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原始资料的“贴标签和初步概念化”分析,我们共识别出了103个初步概念,并对初步概念进行了“概念化和范畴化”,如附录B1所示。最终,在开放性译码分析阶段,我们共提炼出心理变化,择业空间,商机和同事,家庭影响力与贷款,新企业创建,运营模式,创业团队,客户管理,创业绩效,资源,产品和市场,机会获取和把握,初次裂变创业,新企业体制,初次裂变创业效果,合作者变动,新创企业被收购,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经历,售卖利益分配,创业者实现利益,创业者被审查,政府介入,妥协、放弃抗辩机会,再次裂变创业,创业资金,团队组建,审批,资金耗费,借力生产,技术泄露,产业态势,创建新厂,成长障碍,政府,管理,产能过剩,销售压力,核心创业者,裂变前后的资源关联,原料,研发,产品创新等41个范畴。
心理变化:创业者由备受尊重的大学教师变为时时检讨问题的被审查对象,心理落差很大。择业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职业的空间扩大:教育、商业。商机和同事:被动遭遇商业机会,同事、朋友鼓励由其主导共同创业。家庭影响力与贷款:创业者家庭的政府关系,促进了在家乡贷款事宜。新企业创建:新企业位于创业者家乡。运营模式:培训、管理养殖户,两头在外获取加工收益。创业团队:由教授组成的兼职创业团队,创业者精力分散于企业、学校。客户管理:供、销两端的客户管理能力弱,砍价能力和制约能力弱。创业绩效:在两头挤压下,企业运营失败。
资源、产品和市场:创业者主动关注,发现某产品已经有初步研发,具有原料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机会获取和把握:创业者有了离职创业的目标,发现机会后,与前次创业的债权银行联合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初次裂变创业:创业者从原单位离职与合作者共同创建新企业,新企业位于隔壁省市。新企业体制:创业者投入部分资金入股,合作者以设备、产品初样等入股,合作者为大股东。初次裂变创业效果:二次创业产品的成功,引起了某企业的收购兴趣,同时,创业者利用此次机会结识了政府领导。合作者变动:合作者机构的管理者发生变动,对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产生影响。新创企业被收购:企业的收购兴趣,合作者的支持,最终导致企业被售卖,创业者不掌握企业命运决策权。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经历:创业者在母体企业负责管理的时间较短,初步结识当地政府高层领导,发觉了产品原料的资源优势。售卖利益分配:大股东以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企业股份比例(而不是合同约定)分配售卖利益,创业者利益受损。创业者实现利益:创业者为应对困境、反对大股东留滞售卖款项,而私下支取应得部分利益(遵从政府主管出具标准)。
创业者被审查:大股东联合基层法律、税务机关审查创业者,创业者多次被主管部门扣留。政府介入:地方高层政法机关介入,在补交税款基础上,创业者被释放。妥协、放弃抗辩机会:税务部门的低效率和不作为推动了税务欠款问题的发生,创业者停止与主管机关继续抗争,并放弃可以翻案的机会。再次裂变创业:创业者与母体企业科研骨干合作,裂变创建新企业。创业资金:资金源自创业者的母体企业售卖所得,后跨产业加入的高层合作者股份以及朋友私人资金。团队组建:创业团队成员包括创业者、母体企业部分科研骨干和跨产业加入的新股东,部分原追随者退出。审批:鉴于新企业和新产品审批费时,创业者挂靠某厂开展产品审批,政府高层关注推动审批。资金耗费:租赁改造某厂、安置人员的费用,创建新厂的巨大投入和租赁厂投入的沉没。借力生产:创建初期通过委托加工应对资金障碍,政府部门推动借厂生产活动。技术泄露:某合作者主动联系支持,双方信息共享,合作者基于不正当途径获取技术工艺资料,主管机关纵容。
产业态势:行业规范和市场秩序缺失,同质过度竞争激烈。创建新厂:在资金紧张和租赁厂改造投入沉没的情势下,为满足国家产业标准而建新厂。成长障碍:资金压力,产品销售压力,创业者在全职创业成长中屡次面对障碍,而且总是初尝成功后的障碍。政府:创业者出身背景,深知政府的作用,整体上中基层政府会阻碍企业成长,高层政府支持、鼓励成长。管理:注重生产一线的严格管理,相对轻视行政部门制度建设及其执行。产能过剩:销售的弱势,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销售压力:通过代理展开销售绩效差,未找到突破性的营销策略。核心创业者:创业者有激情、善演讲、经历丰富、事业心强、正义感强、社会职务多、重视形象和威严感树立。裂变前后的资源关联:裂变创业前后的产品关联度低,只局限于产品原料的相同,无母体企业资金和销售类优势资源转移。原料:通过中间商提供原料,严格质量管理,收购后贮存量大,虽然有原料竞争者,但目前供应充裕。
研发: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活动,其中,以合作者主动促进为主,兼有政府的介入。产品:产品创新源于民间验方的收集、购买和提升,以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