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说当时曹操想要撤军,出令为“鸡肋”,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主簿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个东西,丢了可惜,吃着又没有味道,就像现在的汉中一样,所以知道魏王要撤军了。”
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杨修被杀的一个原因。史载:
“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脩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历史上曹操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边一样在汉中就杀杨修,据载建安二十三年五月曹操撤军回都,等到这年秋天才杀了杨修。
杨修家学渊源而人又聪慧,在文学上非常有才气。担任过曹操的主簿。一开始曹操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史载: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说明一开始曹操很欣赏他,他工作能力也很不错,事情都办得很好。然而人聪明了,往往反而被聪明所误,杨修担任过曹操的主簿多年,却不知道去揣度曹操的性格和喜好。又贸然介入曹植和曹丕的立储之争,没有为自己留好后路。其实杨修和曹植这样的才子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并不奇怪。他们都是文人,都是非常有才气的文人,才高八斗,人自然也非常聪明,然而高才生却往往干不过社会青年,政治斗争中比的是厚黑、比的是权谋,在这些面前文人特有的单纯和清高都显得太苍白。可惜了他们的满腹才华,本来都是玉器,却没能经住冬的严寒,最后碎落了一地。
曹操把汉中比作鸡肋,可以看出此时他复杂的心情。进军却难有收获,蜀军的防守无懈可击。退军却又太可惜了,大面积失地不说,还会就此养肥了刘备,成为后患。面对这种局面,曹操终究还是艰难地做出了抉择,决定撤出汉中。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撤军回长安。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刘备赢得了汉中之争,汉中归蜀。