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光,总是安静美好,李梦书的房间在二楼,有个大窗户,正对着爷爷们经常夏日乘凉的大树,啊,是李梦书觉得非常好看的银杏。
这会儿,已然黄了一大半,掉了一大半,竟然觉得分外美丽。
清晨的阳光撒进李梦书的房间,李梦书的房间不大,里面只有一张一米五的小床,奶奶贴心的铺了很多层棉被打底,躺上去软软的暖暖的,床单被套都是天蓝色,起初李梦书觉得这颜色不好看。但也没好意思孤独奶奶的一片心意,后来才觉得,老一辈的审美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小衣柜,不大,款式有些老了,开合式的柜门,爷爷给整个柜子都贴上了贴纸,贴纸上是蓝天白云。
书桌也没有从新买,就是一张普通学校里的那种桌子,放在窗前。上面铺了张报纸,又压了层爷爷封好边的玻璃。
床头柜是爷爷和奶奶买好的,一个小小的放在床头,放着小台灯。
窗帘也是蓝色的蓝天白云,李梦书觉得啊,虽然不怎么搭边,但是整个屋子看下来却觉得顺眼。
爷爷是退休的老师,奶奶是普通的家庭主妇,两个老人靠着爷爷的退休工资,日子过得倒也还算阔余。
他们不曾要过李爸爸的一分钱,爷爷总说着“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长大喽。也就远去喽,我们两老啊,只管过好自己不让他们操心就行了,他们只管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就好喽”说罢爷爷砸吧几口烟,怕呛着李梦书,就起身开门出去了,十一月的风从爷爷打开的门缝里吹进屋。有些凉意,李梦书看着爷爷的背影。这哪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啊,分明就是个青壮年的背影。
多么,可靠,而温暖。
周末的两天李梦书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躺在床上盯着窗户外的风景发呆,老城区相对比较安静,也不会堵车,成为这座城市一块相对宁静之地。
李梦书摸着自己左手的伤疤,来来回回,明明已经愈合,摸上去还是隐隐约约的疼痛。
秋风过树,沙沙作响。
闭上眼睛,楼下奶奶又在厨房开始做饭了吧?爷爷应该遛狗去了!
对了。爷爷家养了一条狗叫点点,其实一点都不点点,是一条健壮的田园犬,将将一岁多,正是精力旺盛,爷爷每天不是下棋大牌,就是遛狗了。
奶奶每天操持家务,完了就去门口和邻居搬几张小板凳话家常。
爷爷奶奶都没有再提起之前的事。
真好,李梦书觉得这样的日子。
周一早上奶奶起了个大早就开始给李梦书做早餐,厨具的响声让李梦书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窗外还是朦朦胧胧,正有些天亮的意思。一片冷蓝灰调。银杏树叶微微摇动。
李梦书起床,微觉凉意。
打开衣柜套了件黑色宽松卫衣,又穿了条紧身烟灰色牛仔裤,套上袜子又穿上帆布鞋,觉得还是有些凉,又换了双阿迪贝壳鞋。
拿上新书下楼,奶奶在厨房煮面,香味喷喷的袭来,李梦书有些恍惚,好像好久好久都没有人给李梦书做早餐了,李妈妈总是工作忙,都是让李梦书自己在外面吃的。
摇摇头,李梦书整理了思绪,去洗漱。
“梦书啊,梦书?弄好了吗?过来吃面哈!今天要去念书嘞!”奶奶的声音传来。有碗轻放在餐桌上的声音。李梦书洗把脸,抽了纸擦干脸上的水,走出卫生间。
奶奶正慈祥的看着李梦书,李梦书停下手,低头走过去“谢谢奶奶,您也吃”
“好嘞,乖宝,学校中午包饭的,不过你不想吃学校的饭就回家奶奶给你做”
“不用了,我在那吃了三年,还行的”
“好好,那晚饭奶奶给你做红烧鸡!放学要注意安全啊”
“嗯……”
对话略有些僵硬。李梦书扒着面条,觉得真是好吃极了。软硬刚好,有肉沫和鸡块,香葱绿油油的浮在汤汁上,李梦书连汤都喝光了。
忽然觉得不太好意思,抬头奶奶还没吃几口,看着李梦书体贴的笑“梦书啊,上学注意安全啊!”
“好。”
语落李梦书抱上书出了门,打开门的瞬间,凉风袭来,怕冷着奶奶,李梦书忙关上门。深吸一口气,迈开步子。
天已然亮了,路边偶尔有行人,骑车的,骑自行车的,步行的,开车的比较少,李梦书回忆着路,从奶奶家出来,穿过一条街过完斑马线,在沿着另一条林荫大道直走就能到校门口。
李梦书慢慢的走着,看见路边早餐摊上零零散散的路人正吃着早餐,有的说着笑,有的吆喝着打包几根油条。
以前和爸妈住在A 城的时候,上学都是打车,早餐在楼下小区门口吃。李梦书还没有好好的走路上过学。
思绪至此,李梦书抬了抬头,继续向前走。
诶,还是不习惯好好穿鞋子啊,李梦书停下,把两只鞋的后跟踩下去,当成脱鞋穿,漏出脚后跟的船袜,李梦书才觉得舒服些,继续走。
远远的的。看见很多学生陆陆续续走进校门,每个人都背着书包穿着校服,李梦书突然觉得有些格格不入,自己算是他们的大学姐了,现在却回来读书,想想有些搞笑。
越走越近,李梦书听见同学们有的讨论着昨天的课程,有的讨论着早餐,有的讨论着她。
“诶,那不是上个星期五那个吗?啥,李梦书来着,她是转学生吗?抱着书呢!”
“不知道诶,可是她这是什么造型啊,头发也不整理的吗?”
????
李梦书突然觉醒。自己还顶着一头红发!!!!忘记打理了!完了完了,保卫大叔铁定又要拦下自己了!怎么办?
李梦书低头皱眉,心里一万只羊奔腾而过。
不过好在,保卫大叔并没有拦下她,只是盯着她。
瞥了大叔一眼,李梦书快步奔跑起来。
一中的初三教学楼在几栋教学楼的最后面,李梦书还是熟悉无比,只是自己曾经读的初三一班在一楼,这届的初三一班在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