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末年,发生了动摇东汉王朝的黄巾起义,这个时候的曹操还做着“议郎”的官儿,正是权贵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权贵们又想出一个法子对付他,就是拜他为“骑都尉”。我继续给你升官儿,不过您啊,别跟京师待着了,出去“讨贼”吧!于是乎,曹操再一次离开了权力中枢,挂着“骑都尉”的职,出讨“颍川贼”——就是流窜在颍川郡的黄巾军。
这次虽然又遭到了权贵们的报复,但是我想曹操这时的心情却是喜悦的,因为我们无论是从他“特好兵法”,还是后来《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的“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来看,曹操这时可谓得到了他的“用武之地”。就像您本来适合搞市场的,结果常年待在总部搞研发了,现下市场部缺人,决定调您去一个办事处当主任,您想这多好的事儿啊。在研发部不过一员工,而且不适合搞研发,到了市场部,一下子做了办事处主任,还跑市场,真可谓是“得其所哉”!我想曹操当时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京师,去颍川讨贼的吧。
所以曹操很快在讨贼项目中建功立业,这个几乎不容置疑。可是问题又来了,总部有人记恨您啊,您现在把办事处的业务做大了,总部那人不干涉您啊?所以朝廷又有旨意说,孟德啊,您征战劳苦,现在升你的官儿,你就甭做办事处主任了,去XX大区当个大区副总的助理吧!别那么辛苦了!
这下敢情好,夺了曹操的兵权,又把他扔到一个没什么实权的职位上做事去了,这就是“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这个“济南相”是什么意思呢?正如我刚才所说的相当于现在公司一个大区副总的助理。汉朝是诸侯王和郡县制并立的,中央直辖的省份是郡,诸侯王管的省份叫“国”。其实郡和国是同一级别的,只不过归属的大区不一样。郡直属总裁管辖,国呢,则属大区副总管辖。这个“相”就是辅佐大区副总,也就是诸侯王管理大区的经理人,或者叫副总助理。曹操做的就是这么个官儿,是在“济南国”,因而叫做“济南相”。
这个大区下辖十余县,看似比议郎,或者顿丘县令大了许多,其实没什么实权,而且发展前途在当时也不怎么看好。虽然如此,可人家曹操还是做了两件很对得起观众的事儿:一是罢免贪官污吏,就是把大区下面不干事的头头儿都撤掉,而且撤掉很多,史称“奏免其八”,十分之八都换了,很有点现在华为竞争上岗的意思。第二件事则是禁断淫祀,告诉下面人别乱花钱,祭祀一些不该祭祀的,于是“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成了示范性大区。
总部那些人一看又心急了,心想,行啊,你曹孟德,有能耐,不能叫你平地做大了,于是乎又换他去“轮岗”,“征还为东郡太守”。行了,您还是回来直属总部管辖吧。我们看,曹操早期的官宦生涯,或者说“打工史”,可谓是“三起三落”,仕途坎坷,很不得志。所以这个时候,曹操有意见了,我做得好好的,干嘛又平调我去当东郡太守?
曹操不愿意去,“不就”,于是渐渐地有了辞职的打算,心想做这个公务员反正没什么前途,不如辞官回家,另谋发展。可是急切间自己辞职后又没什么好的想法,所以曹操决定暂回总部,拿着薪水,混口饭吃,徐图后事。于是乎,曹操又回到了中央,做了一个“议郎”。但是这回他改主意了,因为决定不再为汉王朝打工了,所以“不复献言”,且“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曹操对汉王朝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暂时选择了留薪留职但不干事的立场,回到了家乡,过了一段相对清静太平的生活。最后也终于因为“不愿违道取容,恐致家祸,故以病还”,结束了其公务员之路和为汉王朝的打工生涯。
然而世道的不太平,早已乱相初萌,并不允许曹操这样长久地赋闲下去,诸多社会问题最终还是来到了曹操的身边,等待着他的再一次登场。而曹操待业在家,也正是放眼天下,看一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值得自己去再一次尝试,关于曹操这时的心理,后面还要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