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李轩,拜见陛下。”
少年玉面总角,发披左衽,身量修长,一身脏乱的褐衣,他脚下的草鞋走在都督府的木板上,留下一道道红色的血印。
李轩,原名李子轩,出身犍为李氏,尚未弱冠,以庶子身入白耳军属,随军羁旅,与翎羽将军陈到嫡子陈恪、汉中都督魏延次子魏昌交好,年不至十五而自比小乐毅,有建功立名之心。
这是李严能打听到的,李子轩在明面上的信息。
其籍贯原本,毁于秭归。抄本暂不可知,因此想要了解李子轩更多的信息,必须讨要其名刺一览。
李严实际上隐隐察觉到李子轩某些不对头的地方,不过他说不上来,此时的两人,一个代表朝廷军,一个代表义军,李严已经失去了索要名刺的名分。
再者当廷索读他人名刺,是为大不敬,就算他身为都督也不会如此孟浪。
想要读李子轩的名刺,总是会有机会的。
李子轩与诸位大臣见完礼,刘备也是点点头,示意李严可以开始了。
既然都到齐了,那你们就博弈吧,我刘备前排吃瓜。
刘备心中很轻松,事已至此,只要李子轩败的不是太难看,最后拿主意的不还是他?
李正方你就跳吧!
李严当然知道此刻的主场是谁,他必须彻底击败李子轩,才能重夺主动权。
他并不打算手下留情,有时为了胜利,手段就算肮脏也并无不可。
他针对义军提出了三个疑问。
其一,义军存在的合理性。
义军究竟由什么人组成?归属何处?为何能入白帝,又为何能出白帝?
在他看来,廖化和李子轩所谓的义军,无非是从某些将军手下私抽的部曲临时组成,只要查明派系,落实到某个将军个人,自然就能查明人员源头信息,那么这支假“义军”的身份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二,义军的组织性。
一支义军,竟由一名尚未弱冠,且毫无资历的少年统领,其战斗力、组织力自然就值得质疑,如果这支义军缺乏组织性,那李严完全可以给他贴上“流民”的标签。
流民,民寇也,自然失去了和朝廷对话的身份,还要被剿灭。
其三,合法性。
大汉以法治国,自汉光武帝取消內郡郡尉以来,地方少有辅助制的民兵,蜀汉创于边州,更是作《蜀科》以治国,李严不认为会存在这样一支民兵队,能够合法的活在刘备眼皮子底下。
光最后一点,就足够置义军的名目于死地。
左右大臣闻言皆连连点头,赞同李严所言,看向李子轩的目光则是质疑和不满。
面对李严的咄咄逼人和满廷的压力,李子轩面色如常,应对周到。
他向李严执礼,一一对曰:“其一,我义军兵源,为汉军退伍老卒,姓名籍贯皆登记在册,李都督若要详实,可亲至成都司马府核查。”
“其三,义军由来,名目已久,乃大汉宗亲,陛下族兄刘德然统率,陛下亲赐名曰羽林卫!”
刘德然,其父刘元起,曾于刘备年少时资给,供其读书,刘备这才有机会结交天下豪杰,刘备与刘德然既是同宗兄弟,又是同窗,后刘备起军于涿县,以德然为爪牙,常周旋于左右。
至于刘德然为何不曾封王拜将,那也许只有刘备和刘德然他们二人自己知道了。
就李严所知晓的,刘备与刘德然情谊深厚,比之鲁郡国刘琰更盛。
这…李严心中微微抽搐。
所谓羽林卫,是蜀汉对先汉羽林骑的一种仿制,名义上有陛下亲军之意,只受刘备辖制,但偏偏刘备早仿照后汉制建金吾卫作亲军,所以这支羽林卫纯属叫的好听的杂牌玩意,是刘德然一时兴起鼓捣出来的,并无正式的编制。
李严当然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可得知是由一群老卒组成后,就抛之脑后了。
没想到这支杂牌会在今天这个节骨眼给他上眼药!
这样一来,义军的存在合理性与合法性,都得到了解释,至于剩下的组织性嘛…
只见李子轩昂首四顾,口若悬河:“昔越王二十四践祚,败霸王阖闾;甘罗黄口之岁为秦国上卿;冠军侯十七岁擢票姚校尉,十九岁封狼居胥,近代以来,江东有少年都督周瑜,我朝亦有诸葛丞相,出山之时不过弱冠之龄。”
“臣闻尊卑有别,君臣之道也,长幼有序,孝悌之纲也,曷闻以长幼之序,量才学之高呼?”
“高祖天命之年,拜淮阴侯于而立;孔子圣人也,亦师从于老聃,尚使高祖之位高,孔子之德盛,亦从学于他人,是故闻道有先后,唯才以举,方为治世之法也,李都督欺我以年少,何其不智!”
“白帝城围城五日,李都督只守不攻,是也不是?”
李严不答。
他存私心,消极怠战,当然没有反攻的心思。
“及五日之后,小臣以花甲之卒,攻十倍之敌,催军拔城,两军皆震,是也不是?”
李严张口结舌,他很想说我上我也行,但毕竟上的不是他啊。
就事实而言,谁都不能否认昨夜北瓮城一战,义军所取得的战果。
而这些战果,李严用了五天都没做到,李子轩却一战成名,这样鲜明的对比还不能显现某人的才华吗?
是是是,您真有才,当世淮阴侯,昌国君再世!
李严这一瞬间感到深深的无力,他不是辩不过李子轩,以其学术之渊博,完全可以引经据典,说一些诸如“赵括”之类的反面教材反驳李子轩的论点,但是这有意义吗?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帝罢黜百家三百余年,道学、纵横学、杂学依然昌盛,甚至佛学还跑过来挤兑。
今古文的争论持续了整个东汉直到郑玄出现不过才微微缓和。
就连对微言大义的训诂,也是百家争鸣,各执一词。
文学跟科学不一样,除非是政治定性,否则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因此李子轩只要能提出一个稍微站的住脚的理由,就能和李严永远扯皮下去。
你说公有理,我说婆有理,这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时毫无用处。
这一刻,李严突然发现陈恪身边的人个个都是人才,人长的帅,说话还好听。
我可好喜欢你们呢!
李严咬牙切齿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