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秋风瑟瑟,凉风吹得斑白的两鬓发丝乱颤,曹操虎目瞳孔一收,狰狞冷笑道:“如此看来,子扬执意与老夫为敌?”
刘琚并无惧色,淡定道:“只要我等攻取寿春,沿着颍水北上,汝南之地风靡而行,何必分兵青徐,大丈夫取天下,独挡独行,况且拥数州之兵勤王除贼,岂可畏首不前,示弱于天下?”
曹操不以为然道:“子扬好大的口气!今马未肥,天气尚热,眼下反击必定无功,倘若赤炎军不断深入中原境内,我大军即便将河南之地拱手相让,退守河北亦有何惧?只要托到十月,百万步骑南下,你等何以挡之?”
“哈哈!故而适才据所言,我等绝不可妥协,我乃堂堂汉室帝胄,你乃魏国国主,天生之敌,终是破了这维系万世的儒教与礼法!在下敢问曹公,今日你晋公加礼,他日必会代汉而立,如此代汉而立,视为不忠,而忠孝仁义,乃社稷之本,来日曹公身行谋逆之事而强人以忠奉己,何以统御万民?暴秦以法御万民,岂不见二世而终?”
“这——以老夫之见,既是不能用‘忠’以治天下,那便用‘孝’字罢!”曹操俯首沉思半晌,终于开口答道,“所有杀掠的污点与血腥便由老夫担待,只须择一位仁君继我大位,三世之后天下终可大定。”
“呵呵呵······忠己不存,孝又焉附?你所谓之‘孝’,不过是小孝小道耳!开国之君得国不正,上行下效,治下世家大族,不念‘忠’字,唯守‘孝’字,必是不顾大道而只求保全门户,兴家旺族,皆无气节风骨!尽是谄媚犬马之辈,他日为患社稷者,必是外托恪孝之名而内谋私利的世家大族!一旦主弱臣强,可有忠义之士忠心护主?”刘琚的目光亮如明烛,逼视着曹操,“唉!汉室之倾颓,曹氏之亡,于今已有征兆!而据与曹公不同,即便汉家宗庙不保,孤亦要重建汉室!此生此志,矢志不渝!”
曹操洒脱一笑道:“子扬缪言,世间无不灭之王朝,汉室气数已尽,谶言有云代汉者涂高也,大魏曹氏应运代汉乃众望所归,百年之事无人可测,至于青史之议,自留有后人评说吧!”
“哈哈!曹公此等气度,我等不及也!”刘琚大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恨不与公生逢时啊!”
夕阳西下,长亭念别,南北两大枭雄不似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对手,反倒如一对久别重逢的忘年之交,曹操谈及塞外征战的趣事,刘琚娓娓道来南方蛮越的独特风俗,他们纵论古今英雄,也谈论山河名胜与风月,尽兴之下却不知日落西山,一日已过。
二人在长亭执手告别,刘琚躬身一揖,目送着曹操的马车缓缓向寿春城远去。
一场曹刘小津渡之会,就此落下帷幕,返回寿春的魏公曹操心情意外的不错,群臣纷纷好奇,私下向武卫将军许褚打听,许褚只留下一句无可奉告,可谓是再三缄默,守口如瓶,似乎得到了封口令,任由你旁敲侧击,他皆不为所动。
而曹操则召集心腹谋臣在密室中商议一番后,遣使至许都,奏请汉帝刘协表奏征南将军,荆州牧,楚侯刘琚匡扶之功,表奏内容石破天惊,“楚侯刘琚有匡扶社稷之功,平定山越,利在千秋,乃宗室表率,今以荆扬二州赐予楚侯,晋封为楚公,假黄钺,以示尊崇,楚国境内任由楚公自置治下百官臣僚,皆效汉初诸侯故事。”
而另一份诏书的内容却耐人寻味,曹操的心腹谋臣千秋亭侯董昭有媚上之嫌,由谏义大夫贬为潼关太守,明眼人皆明白曹操通过对董昭的贬嫡,以退为进地给刘琚与天下人一个交代,给此番淮南大战做一次彻底的了结。
为显示朝廷诚意,以尚书令荀彧为天使,尚书徐宣为副使,持节前往秣陵宣化王命,不想天不遂愿,刚至魏公老家谯县,尚书令荀彧便“病倒”了。
静室之内,兽首铜炉中的白烟袅袅升起,面色有些憔悴的荀彧静静地看着那道白烟,眼神清亮,思绪却不知飘往何方。
正在此时,嘎吱一声,大门被缓缓推开,一股寒风夺门而入,掠过堂中,即刻将那缕白烟吹成了一团乱麻。
不多时,从黑暗的角落中传出熟悉的脚步声,一道黑袍阴影隐入门内,带着一股冷冽。
“卑职见过荀令君!”
荀彧的眼睛被这阵寒风吹得生疼,门一关上,油灯方才那道黑影照得无所遁形,此人生的獐头鼠目,眼中闪烁着阴鸷之色,绝非善类,正是缉事校尉卢洪。
赵达与卢洪皆乃谈之色变的酷吏,在军中纠察将士不法,在内罗织罪名,打击政敌,乃曹操手下的鹰犬爪牙。
荀彧脸上露出厌恶之色,冷冷道:“卢校尉乃相府新宠,今日竟能屈尊来见老夫,不知有何贵干?”
听着荀彧话中的讽刺之意,卢洪脸上一阵抽搐,好个伶牙俐嘴的荀文若,死到临头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当年权倾朝野的荀令君?
“令君多虑了,在下不过是奉命行事,听闻令君抱恙在身,魏公特地遣在下代为探视,并献上一物于令君。”卢洪低眉顺眼地应声道,却掩饰不了他眼中的怨毒。
荀彧不屑地看了他一眼,慢声道:“呵呵!难为丞相还挂念老夫,鸠酒还是三尺白绫,尽管呈上便是。”
卢洪轻轻一拍手,黑暗之中自有一黑衣甲士将檀木匣呈于荀彧身前,遂缓缓退下。
“令君可还有何话转告魏公?”卢洪不置可否地问了一句道,
油灯忽暗忽明,荀彧凄凉地摇摇头。
“令君既无交代,那卑职就告退了!”言讫卢洪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脚步声渐行渐远,一切皆归于平静。
荀彧伸出枯瘦的手揭开那檀木匣子,心中不禁冷笑,里面会是何物?鸠酒还是三尺白绫?
自从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对曹操称公之日,荀彧便早已料到今日,曹操早已不需要他了,反而自己已成为他通往九五之尊的绊脚石。
名为天使持节前往江东策命,实则将他软禁在谯县,并对外宣称自己抱恙在身,倘若有一天他溘然长逝,谁都不会太意外,那必然是积劳成疾,暴猝于途中。
荀彧并不畏惧死亡,讽刺的是一个心怀汉室,倾尽一生辅佐曹操中兴汉室的政治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才是大汉王朝真正的掘墓人。
他无奈地叹息一声,打开了那个檀木匣子,然而出乎意料的这个竟然是个空匣子。
荀彧凄惨一笑,迷茫,纠结,最后方才释然,轻轻地咳嗽几声,眼眶一热,一颗颗老泪纵横,滚落而下,一股负罪与冤屈交织在心底。
“噗”地一声,喉头一甜,一口血箭喷涌而出,洒落在空匣之中,异样的刺眼嫣红。
荀彧静静地去了,那个昔日被曹操视为吾之子房的荀文若永远地走了,只剩下淮河畔的秋风萧瑟,为其婉转哀鸣。
“惜乎!一代儒宗名士,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俊咸宗焉,如此便溘然长逝,此乃天下之大不幸也!”在得知荀彧过世的消息,便连人称毒士的贾诩不得不感叹道,
刘琚迎着淮河上的凉风,凭栏而叹道:“有何惜载?荀文若只不过乃咎由自取,冀望曹公为汉室周公,孰不知汉室倾颓,天下大乱,人心丧乱,曹公以武功起家,随着节节胜利,霸业即成,皆身系千千万万者身家性命与富贵,即便曹公有意屈居于人臣之位,身后等一干从龙之臣岂肯善罢甘休?自古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荀文若凭着一腔赤胆忠魂,秉汉臣气节,只不过乃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贾诩捋着山羊须笑道:“早知如此悔不当初?方置己身于骑虎难下之势,然荀文若此等气节,却使人暗暗心折。”
刘琚不置可否道:“人心使然耳,荀文若之志固然使人敬仰,却如同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贾诩好奇心大起,不知主公口中又要冒出哪些奇思妙想,遂拱手道:“敢请主公赐教?”
刘琚意味深长地解释道:“与其说是荀文若志向,不如说是那些经学世家之志,自高祖皇帝开基立业以来,大汉延绵近四百年,皇权巍巍,超然于世,然自孝章皇帝以来,主弱臣强,皇权势微,外戚与宦官纷纷秉政,为世人视其为蛇蝎,如今天下大乱,以北方颍川世家大族为首的世家豪强,自然是意欲重建一个世家大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新王朝,外戚与宦官之流荼毒朝廷,与天下无利,必将其铲除于外。”
贾诩深谙此道,频频颔首道:“皆乃追名逐利之辈,世人岂能辨得清出于公义还是私利?”
“然也,水至清则无鱼,帝王之道在于制衡,即便无外戚与宦官干政,皇帝与世家大族便可相安无事?荀文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权争之道在于欲望,然而世间却欲壑难填。”刘琚淡淡道:“荀文若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一生志在辅弼汉室,惜乎却看错了人心,跟错了主子,倘若跟了我,好歹会是一代中兴汉室之贤相,名垂青史!”
贾诩感叹道:“人性向来皆是趋利避害,荀文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看似愚鲁之辈,却亦守得初心不改,茫茫尘世间,又有几人敢作敢为?老臣心中却是颇为敬重,要怪只能怪这个世道,总有人碌碌苟且偷生,有人心系苍生,秉持公义,欲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江风吹得紫袍侯服猎猎作响,刘琚盯着贾诩笑道:“荣华富贵如浮云,到了文和如此高寿,本该是知天命之时,如何执着于碌碌偷生?”
贾诩正待辩解几句,刘琚却摆摆手道:“佛家有轮回业报之说,昔日文和一言丧邦,致使长安之地鸡犬不留,被世人视为阴谋毒士,想必文和至今尚且耿耿于怀。”
看着贾诩一脸的恭敬之色,刘琚继续道:“昔日陈平盗嫂受金,为世人所不齿,后来却与周勃共诛吕氏,匡扶汉家社稷,成就功名大业,但凡人生在世,能力越强,越是饱受非议,然而人不能光顾着活着,总要为这个艰难世道略尽绵薄之力,孤冀望文和此等智能之士能够造福社稷百姓,而不是用于闭门自保,总能为后世子孙带来些福报,而孤与文和亦能君臣相宜,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即便智深如海,算无遗策的毒士贾文和骤然听到刘琚此等袒露心迹的肺腑之言,亦是悚然动容,颤巍巍地跪倒在地道:“老臣罪该万死!往后为主公效死以命,九死不悔!若违背此誓言,天诛地灭!”
刘琚欣慰笑道:“高祖有良平之计,遂成皇图霸业,孤亦有文和之谋,何愁王业不成?”
“主公缪赞!老臣愧不敢当!”
刘琚沐浴在江风之中,感受着风声呼啸而过,心中却默念着,荀文若!忠魂自归去,我终究会实现你未尽的夙愿。
赤炎军撤兵啦!
大军在江南水军的接应下有条不紊地撤往钟离方向,除了被任命为洛涧守将的潘璋,奉命构筑工事以外,将成德,阴陵,钟离与合肥等新附之地设为淮南刺史部,将合肥设为淮南治所,以文聘为镇北将军,督率五万大军镇守淮南,拜蒋琬为淮南刺史,鲁肃为军师兼任淮南别驾,周泰为巢湖督,编练巢湖水军,霍峻为钟离太守,率一千兵马镇守,刘琚则亲率三军主力过淮泗方向,南下班师回朝。
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至钟离,正巧碰上了从徐州赶来献上捷报的赞军校尉邓艾,楚侯刘琚向来视邓艾为家将,宠幸无二,军中无人不知,故此刘琚破例在楼船座舰之中接见了远来的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