的死去活来的男人,却没想到是跟她作对已久的地下城副城主,是势不两立,还是了联手管理?一切的背后还要从多年前沐苒强暴的那件事说起,之前的之前有到底隐藏着什么?慕星容默默而卑微的爱,她不知,就算她是那样的身份,他依旧包容她。所谓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到偕老,能做到却做不到的事,源于慕星容身份的秘密。
  • 你只要会笑

    你只要会笑

    陆思云六岁开始了她的独立生活。同时也将语言这门艺术重重的关在心里,给它扣上了沉重的枷锁。她不知道为何她的过去如此可怜?直到那个拿着心锁钥匙的少年凭空出现,对他嫣然一笑……
  • 蛤仙

    蛤仙

    竟然变成了一只恶心的癞蛤蟆?那好吧,看来只有努力修炼,争取早日化形了!这是一只可怜的小妖,慢慢成长,闯荡妖界,终成一代妖仙的故事
  • 云庭故里

    云庭故里

    童年中许芸在故里遇到了沈庭,两个不解世事的孩童悄然将自己种在了对方的心中,小小的种子静静等待,至他们青春重逢时,蔚然成荫,可那终究还只是青春的成果……(这是一对腹黑男女主互整互爱的故事,好吧,其实是庭爷的大型双标护妻史,结尾有点小痛但总体很甜)
  • 突如其来的刺痛感

    突如其来的刺痛感

    究竟是狗孤独了,还是你已经成为了孤独的……狗?孤独者(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独白
  •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在不大的动力下,神明在凡间的代行者德利牧、神仆小夜、学生米娅三人踏上了寻找新大陆的旅程
  • 王者荣耀:天命战场

    王者荣耀:天命战场

    红尾狐族遭灭族之灾,青丘岌岌可危,狐族之王李白忽然展开的翅膀,凤凰之女王昭君复杂的眼神代表了什么,他该如何抉择?混血魔种百里玄城偶遇了不明身份的阿木,两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羁绊?纵行山河万里,肆意九州五岳!张扬高傲的龙族,赤炎玄综青五种血统,唯一的一只白龙韩信又为了谁低头?若为王命,岂非我意?笙歌将停,谁的鲜血溅起?“我命生而为君死。”“醉里挑灯……寻你。”“我不是没有丝毫感情。”“不管我是生是死,你们都不会遭受苦难。”“遇见你,我耗尽了我一辈子的运气。”“龙有逆鳞,那就是你。触之,必死!”
  • 吸血公爵:早安我的大人

    吸血公爵:早安我的大人

    她冷若冰山,却只对他一个人温柔。她是吸血鬼的领头,却被他人说成背叛。她才不是什么茹毛饮血的动物!【谢谢你长得这么好看还收藏我的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