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脑瓜疼,自从新政以来,张茂和范仲淹两位爱卿就不对付,随便一件小事就能对上。
对于他这个帝王来说,双方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相互牵制是好事,拉帮结派他才要担心他屁股下的位置坐不坐的稳了。
只是,每次,都要有人站出来,”请陛下圣裁“,”请陛下定夺“,他裁什么裁,能不能让他安安静静看戏了。
不过,作为帝王,心里再吐槽,面上依旧是不显山不露水的。
脑子一转,做的却不是人干的事了,直接祸水东引,看向一直低着头看鞋底的杨文广:“杨大人。”
杨文广此刻还在出神,在一开始听到辽国来访的时候他就有些不太好了。
想他杨家,从他第三代太祖父开始,到如今他第六代,有所少人死在了宋辽的战场上。
就他祖父那一代,坊间还流传着他们如何死的顺口溜:
“大郎替了宋太宗,
二郎替了南清宫。
三郎马踏如齑粉,
四郎失落在辽邦。
五郎出家破红尘,
六郎执着保家邦。
最堪七郎结局惨,
乱箭之下把命殇。”
听听,多壮烈啊。作为杨家人,听到辽国,听到契丹,就是骨子里散发着的国仇加恨。
站在他后边的御史中丞杜大人见杨文广迟迟没有反应,偷偷用手戳了戳杨文广的背心,轻声提醒:”杨大人,回神了,陛下叫你呢。“
总算回过神的杨文广,抬头,见陛下正看着他,定了定心神,连忙出列,恭恭敬敬开口,”微臣在,请陛下明示。“
”朝野上下,杨家与辽国接触最多,方才两位大人的说法,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杨文广内心,一群乌鸦飞过,让他说什么,他方才压根什么都没听。
他只知道,当年明明是他们战胜的趋势,却因辽国求和,立下澶渊之盟。
在他看来,当年的合约内容是屈辱的,凭什么辽国求和,他宋朝还要让步,答应向辽国缴纳岁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
只是,他也知道,当年宋辽交战多年,百姓叫苦连连,旁又有金国虎视眈眈,用一个让步换来两国的联盟以及几十年的和平,也是划算的。
作为杨家后人,保家卫国才是己任,只能将心中的仇恨压下,以大局为重。
叹口气,看着前方还未退回位置的3位大人,实话实说,”回禀陛下,方才臣听闻辽国时,一时忍不住想起杨家列祖列宗,失了神,还请陛下恕罪。“
宋仁宗理解的摆摆手,”无妨。“
”谢陛下。“
”这样吧,你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回陛下,辽国向来觊觎我大宋的富庶,但澶渊之盟在前,我们不妨静观其变,先看看耶律宗真真正意图。若其确实有破坏邦交之意,臣愿意戎装上阵,马革裹尸。“
听了杨大人最后一句话,狄青又热血了:“臣也愿意戎装上阵,马革裹尸。”
宋仁宗内心,这狄青,怎么哪都有他,算了,算了,起码是个好官,不跟他计较。
嘴上赶紧下了总结,”这样吧,也不用猜来猜去了,就如杨大人所言,届时咱们静观其变,见招拆招便是。“
然后,又对着丞相开口,”张爱卿,接下来,迎接和接待使臣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和礼部的人办,务必不要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